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凡油条:未来,农民会被大规模淘汰吗?
最后更新: 2022-09-05 08:17:17科技创新,让梦想照进现实
如果说真实而迫切的农业生产需求是无人农场演进的重要驱动力,那么技术进步则是其实现的必要条件。
无人农场的本质,是实现机器对人的替换,所以,机器必须同样具有并且胜于人类生产者的判断力、决策力和操作技能。
其中,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三大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于“物联网”,近些年读者应该经常听到这个词,它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但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万物相连。
具体到无人农场,则主要是运用各类传感器、射频识别、视觉采集终端等感知设备,广泛采集农场信息,进行多尺度的可靠传输,等海量农业信息融合、处理后,再反馈到智能化操作终端。
以施肥为例,通过提前在田地中安装相应的传感器,将当前土壤的成分数据,如氮磷钾含量,实时传输到控制中心,可对当前土壤肥力情况的精准分析,进而控制施肥机械进行高精度作业。
如果用人体做一个简单的比喻,物联网其实就相当于无人农场的“神经网络”,是农场智能化的基础,并以优于人为控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来保持无人农场的高效运行。
甘肃张掖:农民驾驶农机去雄 机械化作业助力玉米良种种植。图源:视觉中国
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无人农场构建“经验宝库”。
无人农场时刻都在产生大量高维、异构和多源数据,因此,如何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应用这些数据,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用武之地”。
大数据在无人农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四方面:数据的实时获取、智能处理、智能存储和智能分析。云计算则主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软件、网络、储存、计算等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管理,能够节省大量硬件、软件投入成本,减少对维护人员的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则赋予了无人农场会思考的“大脑”。
人工智能主要包括智能识别、智能学习、智能推理和智能决策等技术,能够让无人农场自主进行学习训练,并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增长智慧,使机器具有类似人类的思考能力,实现基于案例、规则和知识的推理,从而做出最优化的决策。
除了上述的三大关键技术,无人农场的功能实现,还需要卫星定位、5G通信、无人机等众多其他技术的融合应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正因如此,无人农场也被许多学者视为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的象征,是各国进军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2015年以来,我国发布《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互联网+”现代农业3年行动实施方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也不断在政策层面对无人农场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进行引导和刺激。
而就当前我国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而言,要达到预期的发展前景,仍需要在技术上取得有效的突破。
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亮预测,在2050年前后,无人值守农场必将迎来快速推广普及。
农业转型,农民转行
相信很多读者马上会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要是无人农场真的普及了,那被替代的农民该去哪?他们不就失业了吗?
首先,从长远来说,“机器换人”肯定是好的趋势,因为未来的机器人一定会比农民更擅长干农活。
不过,短期内可能会对部分农民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机器替代的过程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农业劳动力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转型或者转行。
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子女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中很大一部分已不再选择回乡务农,即使真的从事了农业生产,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也使他们能够及时跟上技术的升级。
别说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了,就连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年轻人都更愿意去城里打工,这就是用脚投票。
另外,农业人口减少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技术对人力的替代,这是一个国家农业转型升级的正常现象。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农业大国美国从1930年左右开始,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就迅速下降。如今,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基本都在3%-5%。
农业部的张宗毅研究员的一篇研究也表明,从1985年到2011年,我国机械化的发展替代了1.78亿农业劳动力。而在过去三十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不断下降的同时,农业的增加值却一直在上升。
因为机械化能够替代人力的一大前提是,它的成本和效益情况一定是优于人力劳动的。
贵州毕节:高原雪菊绽放 农民抢抓农时采收晾晒。图源:视觉中国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投入较多的,产生的效益却并不高。
比如,根据开源证券的数据,我国玉米每亩种植成本中人工支出比例最高,2020年达到41%;而美国机械化耕作水平较高,2021年每英亩玉米人工支占比仅为5.44%。
从玉米的亩产量来看,美国却远高于我国。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20年美国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0.8吨/公顷。而玉米平均单产超过10吨/公顷在美国也并非首次。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美国在2014年时就达到了10.73吨/公顷,产量已经非常稳定。
与之对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2020年玉米单产为6.32吨/公顷,不到美国玉米单产水平的60%。
如果像美国一样,通过机械化生产进一步替代人力,那么未来,我国仅需小部分劳动力,就能实现同样的粮食产出。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假设,还需要考虑到我国分散的小农经营规模效益较低、复杂的地形为机械化带来阻碍等其他方面的因素。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无人农业的普及是建立在良好的节本增效情况下的。而现在,国内已经有无人农场做到了对人工成本的节约。
今年8月,北京首个生产型蔬菜无人农场的负责人谢峰军介绍,“现在,从旋地、犁地到整渠全部由无人机作业,不仅作物种植更加整齐美观,还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首茬甘蓝种植共节约人工成本76230元。”
另一方面,无人化农场也不是不再需要农民了,而是需要更信息化和专业化的“新农民”来管理和辅助,他们很可能是既会写代码又懂得农事生产的IT人,到那个时候,也许“码农”的称呼会变得比现在更为贴切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黑龙江昨日新增本土4+162,其中大庆2+146
2022-09-05 08:10 抗疫进行时 -
康希诺:吸入用重组新冠疫苗作为加强针被纳入紧急使用
2022-09-05 07:11 抗疫进行时 -
成都:9月5日0时至7日24时全市范围内继续全员核酸检测
2022-09-04 22:27 抗疫进行时 -
台风“轩岚诺”影响持续,国家防总、应急管理部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2022-09-04 19:54 -
国家气候中心:今夏为1961年来最热夏天
2022-09-04 19:45 极端天气 -
产科医生辟谣“双胞胎肚内打架”:都不在一个“房间”!
2022-09-04 17:28 -
700年前文物将现身!福建圣杯屿海域元代海船遗址正式发掘
2022-09-04 16:22 考古 -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
2022-09-04 16:03 -
台湾连续六日新增确诊超3万
2022-09-04 15:14 台湾 -
印度海军一面新旗,英媒看了不大高兴
2022-09-04 15:11 -
沉迷于当“榜一大哥”,浙江一干部落马前给主播打赏达五百万
2022-09-04 14:32 廉政风暴 -
香港首个抗战纪念馆开幕
2022-09-04 11:54 香港 -
“职校订单班一些家长学生存偏见,有20%进对口企业就不错了”
2022-09-04 11:34 -
“轩岚诺”再次升为超强台风,浙江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预警齐发
2022-09-04 10:46 极端天气 -
成都核酸检测系统崩溃背后,“东软”是家什么样的企业?
2022-09-04 10:04 抗疫进行时 -
国家卫健委:昨新增本土314+1359
2022-09-04 09:11 抗疫进行时 -
警方通报“司机酒驾撞人一路拖行”:刑拘
2022-09-04 08:16 -
祖国统一进入快车道
2022-09-04 08:10 -
上海昨日新增1例本土确诊,为闭环管控人员
2022-09-04 08:01 抗疫进行时 -
大庆通报“孕妇就医流产问题”:全面调查
2022-09-04 07:47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924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6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8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