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海波:应对高温干旱风险,国家与基层到底应该做什么
应对干旱风险的结构之变
经历过灾害年代的人对粮食会有特殊的感情,看到高温干旱就会担忧。对于干旱灾害,在全国影响甚重并最为切近的,应该是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至于全国局部地区的干旱灾害则更多。
如山东,进入近现代后,旱灾依然频繁,1949年至1998年的50年间,共发生了48次旱灾,几乎每年都有旱情发生。其中,2002年的夏秋之交,山东遭遇了一场百年大旱,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全省的受灾面积达到了惊人的4775万亩,其中重旱面积达到1465万亩。鲁西北、鲁中和鲁西南等地,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再比如河南,历史上严重的旱灾几乎都没放过河南。如明朝崇祯年间1637~1643年的河南特大旱灾,被看作500年(截至当时)来最严重的一次;由于旱灾,河南各地百姓起义不断,最终促使明朝灭亡。进入近现代以来,最为著名的就是1942年河南大旱灾,导致大饥荒,饿死了300万人。
由此可见,在华北地区,干旱历史惨象确实令人触目惊心。
6月10至12日河南省机播气象等级预报(图/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但是,时至今日,应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次的高温旱灾,因为我国应对干旱风险的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城乡关系结构之变。
在传统时期,只有统治阶级和少量的工商业者住在城镇,约占总人口的1%-5%。到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在城镇的人口也不足20%。但是2023年底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已超过66%。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已经从乡土中国发展为城乡中国,正在向城市中国转变。这种城乡关系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国人群的收入结构。
上世纪80年代初,刚分田到户时,一家老小七八口人,绝大部分的收入均来自于户均不足十亩的土地,一场旱灾对全家生计会是一种致命打击。而当下,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进城务工居住生活,农村留给了老年人,家庭劳动力分配呈现半工半耕结构,家庭收入呈现务工收入加务农收入的结构,并且以务工收入为主、务农收入为辅。
所以,当前一场旱灾,对农村家庭的影响并不会是致命的。即使出现严重灾难,在家庭内部也可“以工补农”,或者只是减少以农补工的资源流动。对于那些中坚农民,可能影响大一些,但是他们也并不是像过去那样被束缚在土地上,也可以流动到全国各地去务工。农业经营者对农业弱质性和强风险性应该有更强的预期和抵抗力。
二是水利体系结构之变。
都江堰、郑国渠、大运河等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人造水利工程。然而,那时候再伟大的水利工程,也仅可造福一方。如郑国渠长150公里,可灌溉18万公顷;都江堰可灌溉7市40余县区的1130万余亩土地;就是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江河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也只能灌溉河北、江苏、浙江、山东等沿河地区。
在几千年水利建设基础之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在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红旗渠、丹江口水库、葛洲坝、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等。进入新时代以后,国家还规划在2020年前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各地水利设施也在不断建设中,如山东至今为止有5700座人工蓄水湖,北方省份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水资源丰富的湖北省和江西省。
可以说,当前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水利体系结构。只要不是全国性重特大干旱,水资源可以在省际之间高速流动分配。
三是粮食结构之变。
首先是粮食数量变化。有数据显示,1949年人均粮食208.9公斤;1978年人均粮食316.7公斤;2023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
其次是粮食耕种结构变化。以前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土地分为好坏或肥瘦两三类地。近些年,经过不断建设,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了10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仅河南省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实现了田、土、水、路、林、电、技、管、气象综合配套,确保了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高标准农田不仅节水功能强,而且提质增产的功能也更好。
再次是粮食流通结构变化。现在粮食市场已经是全国市场的重要部分,当市场价格过低时,国家还有保护收购价。粮食在国内流通比较畅达,一地缺粮,其他地方可以朝发夕至。另外,国家储备粮食充足,2019年公布的数字是9.1亿吨,可以供全国人民食用一年以上。
还有粮食增产结构变化。以前主要是靠增加种植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当下国家提出了不仅要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现代技术的增产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城乡关系结构、水利体系结构与粮食结构等都与粮食生产有关,也与应对高温干旱风险有关。总体而言,这些结构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对冲干旱灾害的不利后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行拘7日!乘客违规拍摄军民合用机场致航班延误
2024-06-24 07:22 国家安全 -
5名网红被抓,警方征集犯罪线索
2024-06-24 07:22 -
严重损害事业单位形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被撤销登记
2024-06-23 23:01 -
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毅被查,已退休9年
2024-06-23 22:15 廉政风暴 -
未来十天,四轮强降雨!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下到7月
2024-06-23 20:46 -
湖南新晃突发山体滑坡,失联8人全部遇难
2024-06-23 20:15 -
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多地出台相关政策
2024-06-23 20:05 观网财经-房产 -
江西九江一地发生山体滑坡致2死
2024-06-23 16:53 -
37人被处理!安徽谢桥煤矿瓦斯爆炸致9死15伤调查报告公布
2024-06-23 15:02 -
姜萍入围的数学竞赛决赛结束,试题公布
2024-06-23 14:56 -
上海高考分数线划定:本科线403分,特控线503分
2024-06-23 14:29 高考 -
湖南沅陵五强溪镇特大暴雨已致1人死亡1人失联
2024-06-23 13:38 极端天气 -
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部分区域将被淹没
2024-06-23 13:37 极端天气 -
15岁学生制止校园暴力,被打成十级伤残,法院判了
2024-06-23 11:22 依法治国 -
今起陆续可查!2024高考查分时间最新汇总
2024-06-23 10:50 高考 -
李玟雕像落成烈士陵园被质疑?当事纪念园回应
2024-06-23 10:39 -
湖南新晃山体滑坡致8人失联
2024-06-23 10:39 极端天气 -
8年虚报冒领环卫工人工资556万余元,河北邯郸一干部被通报
2024-06-23 10:39 基层治理 -
宁夏公布高考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4-06-23 09:51 高考 -
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高!北京发现世界极危物种低斑蜻
2024-06-23 08:25 观察动物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28“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2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