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涨45%,猪肉价走出底部了?专家:得看两个维度
最后更新: 2021-11-14 09:33:15从10月初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平均值仅为每公斤15元左右,到11月初上涨至每公斤21.80元,短短一个月间,猪肉价格再次经历了急剧起伏的走势,环比涨幅达到约45%。
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运行走势图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
实际上,如果拉长到更长的时间线,猪肉价格波动更为剧烈。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猪肉价格在去年2月中旬到达历史高点59.6元/公斤。此后又在50元/公斤左右的高位震荡了近一年,今年1月下旬开始快速下跌,到5月末时跌到了29.5元/公斤,和高点相比跌去了一半。
今年6月份到9月份,全国出栏肥猪平均价格一路下降,甚至降到了成本线以下。而10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反弹,市场上热议不断,纷纷讨论猪价是不是已经见底了?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试图理清近期及未来一段时期猪肉市场的走势。
10月初以来猪肉价格持续反弹
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一直到10月初,猪肉价格才开始再次展开反弹。
11月11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44周(即11月1日-11月5日),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21.80元,环比基本持平,同比下跌40.6%,较上周扩大0.9个百分点。
而从10月份当月来看,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月平均值为每公斤19.20元,环比上涨12.1%,同比下跌48.5%,比上月收窄13.3个百分点。
农业农村部分析,受供应阶段性过剩影响,国庆节对猪肉需求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假期过后,猪肉价格快速反弹,主要原因是终端消费季节性增加,如多地提前腌腊肉、灌香肠等民俗,而规模养殖场缩量抬价,生猪供应收紧,共同支撑10月生猪与猪肉价格上涨。
中国生猪预警网分析师冯永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供应方面,今年夏天由于整个行业出现亏损,很多养猪户在这期间调整了生产结构,一些低品质母猪被淘汰。
与此同时,由于猪肉价格比较低,前期补栏仔猪的人也并不多,再加上受猪病、亏损等因素影响,仔猪存栏也有所下降,供应上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所以整体的产能还比较充足。
“本轮反弹主要是需求出现大幅度回升,需求回升的动力是天气逐渐转冷,猪肉的消费旺季逐渐到来。”冯永辉说,另外,今年夏天多个地方遭受水灾,对蔬菜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前期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而肉价又特别低,所以猪肉消费就出现大幅度回升,这是拉动猪肉价格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
农信互联生猪行业分析师夏晨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10月份开始的这波上涨是由于供需两端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具体而言,主要原因是超跌之后的需求大幅反弹。从6月份开始,整个养殖端基本进入亏损状态,6-8月甚至到9月份的延续性亏损,使得养殖端情绪非常悲观,猪价已经出现一种超跌状态。而在国庆节后,收储3万吨中央储备肉的消息对市场起到非常好的提振作用,由此带动了价格反弹。
其次,10月份之后天气转凉,再加上猪肉价格处于低位,多种因素都对消费端产生有力的刺激。一些地方的消费者开始提前储备一些猪肉,或者制作腌腊食品,使得消费出现回暖。
而在猪价出现快速上涨后,养殖端的悲观心态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看涨惜售的情绪开始趋浓。
“一方面是大家对于四季度消费旺季是有预期的,所以会有短时间的压栏。”夏晨丰说,另一方面,四季度南方一些地区消费偏好大体重肥猪,而前期6月份开始的亏损使得大体重肥猪加速出栏,市场上大体重生猪存栏量已经非常低,因此大体重生猪的价格迅速超过了标猪价格。
夏晨丰说,从10月份开始,大猪与标猪的价差一直在扩大,前两周价差能达到1块钱左右,这种情况下“养殖户肯定也会先压一压”。
猪价是否已经见底了?
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反弹,是否意味着10月上旬的猪价已经是本轮行情的底部?
夏晨丰告诉记者,要分析本轮猪肉价格反弹能否持续,或者说猪价是否已经见底,需要从两个维度加以分析。
中长期来看,要看母猪的主要指标,包括能繁母猪存栏、母猪淘汰量以及母猪价格等;而从短期来看,则要看仔猪和生猪存栏,指标包括仔猪产量、仔猪价格、当期生猪存栏量以及出栏体重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有观点认为,本轮猪价后期持续反弹有支撑,主要是因为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从今年二季度末的4.39亿头和4564万头,下降到三季度末的4.38亿头和4459万头,进而推算出全国生猪存栏的月度高点可能在4-8月中的某一个月。这意味着此后的生猪存栏将不会比前期更高。
那么这是否表明猪价真的已经见底了呢?
对此,夏晨丰认为,目前市场上关于猪肉价格已经触底的观点恐怕“过于乐观了”。与需求相比,供给因素对猪肉价格的影响更大。
夏晨丰分析,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在2019年四季度达到底部,此后开始增加,一直到今年6月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都是持续增加的。
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41595万头,同比增长29.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同比增长27.7%。二季度末,生猪存栏43911万头,同比增长29.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564万头,同比增长25.7%。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459万头,同比增长16.7%。
夏晨丰分析,从生猪和母猪存栏量来看,三季度存栏量43764万头,比二季度微降0.3%,基本持平,仍处于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附近。
同时,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459万头,比二季度末下降了2.3%。“猪价的快速下跌,养殖端亏损,对能繁母猪存栏造成了明显的影响。”她说,但从存栏水平看,也仍然处于近三年来的峰值水平,而且市场反馈,养殖端母猪优化进行较快,大量低效母猪更换为优质二元母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从当前数据看,生猪产能的去化并不理想,既缓慢,同时又伴随优化。”夏晨丰说,由于生猪的生理特征,这就意味着一直到明年上半年,至少到一季度,生猪的供给量都处在一个惯性增加的阶段。
夏晨丰说,8-9月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接近正常保有量的110%以上。换句话说,如果今年四季度市场上的能繁母猪存栏没有大幅度下降的话,明年整个上半年,甚至下半年猪价的低位水平恐怕还是难有反转。
夏晨丰说,“据我们监测,9-10月份有一些养殖场的能繁母猪存栏淘汰量比较大,但10月份以来的价格快速上涨使得养殖端目前进入到一种观望情绪,其淘汰速度已经大幅减缓。”
另外,从生猪出栏量来看,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714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0.6%;猪肉产量1369万吨,增长31.9%。上半年,生猪出栏33742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4.4%;猪肉产量2715万吨,增长35.9%。前三季度,生猪出栏49193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5.9%,增速比上半年进一步加快1.5个百分点;猪肉产量3917万吨,增长38.0%。
夏晨丰分析,生猪出栏量在今年一季度达到顶峰1.7亿头,此后逐季下降,至二季度和三季度分别降至1.66亿头1.55亿头。二季度猪价快速下跌,行业普遍始料未及,大量生猪在年初开始压栏,造成市场生猪体重达到新高,三季度猪价在低位下行,养殖端大面积抛售,生猪体重快速下降。“但是生猪出栏总量同比增幅仍在逐季增加,从生猪的存栏量来看,供给去化仍然不理想。”
夏晨丰表示,从目前数据来看,至2022年上半年,生猪供给整体上依然充裕,不过价格的波动还要考虑消费的季节性和养殖户的出栏节奏。目前猪价已经涨至成本线以上,而且大体重生猪价格与标猪倒挂,市场大猪猪源紧缺,养殖户短期压栏观望心态又起,催涨短期猪价,但是行业对2022年上半年猪价普遍看空,若养殖户选择在春节前集中出栏,甚至抛售小体重生猪,那么反而会减小2022年猪价的下行幅度。
短期消费向好 长期仍难预测
记者注意到,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在11月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一组数据:
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屠宰生猪2509万头,同比增长95.2%。10月份,屠宰生猪的数量达到3023万头,同比增长111%。在养殖环节,3月份以来,全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并持续增长。
“这些仔猪育肥6个月之后就可以出栏上市,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猪同比还会明显增长,生猪供应相对过剩的局面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陈光华说,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预计到明年年初才能调整到合理的水平。
夏晨丰表示,由此分析,短期供给来看,养殖端有压栏观望的意愿,且出栏压力并不大,对降价接受度较差。
而在需求端,整体逐渐好转。11月以来,随着天气转凉,以及储备冻猪肉消息的发酵,对短时消费带来有利提升。可以确认的是,未来消费整体是向好的。
在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养猪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助理潘国成看来,按照目前的养殖态势,只能进行短期预测,很难作出准确的长期预测。
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猪价是否到底,目前大都是猜测,也没有谁能够肯定后市的走势。因为生猪疫病的影响至今依然没有完全解除,一旦有地方爆发疫病,对生猪的威胁极大;另外,考虑到低价格之下养殖场户会主动进行淘汰,因此也很难作出长期预测。
“目前是高风险、低价格的环境,不管是大集团还是小散户,都比较谨慎,抗风险程度相对都比较弱。”潘国成说,因此,说猪价已经见底的预测是缺乏依据的,依然存在着变数,如果这几个月母猪架构没有调整,继续扩张,明年还会有更深的坑。“如果这几个月慢慢地理性作出调整,明年大家都能活,只要把猪养好就没事。”
陈光华也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生猪产能调控方案的要求,紧盯全国和各地的能繁母猪保有量变化情况,及时发布预警,落实分级调控责任,上下联动稳定生猪生产。同时,建议广大养殖场户有序安排生猪出栏,不要因为当前猪价有所回升而盲目压栏赌后市行情,更不要急于扩充产能,避免后期带来较大损失。
(每经记者 张蕊)
- 原标题:一个月间环比涨45%,猪肉价格走出底部了?看专家细数仔猪、母猪存栏出栏情况,研判后市如何变化
- 责任编辑: 夏雨 
-
单城密集开店失灵,今年第3次集中关店的茶颜悦色能否走出长沙?
2021-11-13 12:44 消费 -
二手房市场出现“解冻”迹象,刚需贷款变容易了
2021-11-12 18:44 观网财经-房产 -
格力市值一年蒸发近2000亿,这个22岁美女能接班董明珠?
2021-11-12 16:37 观网财经-消费 -
微信这次升级秘而不宣?上海消保委:有个问题要问
2021-11-12 16: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双十一电商集体遇冷,天猫迎来最低增速年
2021-11-12 13:45 观网财经-消费 -
中芯国际蒋尚义辞任副董事长,营收新高难救股价
2021-11-12 10:09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内首家获批元宇宙行业协会揭牌
2021-11-11 22:2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李佳琦和蒂佳婷分别给出双11面膜差价解决方法,消费者:就这?
2021-11-11 18:32 观网财经-消费 -
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谈总额为啥变低调了?
2021-11-11 18:2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想抄政策底?高盛大举加仓新东方、好未来
2021-11-11 17:22 观网财经-海外 -
王传福卸任武汉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何龙接任
2021-11-11 15:35 大公司 -
“双11”降温,头部主播们失去了“全网最低价”仍拿下百亿销量
2021-11-11 14:32 天猫双11 -
流通中的第五套人民币被当藏品非法买卖:面额100元售价1100元
2021-11-11 14:17 -
美企对中国光伏企业制裁请求被驳回
2021-11-11 13:22 观网财经-海外 -
恒大压哨兑付1.48亿美元债务,房企危机好转?
2021-11-11 11:45 观网财经-房产 -
营收近百亿, 蔚来汽车为何亏损仍在扩大?
2021-11-10 21:51 观网财经-汽车 -
红杉资本又出手,疯狂减持国内互联网企业
2021-11-10 18: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复星医药回爱民:mRNA新冠疫苗是一次“跳跃式赶超”的尝试
2021-11-10 14:11 上市公司 -
特斯拉两天暴跌17%,大空头称马斯克卖股是为还债
2021-11-10 09:30 上市公司 -
日本9月GDP萎缩2.1%,为17个月以来最大降幅
2021-11-09 17:16 日本
相关推荐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评论 45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评论 126“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评论 228美国安顾问将来访,格陵兰岛总理不满:来干嘛? 评论 97“特朗普想联俄抗中,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 评论 219最新闻 Hot
-
被美国驱逐的南非大使:这是我尊严的徽章
-
“这幅肖像太丑了,民主党故意抹黑我”“这是共和党资助的”
-
“别陶醉政坛了,商业帝国危矣”
-
比利时外长:欧盟必须“以牙还牙”,打击美国痛处
-
“这都是政治作秀”
-
又来!美国施压马来西亚:别让中国拿到手
-
德媒揪心:中国跻身高端产业链,德国工业还有救吗?
-
追赶SpaceX,中国正靠它们?
-
“美国对华这么干,简直是全球贸易末日”
-
以色列计划对加沙发动全新地面攻势,民众:还打啊?
-
“对等关税”生效前特别提中国,特朗普用了这个词
-
《卫报》为黎智英撑腰,邓炳强怒斥:误导、诽谤
-
白宫为何“喜欢”这座南美监狱?
-
“敏感时刻,中日韩走得更近了”
-
以防长:已打死新任哈马斯加沙地带领导人
-
“俄新任驻美大使下周前往华盛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