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经君:为什么刘贺墓证据确凿,而曹操墓却众说纷纭?
关键字: 刘贺海昏侯墓西汉海昏侯墓发掘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海昏侯墓墓主确认为刘贺遗骸不足为证 私印、墓志铭等地下文字是铁证
正经君可以为大家对比两个例子,一是西汉长沙国马王堆墓,另一个是辽代凤棺古墓。
马王堆汉墓是上世纪70年代挖掘的重要考古工程,辽代凤棺古墓是在2003年时被发现的。从影响力来讲,毫无疑问马王堆汉墓是远远超越于辽代凤棺古墓之上的,无论从墓葬规制、出土文物等方面来看,辽代凤棺古墓显得有点“潦草、寒酸”,但是为什么要将这两个放在一起对照,一是虽然两座墓葬都能看到保存较好的遗骸,当然马王堆女尸的影响远在辽代古墓之上,但最终的身份确认却并非依据于此,而且正是因为缺少重要证据,辽代墓主人究竟是谁,到目前为止考古学界也只是给了一个相对比较可靠的推测,并非最终定论。第二,也是因为辽代凤棺古墓是契丹族的墓葬,既有北方民族的特点也融合了很多中原文化,而且因为墓主人身份的特殊性,也使得墓葬内出现了很多异常之处。
按照我们现在的想法,都能有保存较好的墓主人遗骸了,确认身份还不好办嘛,验DNA啊!假如事情有我们想的这么简单方便就好了,考古学者也不用四海为家风餐露宿了,更不会有清理完一座墓葬、编完一个考古报告要花几十年的时间了。
首先,我们并不知道古人的DNA序列,无从确认比对,其次时代太过久远,再加上保存环境、保存方法的问题,要提取到有效的DNA是极其困难的。(关于DNA的这个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会和大家聊)
当时考古学家在马王堆墓葬挖掘过程中,从 1号汉墓中清理出非常多令人震惊的精美器物,其中有很多成套漆器;对考古学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信息是,有些漆器上清晰书写有“轪侯家”的字样。
“轪侯家”漆字
“轪侯家臣”封泥
根据史书记载,轪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
首先能肯定的是这些漆器与长沙国“轪侯家”有关,由此确定墓葬的年代属于西汉初期,墓主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家族中的成员。后来在马王堆1号墓中发现了一枚印章,上书“妾辛追”三字,基本可以确定墓主名为“辛追”。
“妾辛追”印章
但是,这仍旧让考古学家内心有很多疑虑,一是作为一个汉初地方丞相的夫人怎么会有如此豪华的墓葬,而且汉初经济困难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家要求地方诸侯的陪葬墓中不得使用青铜等物件,在马王堆1号墓中,虽没有任何青铜器出现,但却有如此大规模的漆器出现,要知道当时漆器甚至是比青铜更矜贵的东西;二来,墓主人尸体的保存手段十分高明,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此外还有大量的丝绸、帛画。马王堆丝绸衣物出土的数量以及丝绸工艺,在目前中国考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三,有一些文献,如《太平寰宇记》、湖南地方志等记载,西汉长沙王刘发在长沙县东侧十里地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称“双女冢”。这让考古学家面对如此规模的墓葬规格时,有了另一种推测,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写有“轪侯”的漆器可能是当地丞相上贡的物品。
考古学家一方面希望从1号墓出土物件中找到佐证材料,另一方面也开始发掘紧邻的2号墓、3号墓。不过2号墓的状况非常糟糕,基本在唐代已被盗空,但恰恰在这个墓中发现了证明马王堆墓主身份最重要的铁证。
工作人员在筛洗墓葬淤泥时,打捞出三枚印章,分别为:玉质私印一枚,上书阴体篆书“利苍”二字;铜制明器官印二枚,分别用阴文篆体雕刻“长沙丞相”、“轪侯之印”。这样一来,之前的问题迎刃而解。1号墓主人便是利苍之妻辛追,2号墓主是利苍本人 。
而3号墓中还发现了价值非凡的东西,成批的简牍,共610支,遗册内容可分医术和遣策两部分;纺织品,包括帛书、帛画。帛画与1号墓出土的大体类似,帛书出土时有所粘连,宽度为18厘米,每行宽约6-7毫米,字体的方向与帛的纬线方向一致,字体大多为早期隶书,少数为篆书,从字迹来看出自多人之手,其中的内容有《易经》、《老子》、《战国策》、部分天文历法五行占卜方面的著作等,以及两幅地图,其中文字记载部分与现传内容有大量出入。从2号墓、3号墓的出土情况来看,史料价值相当丰富,为汉代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修正了部分《汉书》、《史记》中的记载,如墓主的名字“利苍”,据《汉书》记载第一代轪侯名为“黎朱苍”、《史记》记载第一代轪侯名字为“利仓”。
根据3号墓出土简牍,遗册开头的第一支竹简记载有“家丞一人”,再次证明墓主人身份起码是位侯爵;墓中还出土了“轪侯家丞”封泥(1号墓中也有发现),这在汉代考古中即可定为列侯墓,为侯爵身份加道保险;另外还出土了“利豨”封泥,即利豨用自己的印章印的封泥,这与2号墓出土的印章“利苍”价值相同,证明墓主是第二代轪侯利豨。特别重要的是墓中出土的纪年木牍记载:“十二年二月乙己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葬郎中,移葬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葬君。”这说明,轪侯利豨的丧事,是由他的家臣奋操办的。轪侯利豨死于汉文帝十二年,而不是《史记》和《汉书》所记的汉文帝十五年。
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年代较晚些,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而且,三座墓的大小来看,1号墓最大,3号墓次之,2号墓最小。其中,2号墓下葬年代最早,也许当时轪侯家还不富裕,而且利苍去世较突然,可能是在与周边小国战争中死亡的,下葬比较仓促;3号墓比1号墓早,最后葬的是1号墓,此时轪侯家已大富,时间相差10年至20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器物。
但是,相比之下辽代凤棺古墓就没有如此“好命”了。
一座看起来仓促下葬的千年古墓,墓室规格略显寒酸,一具契丹族无名女尸,孤独地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腹地吐尔基山埋葬了这么多年。仅是这些信息,就已经让考古学者“嗅到”墓葬背后可能存在的特殊性。
这座墓葬中没有任何与墓主生平有关的文字出现,在墓室进口的封门石后也没有出现令人期待的墓志铭,让考古专家对墓主身份、生平无从知晓。
进入甬道边的墙壁上,一些斑驳难辩的壁画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在壁画中,还有一处看似文字的奇怪符号。当时的考古队长塔拉让助手将图案拓下来后,送到北京语言文字专家处辨认。
古文字专家刘凤翥先生断定,这是一种已经消失了700多年的契丹文字,遗憾的是,墓道墙壁上神秘的文字至今未破解。有专家认为,有可能是墓主人随葬品的清单。内蒙古大学契丹历史专家薄音湖也提出,通辽地区是在辽上京,靠北一些;这里是契丹人和奚族的本土,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所以,在这里发现了重要的契丹人的墓葬。
而且根据墓葬形制,考古人员判断为辽代墓葬,辽代墓葬与北方民族墓葬的区别主要在于,辽墓比较接近中原唐、宋时期的墓葬形制,墓室前留有墓道,而一般其他北方民族墓葬没有墓道。
更令人激动的是,当考古人员第一眼看到墓室时,一座描绘金凤的红漆彩棺放在墓室中央。但这也是让人感到诧异之处,一般辽代墓葬是不使用棺木的,死者被安放在尸床上,或是有一个木制的小房屋,称为小账,死者放在小账内,小账则放在棺床上,通常棺床或尸床的材质为石头或木制。
这是墓主人身份的一大疑点。此外,两层棺椁上的金凤和团龙也让考古专家震惊,通常能使用龙凤图案的一定是契丹的皇家贵族,通常平民无法使用这类图案。墓主随身衣物、饰品中也出现很多龙凤图案。如果按照这条线索去推论的话,凤棺主人应该也是一位皇家女性,契丹王朝延续近300年,前后共9位皇后,16位公主,难道是她们中的一位吗?
吐尔基山墓主的红漆描金棺木
如果按这条线索的话,墓室中又有太多不能解释的矛盾之处。比如,第一,墓室面积非常小、显得“寒酸”,以往发现的辽代公主墓葬有前中后三大墓室,周边还有两个较大的耳室,耳室内放有大量精美的陪葬品,但吐尔基山这座墓葬长宽不足四米,相比之下奢华的陪葬品似乎与墓室规模并不相符。第二,没有墓志铭,为何一位皇家女性没有墓志铭?第三,墓主人遗骸的骨骼发黑,尸体胸腔出现大量的水银,究竟是中毒致死还是死后灌入水银,这也是一个问题。第四,在本该存放墓志铭的墓道附近没有发现墓志铭等文字说明,反而在墓道尽头找到了大量的球状铜铃,在棺椁上也装饰着一圈精致的铜铃,棺椁内墓主人身边、脚踝上都散落或戴有球状铜铃。第五,在墓主人的腿部旁边放置有一个鞭状物,这在其他辽代墓葬中都没有发现过类似物品。第六,死者头部戴有一个黄金打制的头箍,虽然按照契丹墓葬,一般贵族脸部都会蒙上特制的面具,但是这位墓主人没有通常用的面具、金丝或银丝网衣,却又拥有一副罕见的黄金头箍。 第七,随葬品中发现了两件银质号角。
这些疑点让考古学家开始思索另一种推测,这个人如果不是皇家贵族女性,但她的特殊身份或是特殊职业让她享有非常高的待遇。这从墓主遗骸的骨骼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骨头的形状非常好,钙质沉积比较密实,可以看出墓主生前身体状况很好,生活质量也不错。
从大量的铜铃、鞭子、银号角等器物,契丹史专家王大方认为,这些东西是用来舞乐、驱鬼、祈福的,和契丹人信奉的一种古老的宗教有关。根据中国宋代史书的记载,契丹人信奉着一种叫萨满的神秘宗教,而且萨满巫师通常是由女性来担当的。所以,王大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墓主人有可能是位萨满巫师。
考古人员还在墓主人肩部发现两块金银牌,银牌上是月桂树、兔,金牌上是一只三足鸟代表太阳,而这些图案又恰好与墓室顶部的壁画相符合。
墓主人头部戴有黄金打制的头箍
铜铃
金牌
银牌
根据贵族待遇与神职色彩,王大方在《辽史·65卷·公主表》中找到了一位兼具这两种身份的人物,即耶律阿保机与述律平(萧皇后)的女儿、也是耶律阿保机唯一的一位公主质古。王大方认为质古公主的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
根据史料记载,质古公主也是一位女萨满奥姑,曾下嫁萧室鲁(也是自己的亲舅舅),但是后来萧室鲁参与了辽太祖时期的一场政治叛乱,叛乱失败后,萧室鲁自杀。记载中,质古公主虽然没有遭到自己的父亲阿保机的制裁,但是不久后因病去世。考虑到其生前牵连的政治叛乱,质古公主仓促下葬,没有墓志铭,且一个人孤独地葬在吐尔基山墓地,又由于她奥姑的身份,有成套的萨满神器陪葬,这一切似乎也可以自圆其说。(注:奥姑,在早期契丹社会中具有神女色彩,由族中尊贵的女性担任。“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可尊敬者坐于奥,谓之奥姑。”“奥”是方位词,特指契丹人所居穹庐毡帐的西南角。质古在幼年时被推为奥姑。在契丹神话中,有“青年与白马”的传说,把执牛角、驾牛车的女子尊为契丹女神,有“青牛妪,曾避路”的歌谣。而驾青牛的契丹女神所使用的法器,就是牛角号与牛铃。)
为了更进一步确证,考古人员希望能从墓主遗骸中找到DNA,可以与此前出土的契丹贵族耶律羽之的DNA样本进行对照。耶律羽之是辽代贵族,是阿保机的重要丞相。耶律羽之与耶律阿保机的祖父是同一个人耶律曷鲁,这样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吐尔基山墓主人身份应该可以与耶律羽之有共同之处。同时,也通过体质人类学的方式对墓主人的骨骼进一步考证。但是出人意料的结果是,墓主人的骨骼年龄大约在三十五岁,与质古公主的推测相差较大,此外DNA的结果是,墓主人属蒙古北亚人种,纯正契丹血统。
这两个结果就基本否定了质古公主的推测,因为据史料记载,质古公主的母亲述律平皇后有西域血统,当时的西域人应该不同于蒙古北亚人种,这样墓主人纯正的蒙古北亚人种与契丹血统,就不符合质古公主的混血血统。
面对这种种证据与考证,考古人员无法最后确定这位墓主人究竟是谁,但可以断定的是这位墓主人生前是一位为皇室服务的萨满教巫师,她可能要为皇室的一些礼仪活动、或者政治性活动服务,因此能够享有贵族的待遇。至于龙凤图案,在辽代,龙凤使用并不像清代那样严格,此前在其他的辽墓中也出现过这样的团龙、金凤纹,耶律羽之墓中就有,只是对龙爪的数量有规定,一般贵族就是三只爪,吐尔基山墓主人的随葬品中,出现的团龙便是三爪龙。
至于墓主体内的水银,这在北方的一些地区,有这样的风俗,在人死后会灌入水银
写到这里,虽然不符合史学考证精神,但实在忍不住开个脑洞,这位吐尔基山墓主人与质古之间是否有什么关系呢?既然质古公主有萨满巫师的身份、最终命运受政治叛乱牵连而结束,这位吐尔基山墓主人会不会也有可能随着公主人生而沉浮呢?虽然墓主人三十多岁死亡在当时是正常现象,但从墓葬中表现出的一些仓促下葬的迹象,让人浮想联翩。
没有墓志铭、没有印章、及其他文字材料的证明,吐尔基山墓主人身份到目前为止仍无法水落石出,考古专家只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不断的推测考证,常常一个考古发掘之后需要投入的精力甚至是整个学术研究生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290“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197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评论 102“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评论 115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