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光:高考是“指挥棒”,不该反被考生指挥
关键字: 高考高考作文2017高考作文高考争议农村教育城市教育【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洪光】
刚刚结束的全国高考无疑牵动着很多人的心,而高考语文科目作文部分又是毫无疑问的焦点所在,网络上有关作文题的讨论铺天盖地。其中,全国一卷的作文题因其紧扣时事政治而反响最为热烈,但是有关这个题目的评论也最为两极分化:一方认为,作文题紧扣时事是进步,相比之前各类高度务虚、空洞无物甚至出现科学性错误的作文题更能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和写作能力;另一方则认为,紧扣时事的作文题对于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比较弱势的农村考生不利,不如以往务虚类作文题“公平”。
那么这道引起巨大争议的作文题到底内容是什么呢?根据网络上流传出的试卷截图,题干为: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图片来源:微博
应当说,这十二个关键词确实都是热度极高的词汇,被出题人选来出题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当承认,对于农村考生来说,这其中一多半词汇也确实是他们很可能从未亲身接触过的,甚至有些连含义都不大清楚,反对者对于此题不利于农村考生发挥的担忧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仅仅是“对农村考生不利”,并不构成否定这道题的充分理由。
首先,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以及观念保守落后等因素,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的考生确实消息比较闭塞,容易出现“双耳不闻窗外事”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不是只针对“共享单车”“一带一路”等“城里人的事物”才发生的,即便对于农村的新事物,恐怕农村考生也同样知之甚少。
试想一下,如果考题中出现“杂交水稻”“转基因作物”“绿色种植”“退耕还林”“新农合”“精准扶贫”等农村考生的身边词汇,难道农村考生就能答得和城市考生一样好吗?笔者个人认为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略微悲观地讲,农村的现状决定了,除非考怎么种地和怎么外出打工,否则只要考察稍微“高大上”一些的时事话题,就总是对农村考生不利的,不论这个时事发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既然如此,如果沿着因为“对农村考生不利”就要废掉这道题的逻辑走下去,只怕整个文科高考都要被砍掉,即便不砍掉也要大幅阉割删减考点。毕竟,历史、地理和政治哪个与时事联系不紧密?
而且,理科考试命题在实施新课标后也强调了与科技前沿结合的要求,物理考试的回旋加速器与粒子对撞机类题目就是典型一例,这些题是不是也得删掉呢?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对于高考考纲提出过系统性质疑,一位左派人士就曾撰文批评称“理科指向现代工业,文科指向体制内的宣传话语体系,这一切都与农村考生无关”——只怕真的是要考怎么种地和怎么外出打工才能满足这类人的需求了。
网上流传的某编辑部讨论组聊天记录,图片来源:微信
退一步讲,抛开时事题不谈,单纯只看课本知识本身,“对农村考生不利”的现象就消失了吗?
还是以史地政为例,在很多很多县以下地区的农村初中,整整三年是不会开设任何史地政课程的,尽管史地政明明白白地写在初中课程大纲里。这些学校最多在会考(学业水平考试)之前安排学生突击复习一下,有时甚至组织、协助考生作弊以通过会考。
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家长因为教育观念落后,动辄禁止孩子看“闲书”,最终导致农村地区高中生的史地政基础往往非常薄弱。
如果说中学的史地政知识是一座金字塔,高考考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塔尖,那么初中所学以及个人文史修养就是塔基,而很多农村地区学生的塔基与其说是塔基,不如说是巨石阵——有限而零碎,不成体系。
这种“有限而零碎”能够到达什么地步呢?以天津市某年的中考英语二模题为例,其中一道选择题为“Jilin province is in the ( ) of China. A.northeast B.northwest C.southeast D.southwest”。也就是问吉林省在中国的哪个方向上,出题本意是要考察学生对于东西南北方位词的理解,基本属于一道送分题。
但是就是这么一道送分题,在考后的试题分析中发现,相比其他选择题,这道题农村考生的正确率远低于城市考生。原因就是,由于很多初中不开设地理课,学生又缺乏课外阅读,导致很多农村考生不知道吉林省在哪,不是看不懂题,而是看懂了也不会选。既然如此,高考文科考试是不是应该干脆废掉,以避免“对农村考生不利”呢?
当然,笔者举了这么多农村考生“先天不足”的例子,不是为了落井下石幸灾乐祸。而是希望提醒那些动辄因“对农村考生不利”而批判试题的人,高考是一个中国公民所接受的十二年基础教育的终点,指望靠改变终点来解决起点、中间点和转折点不平等所导致的问题,无异于舍本逐末,同时也是在自欺欺人。因为改变些题目很容易,但农村考生基础知识和课外知识双重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只不过被“更公平”的高考题掩盖掉了。当农村考生进入大学、走向社会,又有谁为其薄弱的基础和狭窄的眼界买单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75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