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防疫政策调整优化会对经济走势带来什么影响?国家发改委回应
问: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加大补短板投资力度,为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请问在扩大有效投资方面,有哪些具体的部署?
答:总体上看,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研究表明,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至30%,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仍然很大;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步伐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快速推广应用,对配套设施提出了更多要求,成为扩大有效投资新的着力点;产业转型升级投入力度亟待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需求迫切,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意愿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都蕴含巨大投资潜力;民生领域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也将催生更多投资需求。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改善供给质量,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更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将为投资需求合理增长增添持久动力。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其中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拓展投资空间,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纲要》对扩大有效投资作了具体部署,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引导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企业应用创新技术和产品实施技术改造。二是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风电、光伏,推进水电、电网、油气等领域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大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教育、养老、托育等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三是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等深度融合,前瞻布局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聚焦重点领域和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增强投资增长内生动力。健全投资项目融资机制,依法合规加强重大项目资金保障。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不断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优化供给的重要作用。
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领域。近期出台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提出要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请问未来将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答:以5G、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有力支撑,也是“两新一重”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此作出了专门部署,将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总体考虑突出五个关键词。一是“创新”。加快技术迭代应用,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力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二是“融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加快交通、教育、医疗、金融等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民生领域智能化服务水平。三是“系统”。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协调。优化空间布局和供给结构,提升新型基础设施的整体发展效能。四是“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共同富裕目标,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五是“安全”。将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注重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提前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新型基础设施稳定运行。
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模式进行。政府将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足”。一是留足空间。除去关系国家安全的以及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公益性设施以外,其余的新型基础设施主要给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等社会资本留下了更多的投资空间。二是给足政策。放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准入门槛,同时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为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三是加足马力。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动力主要在创新。政府将持续地对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完善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相关领域改革,优化市场竞争环境,激励参与企业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力度。
问:随着人们对生活性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服务消费占比日益提高。请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未来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们的服务消费需求做了怎样的部署?
答:《纲要》和《实施方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医疗、教育、体育、家政、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多措并举增进民生福祉。具体部署了七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扩大引导文化和旅游消费。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扩大节假日休闲旅游消费。二是增加养老育幼服务消费。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三是提供多层次医疗健康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四是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健全国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五是促进群众体育消费。进一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六是推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推动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规范化发展,完善家政服务标准体系。七是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群众急需、回应群众关切,坚持以社会民生领域服务为靶向和重点,健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的普惠性生活服务,促进社区服务更加便民,着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城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释放内需潜能、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请问《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下一步推进相关工作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打造内需新增长极?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区域政策体系不断调整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推动释放内需取得积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纲要》和《实施方案》部署,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要求,支持各地区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有效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力的区域支撑。
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打造内需增长极。牢牢把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展现新面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着力破除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障碍,有序推动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率先推动长三角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把大保护作为中心任务,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内需增长空间格局。西部地区加快形成大保护大开放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内部互促协调。东北地区推动全面振兴,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率先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动产业升级。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建设海洋强国。创新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式,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
三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扩大内需提供要素支撑保障。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人员、技术、资金、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集聚、优化配置。以区域一体化促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交融不断深入,促进了国内市场建设。请问扩大内需战略两个文件在更好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能够为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提供强大动力。为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对外开放对内需的促进作用。
一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国际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体系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和第三方市场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提高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推动国际陆运贸易规则制定。
二是推进多双边贸易合作。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抓手,以进博会、广交会为平台,通过更高水平开放,促进要素流通和升级,放宽市场和行业准入,提升国内市场竞争水平,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三是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的部署,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在自贸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深入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积极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更好发挥外资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的作用。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鼓励外资参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更好发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地方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提供全流程服务。
四是稳步推动制度型开放。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入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清理同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落实外资准入后国民待遇,在政府采购、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依法依规及时解决外资企业合理诉求。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刘鹤:对明年中国经济实现整体好转极有信心
2022-12-15 22:11 观网财经-宏观 -
中高端90%需进口,深圳:争取自主解决智能传感器“卡脖子”问题
2022-12-15 21:53 观网财经-科创 -
梁凤仪将出任香港证监会第三任行政总裁
2022-12-15 20:08 观网财经-金融 -
在华营收持续下滑,花旗将关闭中国大陆个人银行业务
2022-12-15 19:59 观网财经-金融 -
为获得欧盟复苏资金,波兰“举白旗”
2022-12-15 16:53 -
上海口岸首次大批量出口新能源工程车
2022-12-15 15:19 观网财经-汽车 -
雅培退出中国婴幼儿营养品市场
2022-12-15 15:15 观网财经-消费 -
“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发布
2022-12-15 11:48 中国经济 -
携程三季报:营收69亿,国内酒店预订恢复至疫前
2022-12-15 11: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工信部:明年起,除基本功能软件外,手机预装APP均可卸载
2022-12-15 10:3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1月经济总体延续恢复态势,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
2022-12-15 10:24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11月房价环比总体延续降势
2022-12-15 09:45 观网财经-房产 -
光刻机巨头阿斯麦CEO:什么是国家安全,完全由美国人自己定义
2022-12-14 20:20 观网财经-科创 -
苹果或将允许用户从外部应用商店下载软件
2022-12-14 19:01 观网财经-海外 -
IPO募资额占全球一半,中国为何能一枝独秀?
2022-12-14 15:48 观网财经-科创 -
社科院:建议2023年GDP增速定在5%以上
2022-12-14 15:40 中国经济 -
美两党议员联合提案,欲禁止TikTok在美运营
2022-12-14 11:41 观网财经-海外 -
原定15日举行的11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改为网络发布
2022-12-14 10:15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核聚变取得重大突破,商用聚变发电依然相当遥远
2022-12-14 08:43 观网财经-科创 -
各地消费券又来了,本轮“红包雨”有何特别之处?
2022-12-14 07:43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0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18“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3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9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