-
杨振宁:对中国科学家贡献的记载工作“一塌糊涂”
关键字: 杨振宁科学史诺贝尔奖据科学网9月22日报道,“我一直觉得20世纪、21世纪科学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各个领域发展空前活跃,而且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命运。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各种分析、介绍和记载工作做得非常、非常之不够。”
9月22日,“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40周年暨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尤其对于中国科学家的贡献的记载分析工作,不是做得不够,而是根本做得一塌糊涂。”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发言,杨天鹏摄,下同
在杨振宁看来,关于科学发展的记录和介绍工作有很多方向。一个方向是要跟近代的科学发展紧密地、近距离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近年来中国在这方面工作“限于笼统”,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
杨振宁列举了自己的老师吴有训先生的事例。吴先生是西南联大物理系一位重要的人物。上世纪20年代时,吴先生是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的学生,帮康普顿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不知道谁发明出来一个名词‘康普顿—吴效应’,但是我在国际文献中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个名词。”杨振宁说,“有人要表扬吴先生的工作就发明了这样一个名词,于是别人就引用。这既是对历史的不忠实,对吴先生的不尊敬,也是对中国年轻人的误导。”
杨振宁还谈到自己在这方面的努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杨振宁与李炳安合作,对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正电子的产生和正电子的湮没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回溯研究。“我听说赵先生晚年看到我们的文章才了解到,为何他当年重要的工作没有得到国际认可。”
关于正电子的产生和正电子的湮没,赵先生在1929年前后就率先通过实验得到了正确而关键的结果。杨振宁介绍说,当时只是研究生的赵先生与另外的“大牌”物理学家的工作方向一样、结果不同,可是因为“咖位”问题,赵先生的工作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实际上回头看,“大咖”的实验不够小心,数据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赵先生的工作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
“我很得意的是,我和李炳安澄清了这个事情。”杨振宁说,“但是这样的工作还有很多,都没有人做。”
杨振宁认为,对于科学发展的记录工作,另外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通俗的介绍。他遗憾地表示:“我没有看到过一本,用中文写的,中学生、大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能看懂的,通俗地介绍原子弹在世界各个国家发展过程的书,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没有这样的书。”
“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毕业生要找出路,我觉得科学史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杨振宁呼吁,学界要努力向年轻人推介科学史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的工作。
本次座谈会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主办。《自然辩证法通讯》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也是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1978年,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创设并成立了《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于光远担任首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担任首任社长。40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一直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准。
(作者:肖洁)
- 原标题:杨振宁:对中国科学家贡献的记载工作“一塌糊涂”
- 责任编辑:奕含
- 最后更新: 2018-09-23 15:32:08
-
美媒:中国用科幻小说刺激科学热情
2018-09-23 00:05 三体 -
阿里平头哥与紫光虎贲,两个后发玩家如何实现他们的野心?
2018-09-21 21:51 -
华为中兴在全球多国遭冷遇 中国企业如何熬过5G最冷前夜
2018-09-21 20:25 -
科大讯飞回应同传造假:人机耦合才是未来发展之道
2018-09-21 15:20 人工智能 -
切开不发黑 这种转基因苹果美国已种超100万棵
2018-09-21 10:21 转基因 -
董明珠工博会演讲:企业家必须心中装着国家的尊严
2018-09-21 09:07 -
阿里云启动“达尔文计划” 与四大广电系达成IoT合作
2018-09-20 21:36 大公司 -
英国卫星清理太空垃圾,用的是这
2018-09-20 17:01 科技前沿 -
“高铁院士”王梦恕去世 享年80岁
2018-09-20 16:36 高铁世纪 -
C919大飞机终于有国产起落架
2018-09-20 13:30 科技前沿 -
业务份额被快速挤占,广电企业或被迫向运营商靠拢
2018-09-20 12:56 -
科技早报|赵伟国:国内90%芯片设计公司不盈利 马云再谈卸任:以退为进
2018-09-20 10:24 -
进击的美团会是下一个BAT吗?
2018-09-20 10:19 IT新浪潮 -
中科院:已助“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建虚拟地面站
2018-09-20 09:53 一带一路 -
万元新iPhone网上降价卖,卖家为何照样赚钱?
2018-09-20 07:59 手机硬件 -
可防量子攻击!中科大首次实现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
2018-09-20 07:48 科技前沿 -
一箭双星 北斗首次装载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
2018-09-20 07:40 航空航天 -
焦点分析 | 美团点评到底值多少钱?
2018-09-19 23:02 大公司 -
黄章:魅族16X OIS镜头成本好几百元 很多旗舰机都没有
2018-09-19 22:57 手机硬件 -
英伟达 RTX 2080/RTX 2080 Ti首发评测
2018-09-19 22:32
相关推荐 -
1穷人到底该不该生孩子评论 281 赞 302印度提议永久解决边境问题,我认为有三个方案可选评论 195 赞 183小县城生活:体制内的大龄未婚女太多了评论 135 赞 145因害怕信号塔辐射,武汉一小区数百业主拉横幅反对,大家怎么看?评论 99 赞 26李稻葵称年轻人就业要改变思路,要能送快递、能编程、能做客服,如何看待?评论 81 赞 37比汽车工业艰难百倍的实验仪器,中国又发展到哪一步了?评论 64 赞 148YU7 刚出就刹车起火?这还真怪不了小米。评论 63 赞 49说说目前民航和飞行员的事评论 58 赞 2510大而美,谁受益,谁吃亏?美国选择了消费扩张评论 54 赞 14最新闻 Hot
-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
“大而美”法案通过,马斯克表态
-
朱时茂自曝被骗钱,“我还是反诈大使”
-
英F-35“趴窝”印度机场20天,快被“玩坏”了…
-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
“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
涉及中国,韩企与美国“一拍即合”
-
欧洲学者:现在,中国能不能反过来帮帮我们?
-
印度“硬刚”:将报复美国
-
“欧洲同行都觉得,未来十年谁将主导已无悬念,不会是美国”
-
普京:全世界都想进入中国市场
-
马斯克:对!全面公布所有文件
-
美方恢复出口,“不是恩赐也不是让步,是我们斗争来的”
-
想得真美!“美越协议这一条,旨在孤立中国…”
-
“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
“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