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耿国华:从唐代公主相貌谈起
关键字: 历史人物头像复原一席演讲唐代公主颅面复原技术颅面是人体最复杂的部位,“形”由颅骨决定,与生俱来,成年后终生不变。上面的软组织,决定了“态”。颅面复原就是要做到“形态一致”,但做不到“形神兼备”。
所以颅面复原实际上就是以颅骨为基础,以人体面貌解剖学规律为依据,再现颅骨的主人生前面貌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实际上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早在1877年的时候,德国解剖学家斯卡夫森就已经提出了颅骨复原面貌的设想。在早期的众多尝试中,最有意思的就是著名音乐家巴赫的颅面复原案例。
1895年,德国莱比锡市扩建圣约翰教堂,需要改造墓地。由于墓穴密集、棺木损坏,迁坟时许多白骨混在了一起,没办法分清哪一具是巴赫的遗骸。
于是人们从这一大堆的颅骨里挑出了一个最像是巴赫的颅骨,然后求助于解剖学家His,希望由他来鉴定这是不是巴赫的颅骨。
颅面复原涉及到颅骨与软组织两个部分。大家可以摸摸看自己的脸,在不同的位置实际上皮下厚度是不同的,眉弓处会薄一些,而脸颊处会厚一点。颅骨是已知的,复原的难度在于软组织的厚度不可知。
解剖学家His想出来一个办法,也许可以从别的尸体上求得软组织厚度的平均值。他选出24具男性尸体,在面部定出了15个特征点,并测出了各点的软组织厚度,再将这些数据和颅骨交给了雕塑家Seffner。
雕塑家实际上并不知道颅骨的主人是谁。他依据His的数据在颅骨上进行雕塑,没想到结果与巴赫的肖像惊人地相似,从而证明了这就是巴赫的颅骨。这是颅骨面貌复原技术史上的第一例。
可以看到,软组织的厚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值,那过去的专家怎么取得呢?他们会把一根带有刻度的银针烧热烧黑,再扎到新鲜的尸体上,接着再拔出来,留下的痕迹就是软组织的厚度,就是这么原始的办法。
但这件事情难在需要新鲜的尸体,而且死者脸部不能变形,如果变形了扭曲了,厚度信息就无效了。这种尸体很难遇到,样本量非常地少。而且手工复原的过程得依靠有经验的专家,周期长,难以推广。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逐渐用电脑来替代手工复原的方法。
这项技术最重要的应用,就是在公安刑侦领域。1916年,美国警察局首次把这种复原的技术用于犯罪的侦查。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林彪专机在蒙古失事,最先赶到现场的苏联克格勃专家把疑似林彪、叶群的头骨带回了莫斯科。随后,苏联宣布林彪、叶群在事故中死亡。
克格勃是如何证实的?近年来公开的资料证明,对林彪、叶群的鉴定,也采用了基于颅骨的面貌复原技术和将颅骨与照片重合比照的颅像重合技术。
1980年左右,我们国家就开始把这项技术用在刑侦上。比如1987年的中原许昌案。案件中,犯罪分子谋财害命,把受害者杀害了以后碎尸百块。公安局发现受害者遗骸后,经过物证中心复原了他的面貌,最后在社会公众和科技手段的帮助之下迅速地破了案。
上个世纪80、90年代,白骨案有增多的趋势。无名尸首需要根据颅骨来复原被害者的面貌,案子一增多,工作量就大了,仅凭专家手工复原很难满足那个时候的需求。
恰好在这个阶段,1995年,我和丈夫周明全一起从法国回国,遇上了国家九五攻关项目。我们在法国学的是生物医学图像处理,也熟悉计算机图形学,因此我们就提出了一套基于医学图像来做复原的方案。
方案一递交,公安部的领导很认可,于是我们开始了跟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合作。从此我们和一百多位博硕士研究生成了一群与颅骨打交道的人,一干就是20多年。
计算机颅骨面貌复原的过程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通过李倕复原的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下。
- 原标题:大家可能会问,1200年前的公主,谁也没见过,我怎么知道你复原得准不准确呢 | 耿国华 一席第637位讲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11-22 07:44:3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
埃及开放4千年古墓,网友吓得不轻
2018-09-12 13:51 考古 -
直播:谣言与真相——纪念与重新认识郭沫若
2018-08-25 18:40 观天下讲坛 -
这五条关于郭沫若的谣言,何以横行于世?
2018-08-21 09:30 观天下讲坛 -
“亚历山大石棺”分析结果:2男1女 有古老手术痕迹
2018-08-20 22:59 考古 -
日本新年号或破千年传统,不再局限中国典籍
2018-08-20 07:20 日本
相关推荐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19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93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0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9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4最新闻 Hot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