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煜辉:为何要提碳中和?事关未来30年中美的历史性对决博弈
最后更新: 2021-01-14 09:20:42导读未来工业互联网的体系,一定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可靠的、安全的能源体系中间才能支撑。
你想想未来30年中美历史性的对决博弈,要是绑在美国人的化石能源体系下面,美国人背后搞点阴谋诡计,对应的就是中国经济的脆弱性。所以与之配套的一定是清洁能源,极高的谋划,碳排放、碳中和。
1月10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天风证券特邀经济学家刘煜辉在2021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分享最新精彩观点:
图源: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今天我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三个认知:
第一个宏观认知,
第二个市场认知,
第三个国家认知。
讲到宏观认知。不可回避,一定要看到国家时代大的背景板。
今天的世界不是一个群雄并起的结构,就是两极争霸,用我们中国自己的语言讲叫百年未有之变局。
去想百年前的今天,1913~1919,全球发生的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治权发生了一次转移。经过一战以后,全球的治权从日不落帝国交到了今天的美帝,转眼100年了。
最近的这50年,最伟大的事件无疑是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中国靠着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实现了伟大的经济崛起。
到了今天,特别经过2020年这么大的全球公共事件新冠的冲击,到年终算账,我那天算了一个账,去年中国成长了2%,美国掉了4%,人民币兑美元升了9%,最后一算账,你惊人地发现中国今天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75%。
美国人自己也在评估,经过特朗普时代,过去4年的折腾,闯入瓷器店的大象横冲直撞,自损式的极限施压,一系列折腾以后,他自己也会评估,美国的精英也会评估。
中美之间的历史博弈一定不是冷战的剧本,它就是中国讲的百年未有之变局,不可能是当年的美苏突然一方轰塌,柏林墙倒塌,结束竞争的游戏。未来是全球治权动态均衡结构的不断嬗变。
2049 年,美国经济可能只有中国的 75% ,美国只能尽可能阻止中国发展进程
对于中国来讲,我们去年开了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的、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中共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五中全会上我们制定了未来15年的长远规划,它深远谋划了未来的30年。
也就是在未来的30年,我们中国面临着两个确定性的实现:
第一个15年在规划中讲得很清楚,到2035年我们人均GDP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什么水平?门槛是葡萄牙,人均2万美金。
所以你取个中位数,大概是2.4万美金,2.4万美金乘15亿人口,那就是未来15年中国一定会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超过美国,我们能包办,这是确定式事件。
在此基础上再干15年,这就到了我们确定的第二个100年,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那时候你很可能看到另外一个确定性场景,美国(GDP)只有中国的75%,全球治权的均衡结构、动态均衡结构不断嬗变,对应的就是这两个确定性。
所以对于美国精英来讲恐怕也要调整。我建议大家去看一下拜登政府任命的最核心的一个官员,美国新的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44岁年轻人,民主党未来的奥巴马,哈佛的法学博士。
你去看看他的一篇文章的定调,用了一个词叫共存(coexistent),中美之间经过4年拉锯的博弈,它突然发现不能消灭对手,只能接受一个事实,就是尽可能利用规则阻止中国实现伟大国家的进程,这就是宏大的背景。
美国未来只能 MMT
对于美国来讲,它要做的是什么?MMT,没有别的路。
拜登接收的是个烂摊子,从积极的意义来讲,对于今天的美国,走出长期停滞的陷阱,改变过去30年、40年的下滑通道;从现实来讲,入不敷出,去年一年政府的赤字增加了2.7万亿(美元)。
对于他来讲,未来这个情况,通过加税、税制结构的改革,根本不可能改变今天美国的撕裂,人和资本的尖锐矛盾,只有一个方式,MMT。
无论从积极还是从消极接受现实的角度,去考虑MMT是必然的选项。
所以通过去年新冠这个事件,美国已经抛弃了过去200年,汉密尔顿立国时期所确立的经济原则——财政的平衡, MMT从书卷中间、理论的探讨成为政治的实践。
去年是一个大通胀,中国要吃掉通胀大部分
所以今天的世界,我们讲宏观,其实没有宏观,宏观就是一点,通货膨胀。
去年事实上是一个大通胀,通胀从专业的角度不需要我多解释,很好解释,全球化结构背后的支撑。
美元的信用流从来靠的就是两个轮子,美国是做基础货币的,美联储是世界的央妈,把资产负债表规模从去年低点3.8万亿扩大到7.3万亿美元,所以去年这个轮子是高速舞起来。
中国干什么了?我们对冲疫情的不确定性,从经济上去看,确实也是钱砸出来的,34万亿的社融,30个点的宏观杠杆率上升。因为中国是做杠杆的、做乘数的。
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美国央妈做货币的,一个轮子是中国,中国是做杠杆、做乘数的,叫中国杠杆。
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上升了30个点,两个巨人的轮子同时舞起来,生成通货膨胀。
在全球信用本位的结构中间,通胀是不均匀分布的,咱家得吃掉通胀的大部分。人家使的是美元,铸币权啊,治权的核心是铸币权。
这个信息,全球资本心领神会,11月30号,拜登上来的第一个经济内阁阁员的任命就是让中间那个白发老太太(耶伦)做财政部长,量宽央妈做财政部长,这个信号还不明确吗?货币财政要合流。
所以全球的资本心领神会,从11月30号开始的risk on过程,把比特币一把抡了小50%,铁矿砂抡了30%,铜、油抡了10%,SP500也涨了百分之三四,对应的就是MMT。
因为展望今年,美联储两个轮子,美国轮子还要高速的转。
拜登10月2号就职以后,两院又是蓝色浪潮,民主党控两院这是意外之喜,大家都预期之外的,原来还以为是分制,最后变成一个蓝色狂潮。你想一想,后面这个轮子上10万亿指日可待的事情。
中国只有一个选择:减速制动
对于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因为生产出来通货膨胀,按照现有的美元信用本位的体系,没办法,咱家机制上得吃掉大部分。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只有一个选择,减速制动,中国的杠杆要减速制动,所以你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货币政策,下面的答案是什么?保持杠杆率的稳定。
你把它解构一下,怎么样保持杠杆的稳定?
分子分母你算啊,分子的速度,债务的速度去年是13.8,今年得回到多少?回到11以下,所以分子是要乘一个1.11。
分母是多少?
按照惯性,名义GDP能冲到10以上,而且一季度非常扎眼。
我们测算,一季度20%的GDP增长,到四季度得变成5%,平均下来得到10以上,所以分母也乘个1.1,分子分母约掉以后,杠杆率才能稳定。
它的背后对应的是什么?减速制动,你金融周期得往下走。
中国要达到人均 2.4 万美金的目标,一部分要靠汇率的升值,人民币今年不会升很快
从6月份以后,人民币开启非常迅猛的升值,半年时间9%、10%。
背后的背景是什么?大家不用去讨论。
但是我可以告知大家人民币升值背后的远和近,从远程来看,人民币长程升值通道,我个人认为是早已谋定的。
因为你去看看2035年远期规划,我们制定的那个明确目标,未来15年之后,2035年中国要达到人均2.4万美金的目标。从现在1万美金到15年后2.4万美金,按自然增长率,这15年每年复利要跑5~6%,非人力所为。
既然自然增长率顶不上去,必然的结果是,达到这个目标的其中一部分要靠汇率的升值。所以早已谋定的时点路径就是升值+减速。
远程来讲一定是升值轨道,但从近程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之间,我一直在讲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为什么这么大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应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模型,就是名义汇率和真实汇率之间的巴萨裂口,裂口没有收敛,没收敛的情况下还要张大,增加短期的通货膨胀,克服通货膨胀的压力。这是决策可能要平衡的。
所以今年也不会升很快,去年升了一把快的,今年一定是阻滞性的,但长程的目标很清楚。
中国的政策直接对应的是反通货膨胀,今年的通胀应该比去年弱,对股票市场是天大的利好
所以对于咱家的政策来讲,去年6月份开始,直接对应的就是反通货膨胀。
你看得出来一系列东西,那些细节都可以忽略不计,你去看主线,主线一个目的就是反通货膨胀,而且这一把反通货膨胀,雷霆万钧之势,连续地靶向恒大、蚂蚁、刚兑,看似孤立偶然,背后一气呵成。对标的是就是需求侧堵点。
因为这三个符号对应的是什么?房地产、互联网垄断平台、刚性兑付的地方政府庞氏债务,这不就是通货膨胀产生的三个点吗?
我们的决策应该是非常睿智的、老成谋国的。
国民经济的4个环节,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互联网垄断平台的势力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把中间这一段控掉了。
小姐姐们为了李佳琦一天可以买100根口红,中低品质的商品大规模化,对B端产生极尽挤压,只能是压缩利润空间。
平台的强就强在这里,为什么变成租金,为什么叫垄断?垄断的背后就是经济租金,为什么要反它?不是那些民间八卦的、各种版本的故事,背后的各种纸牌屋,那都不重要。
核心还是回到国民经济的四个循环,它就是个垄断租金,所以宏观的结论是金融周期,中国今天的金融周期也见顶回落。今年的通胀应该比去年弱,那对于股票市场来讲,这就是天大的利好,股票市场最困扰的永远是通货膨胀,最舒适的交易状态永远是金融周期的下落势。
所以,作为交易最灵敏的资本,在恒大、蚂蚁、破了刚兑之后,每一个环节大家都心惊肉跳,系统性风险要溢出,但是打完之后,咱家的股票,咱家的核心资产拾级而上,这就是股票市场的逻辑。
股票市场是一个牛市,它是一个增量市场
第二个,市场认知。
我们站在今天时点做今年的投资,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看到的股票市场是一个牛市。
但这个牛市它是个新生儿,它只有两年时间,是我们在2019年启动了伟大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以后得来的。
我经常讲一个笑话,我说一个30岁的证券市场老兵,你前面28年的职业经验都可以归零,没有意义。因为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面对着中国一个伟大繁荣的,有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
从量上看它是一个增量市场,为什么是增量市场?
因为它的背景是刚性兑付的金融条件逐渐破掉以后,家庭财富边际改变的强大力量已经形成。
过去10多年搞股票基金最多的时候卖了3万亿,2015年的时候搞杠杆牛卖了3万亿,最后泡沫破一路萎缩,跌破了2.5万亿,去年一年翻了一倍,6万亿,今年开年基金又大卖。按照这个背景你去推演,今年基金依然大卖。
因为对于老百姓家庭来讲,财富只有三个通道:
一个是房子;
一个是刚性兑付的金融产品;
一个是股票市场。
前两条路都设有路障,只有股票市场“牵一发动全身”,是五大要素市场的“枢纽”。
标签 碳中和- 原标题:刘煜辉:伟大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 奠定了昂扬向上的牛市基石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汽车芯片的卡脖子问题,要比手机更加严峻”
2021-01-13 16:58 上市公司 -
联想集团计划登陆科创版
2021-01-12 21:31 股市 -
时隔5年,A股首次站上3600点
2021-01-12 18:05 股市 -
韩媒称TCL电视在美国被迅速下架,官方:卖断货了
2021-01-12 17:04 上市公司 -
20年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都学了啥?
2021-01-12 16:49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蓝思科技150亿定增落地,湖南国资认购超1/3
2021-01-12 12:46 上市公司 -
联发科受益华为营收新高,5nm处理器“掉队”
2021-01-12 11:31 上市公司 -
苹果现代合作造车?美媒称因生产基地紧邻中国
2021-01-11 14:41 上市公司 -
腾讯:国行Switch年出货破百万,将启动Switch开发者扶持计划
2021-01-09 16:20 大公司 -
特朗普封杀的这款中国APP,全球下载量超5亿
2021-01-09 11:04 大公司 -
饿了么回应“骑手送餐猝死仅获赔2000元”:升至60万
2021-01-08 19:41 商业 -
铁建重工科创板首发过会,曾研发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
2021-01-08 16:40 上市公司 -
比特币5天涨1万美元,经济日报提示风险
2021-01-08 08:37 金融圈 -
国资入局,三六零回A股后首次定增缩水过半、耗时超2年
2021-01-07 17:03 上市公司 -
A股分拆上市首单:生益科技子公司科创板上市获批
2021-01-07 10:42 上市公司 -
纽交所再度“变脸”:继续推进中国三大运营商摘牌
2021-01-07 10:08 上市公司 -
中芯国际将撤出美国场外交易市场
2021-01-06 19:39 大公司 -
顺丰等暂停收派全网至石家庄快件
2021-01-06 19:13 上市公司 -
上海试点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可脱离手机支付
2021-01-06 16:44 -
住建部等10部门发文后,物业股全线大涨
2021-01-06 16:29 中国房市
相关推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0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5最新闻 Hot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