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新款iPhone,为何困于中国?
最后更新: 2022-05-30 16:23:595月25日,《日经亚洲评论》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称,受中国大陆疫情封控影响,苹果今年至少一款新旗舰iPhone的开发已落后于原计划。而苹果已要求供应商加快产品开发进度,以弥补损失的时间。在最坏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影响新手机的生产进度和初始产量。
而台湾《联合新闻网》5月26日援引岛内消息人士报道称,出现延误的机型是由台湾企业和硕代工、今年首度推出的iPhone14 Max,富士康负责的iPhone14 Pro与iPhone14 Pro Max不受影响,因此苹果要求富士康增加新机备货量,至少3000万部以上。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截图
上海地区自3月底开始实施严格封控,尽管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对供应链的影响仍在持续。“弥补失去的时间是具有挑战性的,苹果及其供应商正夜以继日地加快开发,”苹果供应商的一名高管表示,重新开放的步伐仍“相当缓慢”。
在2022年一季度财报会上,苹果CEO库克表示,供应链问题将使二季度的销售额损失40亿至80亿美元,冲击远大于上一季度。他还提到,供应链问题仍然持续在与5G芯片配套的其他芯片上。而苹果CFO梅斯特里表示,供应问题目前主要集中在与上海相关的一个供应链条上,反映了因疫情封锁而导致的芯片短缺。
据《日经亚洲评论》报道,苹果今年准备推出四款新iPhone,初步命名为iPhone14、14 Pro、14 Max和14 Pro Max。iPhone14和Pro系列将配备6.1英寸屏幕,而Max和Pro Max系列将配备6.7英寸屏幕。另外,该公司今年将停止5.4英寸的iPhone mini生产线。
iPhone的主要代工厂富士康和和硕负责新产品导入(NPI)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苹果和供应商规划出制造流程,将最新的设计转化为实际的产品,用于大规模生产。NPI之后是一系列的验证过程,按照严格的时间表进行,以满足苹果希望量产的时间,这个时间大约在每年8月底。
前述日媒称,中国企业立讯精密虽然不负责新款iPhone的NPI流程,但今年已获得生产四款iPhone中两款的部分订单。该公司去年约拿到3%的iPhone13系列代工订单,并首次获得iPhone13 Pro的订单。对比来看,富士康去年获得约75%的iPhone13代工订单,且更高端的iPhone13 Pro Max由富士康独家代工。
5月25日,观察者网就目前疫情形势联系了立讯精密的投资者关系部门,对方表示,疫情虽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该公司在上海市内有一家规模较小的工厂,疫情发生后已严格执行防控政策,产能已转移到其他地区,苏州地区的工厂也在严格执行当地的防控政策。
苹果CEO库克 图源:英国《太阳报》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和硕在上海和昆山的iPhone代工厂,同时也是该公司与苹果业务相关的主要中心,在疫情影响下不得不停工数周,其中上海工厂于5月16日获准以闭环管理的方式恢复生产。
苹果曾希望今年新款iPhone的开发可以顺利进行,但知情人士称,由于最重要的电子产业链被疫情封控影响了一个月,让苹果感到措手不及。但好在中国大陆的疫情形势已经得到控制,供应商也适应了在严格的封控措施下进行生产运营。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计划今年发布的四款新手机已进入工程验证测试(EVT)阶段。在这个阶段,供应商为新款iPhone设计机械零部件和制造流程,并制定物料清单(BOM)来计算制造成本。
不过受疫情封控影响,其中一款机型的进度比正常计划晚了大约三周。通常情况下,所有新款iPhone都要在6月底完成EVT并进入验收阶段。这样就有时间在8月底或9月的第一个星期前为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
“如果开发进程能够加快,并在6月底或7月初进入下一阶段,那么应该仍有可能赶上9月初的量产最后期限,”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但这实际上取决于这个过程是否能进一步加速。”
台湾岛内供应链人士则透露,由于大陆东部地区防疫封控一段时间,确实导致某款iPhone新机开发进度有点落后,但问题不大。由于富士康产能主要位于中部地区的郑州,因此判断这次受耽误的新机是主要由和硕代工、今年首度亮相用来取代Mini版的Max机型。接近富士康的人士认为,基于苹果目前的产能顾虑,今年iPhone14系列的备货工作提前至少两个月,预计iPhone14备货量比上一代iPhone13的3000万部更多。
“恢复生产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在生活和旅行方面仍然有很多限制,即使这些生产场所可以在一个闭环运行,”Isaiah Research的分析师埃迪·韩表示,“目前,我们认为这一延迟不会立即影响(苹果)产品发布的时间表,但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是否存在一些隐藏的、长期的影响。”
台湾经济研究所资深供应链分析师赵世芳也持类似的谨慎态度。她表示,即使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放,但整个大陆供应链的运营仍没有恢复正常。这不仅会影响生产,还会影响新产品的开发,“这是可以理解的,供应链恢复至少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
- 责任编辑: 吕栋 
-
日本大企业造假丑闻频发,英媒却说这是件好事
2022-05-30 14:48 观网财经-海外 -
美国超过中国成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2022-05-30 14:43 印度惊奇 -
“四万亿”的经验,还可以复制吗?
2022-05-30 10:17 观网财经-宏观 -
特斯拉上海已实施双班制,6月产量有望全面恢复正常
2022-05-30 09:12 观网财经-汽车 -
“这种稳就业力度应该是空前的”
2022-05-30 08:11 观网财经-宏观 -
“世界第八大奇迹仍然只是一个梦”
2022-05-29 22:33 观网财经-海外 -
受加息冲击,美联储一季度帐面亏损3300亿美元
2022-05-29 21:16 观网财经-海外 -
上海:年内置换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1万元
2022-05-29 15:19 观网财经-汽车 -
“美国正经历仇恨大流行”
2022-05-29 15:06 美国枪击案 -
面对西方强大的宣传攻势,塞尔维亚需要中国媒体
2022-05-29 08:28 中国外交 -
工信部:组织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2022-05-29 07:29 观网财经-汽车 -
王毅访萨摩亚:始终为中小国家主持公道
2022-05-28 21:01 中国外交 -
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同意将符合条件的ETF纳入互联互通
2022-05-28 09:12 观网财经-金融 -
连续11个涨停板,牛股“中通客车”遭深交所重点监控
2022-05-27 23:20 经济晴雨表 -
美国营收占比最高,杨元庆:中国供应链不断,我们的贡献就不会断
2022-05-27 23:15 观网财经-科创 -
李书福控股的亿咖通拟赴美上市,估值逾38亿美元
2022-05-27 22:58 观网财经-汽车 -
印度想当“世界药房”?先摆脱对中国原料的依赖
2022-05-27 22:06 观网财经-海外 -
一季度“增长放缓不可避免”,拼多多继续重投农业
2022-05-27 22:0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普京签署临时性规定,俄公司可用卢布对外国版权进行付款
2022-05-27 21:26 俄罗斯之声 -
陆铭:对于统一大市场,需要澄清两个误解
2022-05-27 20:27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0“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1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