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阳:“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西方如何文化围剿俄罗斯?——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二)
最后更新: 2025-02-26 15:48:48(2)制造俄罗斯内部的文化认同危机
西方与乌克兰通过解构历史叙事、挑动民族矛盾和塑造文化对立等手段,试图削弱俄罗斯的文化认同和国家凝聚力。
解构历史叙事。乌克兰推动国际学界重新解读《佩列亚斯拉夫条约》,强调其“被迫签订”的性质,否认俄罗斯对乌克兰领土主张的历史合法性。西方智库则将俄多民族联邦制描述为“帝国遗产”,暗示其内部民族结构存在分裂隐患,以动摇俄罗斯以斯拉夫文化为核心的国家认同。
激化民族矛盾。西方与乌克兰针对俄罗斯少数民族聚居区传播“去中心化自治”理念。例如,2024年鞑靼斯坦社交媒体上流传伪造的“强制征兵配额”文件,声称“鞑靼青年被故意派往前线充当炮灰”,尽管俄政府辟谣,但喀山仍爆发抗议。西方媒体还渲染车臣军队伤亡率较高,暗示政府通过“消耗少数民族”维持战争,进一步挑动民族对立。
批判核心文化价值。乌克兰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俄罗斯东正教堂移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指控其“象征扩张主义”。美国媒体则称俄罗斯“胜利日阅兵”已异化为“战争动员工具”,试图割裂俄罗斯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情感纽带,削弱政府凝聚共识的能力。
塑造“文明孤岛”形象。西方利用国际组织边缘化俄罗斯文化话语权。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将俄语定义为“冲突地区压迫性语言”,支持乌克兰在俄控区强推乌克兰语教育。欧盟暂停“俄罗斯文化年”项目,大英博物馆下架俄罗斯文物展览,试图强化“俄罗斯与文明世界对立”的认知。
尽管西方舆论攻势猛烈,但由于俄罗斯社会的文化韧性,整体效果有限。普京政府通过立法强化“历史真相保护法”,严惩“诋毁卫国战争”行为,同时加强海外俄语文化推广,并利用战争动员强化“斯拉夫兄弟情谊”叙事。
然而,长期制裁导致的文化资源匮乏,以及年轻群体对西方文化的亲近,仍为文化渗透提供了突破口。2025年初民调显示,18-30岁俄罗斯青年中,23%认为“俄罗斯文化过于封闭”,较战前上升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西方通过历史解构、民族挑动与文化孤立形成的综合效应,正在逐步侵蚀俄罗斯的文化自信,为长期意识形态对抗埋下伏笔。
3. 国际社会对俄罗斯文化认知的变化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与乌克兰通过解构俄罗斯历史、否定其文化价值等手段,掀起了一场意识形态战争。这场“文化围剿”不仅在地缘政治层面对俄罗斯形成压力,也通过国际话语权的操控,深刻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中立国家对俄罗斯文化的认知。
西方的文化打压策略通过学术、媒体等渠道,将俄罗斯历史与文化污名化,令一些国家对俄罗斯的“解放者”形象产生质疑。尤其是曾经历殖民的国家,容易将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与殖民历史相提并论,削弱对其文化认同。例如,东南亚国家在引进俄罗斯文艺作品时日益谨慎,以避免卷入意识形态争议。这种叙事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文化=侵略工具”的刻板印象。
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对俄罗斯的文化认知呈现两极化。一方面,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基于反西方霸权立场,采取“去道德化”视角解读冲突。例如,印度外长直指西方制裁的双重标准,并以推动本币结算机制反击美元霸权,这种务实态度隐含对俄罗斯文化韧性的认可。另一方面,非洲部分国家受西方媒体影响,将俄罗斯视为“新殖民者”,如南非媒体引用西方智库观点,指责俄非合作是“资源掠夺”,削弱了俄罗斯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与巴西达成协定,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福克斯财经
然而,西方文化打压的双重标准也引发了部分中立国家的反思。比如,欧盟一边大量进口俄天然气,一边要求发展中国家切断与俄文化的联系,这种矛盾被印尼学者批评为“文化殖民的延续”。中东国家也因自身在文化主权问题上的遭遇(如法国“头巾禁令”),与俄罗斯形成隐性同盟。沙特、阿联酋等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反对将俄语定义为“压迫性语言”,正是对西方文化霸权的反击。
面对文化围剿,俄罗斯积极展开文化外交,通过“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向拉美、中东等地推广俄语教育和传统艺术。例如,2024年莫斯科大剧院在阿根廷巡演时,将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解读为“反抗外部干涉的史诗”,迎合了当地反美情绪,赢得广泛共鸣。此外,俄罗斯还借助金砖机制、上合组织等平台,将文化叙事与“多极化”理念绑定。2024年金砖峰会上,普京提出建立“非西方文明数字图书馆”,直接回应西方对俄历史叙事的抹杀,获得巴西、埃及等国支持。
短期内,西方的文化打压加剧了国际认知的分裂,但长期来看可能催生两大趋势:一是第三世界国家在“去西方中心化”浪潮中,更倾向于多元文化共存理念,俄罗斯或因此被重塑为“反霸权文化代表”;二是西方文化霸权的滥用可能激发新兴国家的警惕,推动南南文化合作机制的形成。例如,印度与俄罗斯合拍的电影《恒河与伏尔加》,通过展现两大文明的对话,尝试构建非西方视角的历史叙事。
总之,俄乌冲突中的文化战已超越地缘政治,成为全球意识形态秩序重构的催化剂。第三世界国家对俄罗斯文化的认知变迁,折射出对西方单极话语体系的反思与突围。未来,俄罗斯能否将军事冲突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增长,关键在于其是否能超越对抗叙事,打造普适性的文明对话框架。
三、中国的舆论环境与叙事渗透防范策略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凭借强大的舆论机器,以偏向性叙事主导国际舆论,将冲突定义为“民主对抗威权”,这不是基于是非曲直,而是服务于其利益诉求。这种“叙事渗透”手段也多次在涉台、涉疆、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因此,这些操作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警示:未来,西方可能复制类似伎俩对中国构建负面认知,妄图通过国际舆论孤立中国。
污名化中立立场。针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中立立场,西方将其曲解为“投机”甚至“不道德”,抹黑中国“援助俄罗斯”等谣言层出不穷。未来,这种逻辑可能被应用于台海、南海问题,将中国维护主权的正当行动污名化为“破坏国际规则”,试图通过“价值观同盟”构建对话语围堵。
推广“代理人战争”逻辑。西方在俄乌冲突中将乌克兰打造成“民主防线”的象征,这种“代理人战争”模式可能被复制到台湾问题上。例如,美国通过军售与外交支持,将台海局势渲染为“自由秩序对抗威权扩张”的象征,试图国际化台湾问题,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削弱中国在国际机制中的话语权。西方操控包括联合国和北约在内的多边平台,边缘化非西方国家的声音,这种策略可能被用于全球治理场景。中国在“一带一路”“金砖合作”等领域的倡议则可能被污名化为“新殖民主义”或“威权扩张”,从而削弱中国在气候、贸易等国际议题上的话语权。
分化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西方通过“民主vs威权”的二元叙事,试图离间中国与全球南方的合作。例如,他们可能以“债务陷阱”“资源掠夺”等借口,污蔑中国在非洲、拉美的经贸关系,迫使这些国家选边站队,阻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深层次合作。
意识形态化经济与技术议题。在俄乌冲突中,西方将能源、供应链等问题高度政治化。例如,美国推动欧洲切断对俄能源依赖。未来,类似的逻辑可能在中美技术竞争中上演,通过炒作中国在AI、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为“威权技术威胁”,推动盟友组建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联盟。
这一连串“叙事操控”警示中国需强化叙事自主权,通过深化与全球南方的南南合作、借助多边平台设置议题,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只有主动塑造自身国际形象,中国才能在复杂的舆论战中稳住国际影响力与战略主动权。
参加中非峰会的国家的国旗,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法新社
俄乌冲突的经验教训清晰表明,被动回应只会陷入“解释陷阱“。中国必须以主动塑造故事的方式,通过文化软实力、议程设置、发展合作等手段,赋予全球更多选择,铸造兼具包容性与现实利益的中国叙事。从“中国故事“到“世界话语“的跨越,中国需要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全球“叙事战场“的规则边界。
俄乌冲突暴露了西方通过“话语霸权”塑造单一叙事的惯用手法,也展现出发展中国家对这一体系的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也需要依托“一带一路”及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多元包容的全球叙事,打破西方认知垄断。这不仅能抵御西方的舆论渗透,也为重塑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机遇。
结语:新时代国际叙事争夺中的中国角色
三年的俄乌军事冲突不仅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还揭示了西方“话语霸权”的深层运作逻辑。美西方与乌克兰将这场冲突塑造成“民主自由”对抗“专制独裁”的价值观之战,通过选择性叙事、议题设置、道德标签化、认知战等手段掌控舆论方向,将复杂的地缘矛盾简化为“善恶之争”。他们刻意“去历史化”,掩盖北约东扩和大国博弈等深层原因,通过渲染“俄罗斯威胁”强化对欧洲的控制,同时获益于军火贸易和能源出口,形成“战争经济”链条。
尽管这种叙事表面上强化了西方阵营的“凝聚力”,却也暴露了其长期以来的双重标准,扰乱了国际对俄乌冲突的正确认知,加剧了舆论场中的偏见,对第三世界国家和中国造成不良影响。但这些操作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多极化格局的加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中国需保持战略定力,避免陷入阵营对抗,既坚持主权原则,又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对西方“话语霸权”,需主动出击,借助多元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和平发展理念和全球贡献,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同时,通过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和辨别能力,构筑起坚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防线,共同维护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为应对长期舆论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欲亡其国,必先灭其史”,西方如何文化围剿俄罗斯?——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佳芮 
-
“成熟芯片价格被中企打下来,低至三分之一…”
2025-02-26 15:44 观察者头条 -
“特朗普是二战以来加拿大最大威胁”
2025-02-26 15:4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把加拿大赶出五眼联盟!”加媒“输诚”:我们有华人情报
2025-02-26 14:5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叫卖“金卡”:500万美元,给你绿卡特权哟
2025-02-26 14:43 特朗普 -
因毒品被判终身监禁的人成了特朗普的“赦免沙皇”,她是谁?
2025-02-26 14:25 -
菲律宾解救一被绑架14岁中国公民
2025-02-26 13:43 -
21名DOGE雇员辞职抗议:不会帮马斯克,都是政治空想家
2025-02-26 13:18 -
-
被赶下桌,欧盟犹豫:要不要用“核武”?
2025-02-26 11:42 乌克兰之殇 -
中菲合作,再次遣返近百人
2025-02-26 11:42 -
不是内阁成员又怎样?马斯克将参加特朗普首次正式内阁会议
2025-02-26 11:08 美国政治 -
特朗普关税大棒的最新目标↓
2025-02-26 11:0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特朗普给马斯克舔脚?美政府大楼播放AI视频:真正的国王万岁
2025-02-26 10:53 特朗普 -
白宫:特朗普不是你想报道,就能报道的
2025-02-26 10:52 -
美议员想得美:拿到中国技术转让,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2025-02-26 10:37 中美关系 -
特朗普幻想:乌克兰帮美国摆脱中国依赖?
2025-02-26 10:20 乌克兰之殇 -
“中俄都懂,美国懂吗?”
2025-02-26 10:03 中美关系 -
美议员开脑洞:中国跳过鲁比奥,直接找马斯克
2025-02-26 09:54 -
普京“没意见”?俄方驳了特朗普
2025-02-26 09:3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我驻韩使馆再次提醒!
2025-02-26 08:26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3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7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7“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