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朝明:中国经济增长故事中容易的部分已经结束
最后更新: 2023-12-16 09:17:46为什么一个强大的经济体会失去增长动力并陷入长期停滞?新兴经济体可以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中学到什么?如何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开出行之有效的“药方”?从根本上说,必须使有些人的支出多于他们的收入,一个经济体才会增长。著名经济学家辜朝明在新书《被追赶的经济体》中提出,中国经济想要在当前的外部环境下发展,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必须进行扩张。
【文/辜朝明】
中国经济增长故事中容易的部分已经结束
二战后,美国决定向世界开放其庞大的占全球GDP近30%的国内市场,而这一行为改变了世界的游戏规则。自由贸易框架的出现,完全淘汰了“领土扩张是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必要条件”这一观念。
中国也在自由贸易体制中受益,在短短30年里就成功地将一个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极度贫困的农业国家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的30年,可能是有史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一段时期,超过10亿人口的人均GDP从300多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万多美元。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吸引了大量的境外直接投资,最早的投资来自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并很快扩展至所有发达经济体。
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些投资,是因为自由贸易体制允许企业在世界各地销售自己的产品。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许多聪明的中国学生到西方大学学习,随着中国逐渐繁荣,大量游客开始周游世界。这与苏联和东欧完全封闭的制度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与外国人的接触受到严格控制。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
加入WTO以及借此进入全球市场,促使世界各地的企业在中国建立工厂。中国经济增长迅猛,出口最高曾占GDP的35%。如果不是自由贸易体制下的市场供给,中国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实现这样的增长。
西方那些能够利用中国低廉而勤劳的劳动力的企业,发现了无限的投资机会,并像资本家在刘易斯拐点前的城镇化时期一样投资中国。这些投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
但这些投资也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正如其自身在刘易斯拐点前城镇化时期产生的不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外国企业可能会减少在本国的投资,从而抑制了本国国内经济和生产率的增长。事实上,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缓慢是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生产率和收入快速增长的反面,这可能是发达国家企业的投资导致的。因此,亚洲其他地区和西方的工人不得不与中国工人竞争,并看到自己的工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降。
那些发达经济体的人,若还在疑惑黄金时代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情到哪里去了,那只需在天气好的时候,在从香港到北京(或反之)的航班上找一个靠窗的座位就知道了。他们会看到下面一望无际、向各个方向扩展的工厂群。这些工厂许多最初是由外资创办的,因为中国在1978年改革开放时已经没有资本家了。
起初,境外投资主要来自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事实上,正是20世纪80年代的这些商人带来了管理市场经济的理念和方法。他们意识到,可以把在中国内地生产的东西销往世界各地。在他们开创性的努力之后,来自西方和日本的其他人也加入进来,因为这些人也认识到中国的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本国——前提是中国生产的商品能够在世界各地销售。
中国也像其他国家一样遵循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规律。实际上中国已在2012年前后跨越了刘易斯拐点,正经历工资快速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处在后刘易斯拐点的黄金时代。
中国的工资上涨,使中外企业将工厂转移到越南和孟加拉国等低工资国家。事实上,促使中国在作为成本最低的生产国时受益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体制,当前正面临挑战。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故事中容易的部分已经结束。中国如果希望在工资上涨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就需要改善国内的商业环境,以使企业即使发现国外的资本回报率更高,仍选择在国内继续投资,至少对某些行业而言如此。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包括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和与美国的竞争。
中国面临的挑战:“脱钩”、人口特征和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是过去40年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实例子,例如中等收入陷阱和人口结构恶化都是紧迫的问题。中国的人均GDP略高于10000美元,目前处于陷阱的中间位置(见图5-2),而其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萎缩(见图5-3)。202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总人口可能最早在2022年开始萎缩。因此经济学家担心,中国在完全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加入发达经济体行列前,会因为不利的人口结构而失去增长动力。
如前所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制造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二是进入可以销售这些产品的外国市场。毫无疑问,中国人已经在满足第一个条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今天,中国几乎能以高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格制造所有东西。
对于第二个条件,在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学家需要更多地关注谁将购买中国产品的问题。毕竟,正是这些人将进行中国经济继续增长所需的扩张。
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认识到为中国制造的产品争取市场的重要性。当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向世界开放中国经济时,激烈的美日贸易摩擦也在上演。中国担心,如果作为军事盟友并拥有类似价值观的日本和美国陷入争斗,鉴于中美之间价值观的差异,中美贸易的前景不可能光明。为了避免这种结果,中国向外资直接投资全面开放中国经济,使在中国投资的外资公司于当地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日本没有做到的。
历史表明,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史上任何国家。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并通过努力学习和工作获得了生产有竞争力产品的能力,但正是改革开放的决定,使中国获得了这些产品的市场。改革开放还使数百万中国学生出国到西方学习。不久后,又有数百万人作为游客出国。这与东欧完全封闭的社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改革开放促使中国被邀请加入WTO,并促进了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增长。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国家发改委与越南有关部门签署5份合作文件
2023-12-15 17:12 -
开启“移山打牛”项目,盒马要攻向山姆腹地?
2023-12-15 17:0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政部: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31亿元,同比增长7.9%
2023-12-15 16:21 -
“潜力非常巨大”,米哈游XR产业布局再加码
2023-12-15 16:04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统计局:经济运行总体恢复 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2023-12-15 13:57 中国经济 -
统计局:一线新房环比再降0.3%,上海涨0.6%
2023-12-15 10:44 观网财经-房产 -
国家统计局:11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3-12-15 10:07 中国经济 -
商务部:已批准符合石墨物项临时出口管制措施的若干申请
2023-12-14 20:23 观网财经-海外 -
激烈交锋!Temu在美向Shein提起新诉讼,双方回应
2023-12-14 17:33 观网财经-海外 -
东方甄选深陷内讧,高途能否接住“泼天富贵”?
2023-12-14 17: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问九答
2023-12-14 16:52 宏观经济 -
“下一代操作系统,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2023-12-14 16:42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央定调2024年经济,“先立后破”释放什么信号?
2023-12-14 11:42 中国经济 -
全球首个5G费率判决案结果出炉
2023-12-14 10:16 5G -
破局中国经济,必须先破解经济放缓的真正原因
2023-12-14 07:55 中国经济 -
小米激烈回应余承东背后,中国折叠屏竞争开始白热化
2023-12-13 18:32 观网财经-科创 -
市值一天蒸发40亿,董宇辉成东方甄选“大利空”?
2023-12-13 18: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细分领域国内第一的天富龙闯关IPO,毛利率持续下滑
2023-12-13 18:12 观网财经-金融 -
最科幻的一集:清华教授用AI写小说,斩获科幻奖
2023-12-13 15:04 观网财经-科创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常住低17.5个百分点,弥补后会释放巨大需求”
2023-12-13 10:11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24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91“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05“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评论 129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 评论 536最新闻 Hot
-
马哈蒂尔:特郎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错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
“特朗普这伙人,别砸了‘美国’这块‘金字招牌’”
-
白宫激辩解除“北溪-2”制裁?他俩火速回应
-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
“收到中方警告”,韩国业界:后果很严重
-
中企直说了:不会妥协,现在是美国人没的选
-
“这就是中美的不同之处”
-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
美财长不痛快:IMF和世界银行,与中国走太近
-
“前220名持币大户可与总统共进晚餐”,特朗普币飙升60%
-
六大重磅团体罕见联名抗议,“特朗普考虑豁免中国汽车零件”
-
“脏话满天飞”,马斯克与贝森特被曝激烈争吵
-
在中美之间二选一?韩国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