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映:14亿人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厕所革命?
三、厕所革命的基层实践难题
巨大的财力投入背后,不仅是巨额的财政债务,还有基层干部的劳心劳力以及后续运转的大量问题。
在基层,有一种说法是“书记掉进了厕所里”“村干部趴在厕所上”,五级书记共抓厕所革命。由于早期厕所革命的要求高、力度大、时间短,又涉及到千家万户,基层干部面临上级的指标化考核压力,在2018、19年各地出现了蛮干、硬干现象,并且因改厕工作经验不到位、成本低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质量问题,如PE桶下雨漂浮冬天冻裂、水箱质量不行等多种问题,群众不满意,上级验收也很难过关。
把坐便器装在灶台正对面……(图/新华社)
2020年后,各地开始探索各种新的改厕模式,如玻璃钢、塑料或砖砌大三格等,提高单个厕所造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质量问题,但依然面临上级的反复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的循环,并且如精准扶贫一样,建立“一户一厕”档案。
在改厕的前期动员上,由于时间紧、指标要求高,干部们只能全天挨家挨户上门。中国大部分乡村空心化严重且以老人为主,而老年人的改厕需求不高,更想要保留传统厕所,但在上级要求下必须要改厕。前期的强力推动就导致了后端的厕污处理问题。部分农民会将粪污处理当作干部的任务,认为“干部坚持让改厕”,基层干部真成了“厕所干部”。
并且,部分地区因为改厕后蹲便器没有垫高,洗澡水流入厕所无法实现粪污分流,一方面是使三格式化粪池无法实现厌氧发酵,无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是厕所容易满,增加了处理粪污的成本。
在推进改厕工作时,基层干部会将“改了厕所以后子女回来了才愿意待,不然子女都不愿意回来”作为动员老年人改厕的话语,有些老人会为了子女改厕,但仍然保留旱厕,形成了厕所使用的代际差异。
同时,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要推动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增加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是与其城市流动人口需求、城市空间安排相契合的,本身带有极强的公共性。但村庄中的公厕建设,则变成了一种追求文明的形式安排。
在乡村旅游浪潮下,很多村庄都在地方政府的要求和打造下开发建设乡村旅游,因此配套公共厕所。但大部分乡村旅游点或者人流量少,或者季节性强,公共厕所的使用率极为有限。如在某有乡村旅游的村调研时看到,因为旅游景点是看桃花,公厕便建立在上山的道路边,周边是田,没有住户,日常锁着门。可以说,乡村旅游点周边的公厕带有一点服务性质,那么应上级要求每村建立公厕则真正是一种形式。
作者供图
按中部某省的要求,每村建设一座公厕上级补贴3万元。由于设置了考核指标,上级也有资金拨付,每村一公厕基本全覆盖。但问题在于:
其一,乡村本来人口少,且都有自己家,村委会为了工作方便,一般将公厕建在村委会边上,甚至公厕负责单位并非农业部而是组织部,因为这属于村委会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很少有人需要使用公厕;
其二是公厕建设后的打扫、设施维护、日常运营问题,都是由村里负担,虽然保洁不用额外再请(如北京则需要再请专门的公厕管理员),但水电、维修需要支出,大部分村庄承担不起这些费用,因此将公厕锁上,不使用。
四、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厕所革命
厕所从器物到文明的转型,伴随着知识霸权。从早期到现在,厕所一直是西方对中国、现代对传统、城市对乡村的改造过程,农村的厕所要和城市的一样干净,要变成冲水的、无菌的厕所。
中国的厕所革命正如埃里亚斯对文明的进程所言,这是一种在文明话语霸权下因为羞耻、难堪等原因进行的将外部文明强制“内化”为自我强制的过程,处于由外向内的反应阶段,无论早期的点状外宾厕所,还是当前范围涉及全国的乡村厕所革命,其呈现的国家能力强大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差异,而其背后的逻辑仍然是一致的,是一种文明落后观下对乡村的改造。换言之,对于厕所的重视与关注的背后逻辑,始终没有从外部震动走向内部自觉。
周星教授在《道在屎溺——当代中国的厕所革命》一书中提到了“文化自觉”,让人很有启发。文化自觉是一种以我为本的状态,去接受本土与国外的文化,周星教授认为当前的厕所革命已经走到了文化自觉的阶段。但如果从前面的调查经验来看,这还远远不到。
在乡村中,一般家庭都在早期建房时自觉建设了条件很好的厕所,在很多南方地区,各家建的小楼房会安排两三个卫生间,以供家人和客人使用,在改厕和污水管网铺设时既简单、群众的意愿也很大;但对于年纪大的老人来讲,厕所本身没有改的空间,他们也没有改的需求,最后却在指标要求下强制改厕。
在多次改厕工作“回头看”检查以及暗访工作中,出现的厕所问题,本质上是改厕工作推进过急,群众没有准备好、政府的财力没有准备好,最终或者老百姓因习惯问题主动弃之不用,或者因设施损坏、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等问题被动弃之不用。
我们承认,在全球化过程中文明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差异会消失,不同的文明、文化都会在了解与反思基础上,形成文化自觉,存有自身的独特性。作为具有千年农耕文化的文明体,中国的乡村就具有这种独特性。
乡村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千年前就有的与猪圈一体的厕所,在当前很多山地、丘陵地区农村依然存在并被使用,他们仍然将粪污发酵后去浇菜园,遵循传统的生活方式,并形成内部的自循环;游牧文化地区的固定冲水式厕所同样与其生活方式不符,他们有一套与其生活方式相适配的厕所行为规范。但这种生活方式在现代话语体系下,就成为一种落后的代名词,是需要被改造的对象。
我想,无论是部分农民的生活习惯,还是国家财政能力,都还没有真正走到以文化自觉的方式解决厕所问题的阶段。我们应该适当允许老百姓在保证卫生与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空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向最后50米进发!我国首口万米深井钻探最新进展
2024-02-17 07:14 能源战略 -
三亚、博鳌机场今起增加多地航线,目前所有航班已开舱销售
2024-02-16 22:19 -
刘建超参加“共同抵制新殖民主义”国际政党论坛创立大会
2024-02-16 22:02 -
涉款140亿!香港海关破获史上最大洗黑钱案
2024-02-16 17:17 香港 -
听到这问题,“美国在台协会”处长秒回“NO”
2024-02-16 17:17 台湾 -
民航局:春运三亚、海口宽体机运行量均超历史最高值
2024-02-16 14:59 -
湖南衡阳一饭店起火14人送医,官方通报
2024-02-16 14:12 安全生产 -
春节档票房,突破70亿!
2024-02-16 13:35 中国电影 -
国家安全部:运维厂家遇网络间谍“合围”
2024-02-16 09:59 网络安全 -
海南出岛过海船票“一票难求”,有新能源车主称已经等了6天
2024-02-16 09:50 -
15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515.9万人次,再创新高
2024-02-16 08:24 春运来了 -
海口三港恢复通航:待渡约4300辆,疏运需5小时以上
2024-02-16 07:37 -
连续9天,22名党员、公职人员被点名曝光
2024-02-15 19:06 廉政风暴 -
返程遇寒潮会大面积拥堵吗?官方回应
2024-02-15 18:52 极端天气 -
涉及海南运力,国家民航局已同意
2024-02-15 17:54 春运来了 -
青海一重大刑案嫌疑人在逃!警方悬赏2万通缉
2024-02-15 14:59 -
高寒试飞、低温试飞……多款国产机型开启新年第一飞
2024-02-15 13:07 -
2月1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424.5万人次,创新高
2024-02-15 10:29 春运来了 -
国台办:强烈谴责台方驱离福建渔船致两人遇难
2024-02-14 22:12 两岸关系 -
应对春运返程高峰,上海公交开通多条专线、临时专线
2024-02-14 16:51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5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20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5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