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志强称:中国企业家“一切向钱看”是制度造成的,美国咋不这样
关键字: 任志强一切向钱看财经峰会核心的问题在于机器是不可能替代人的,再怎么智能的机器,它只能替代叫什么端的人口,然后剩下的决策得靠人,没有人做重要的决策的话,这个判断是不可能的。
刚才一位说到银行的征信什么,他只有一部分数据,另外一部分数据他是拿不到的,这谁能拿到,企业家能拿到,因为企业家在第一线最了解情况,所以他可以拿到很多靠官方的统计数据,靠计算机系统得不到的数据,因此他才能做出一个更加正确的判断。所以我们看到大部分决策都是政府政策错误,大部分的决策都没有让企业的决策错了。比如说一个县的县长说,今年我们全县都种大白菜,老农民告诉我绝不能听县长的,种的都是大白菜都赔了,你们想想事实是不是这样?结果没种大白菜的人发了大财就因为他用自己的思维在做决策,而不是按照上面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决策,他才能在市场中掌握最灵敏的信息,然后让自己从中受益。千万可别听他这个,决策与市场就是颠倒黑白呀。
于盈:这个也是导致一种不平等,因为信息其实是不对称的,好像刚才上一场也有说到,您处于社会不同的位置,你可以收集的信息的量就决定了你的决策的好坏。
任志强:你说的对。
于盈:终于受到了一回肯定。
任志强:你如果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差异,你就应该掌握全球性的信息,如果你只做局部性的信息,你就了解你局部信息就够了,比如我作为县城开发商,我就要研究我县城人们的居住需求怎么样就够了,我管你中国怎么样,我管你美国怎么样,和我没有关系,因为我做的就是局部。
但是如果你们就像刚才那场说的金融,这钱今天跑美国,明天跑欧洲,24小时都在转悠,那你就不能掌握一个局部信息,你得掌握一个更广泛的信息,你睡着觉呢,醒来没有钱了,那个汇率差的很大了。
因此企业家做决策的时候是根据自己所需,比如创新,什么都得创新吗?我觉得大米永远是大米,你不能把大米用个新的东西把它替代了,不吃大米饭了,做不了。所以你作为一个企业家,要创新的是发展模式,比如我这个大米可能做出大米面的东西,我也可能做出其他东西,你有很多生产方式可能是新的,但是大米就是大米。作为一个企业家,特别是成熟企业家,不是所有的东西必须是新的才能赢,旧的产业改不了,吃大米还得吃大米,磨面粉还得磨面粉,做面包还得做面包,但是面包口味可以是新的,不一定老是黑面包,老是一个味道,不一定。
所以创新不要搞错了,不要以为创新就是旧的东西不能卖了,一定要卖新的东西,我们穿衣服不还是棉纺、丝绸的吗,化纺的再好也不如棉纺的舒服,一样的道理,老的东西不一定都得扔了,如果都扔了,人可能不活了。所以对信息的判断,你得看搁到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背景和范围之内去讨论什么样的信息如何如何,这对在座的可能有所启发。
于盈:你说的大米不变,衣服不变,但是种植大米的方式变了,可能效率提高了,可能制作衣服的方式变了,效率提高了,那个是不是也是创新?
任志强:所以我刚才说了,你可以把大米做成大米面的东西,也可以做成蛋糕,这都可以创新,但是大米没有变。所以我们做企业的时候,特别是企业家,作为一个企业家,你要做什么东西,你自己要很清楚,所以根据市场进行判断的时候,你得知道你的东西是不是会永久存下去,如果它不能永久存下去,它可能明天就没了,最简单的就是BP机,没过几年就被替代了,因为很可能有很多东西可以把它替代。
拿大米举个例子,因为大米很难被取代,鸡蛋到现在被人替代了呢?牛肉也没有被替代,但是牛肉可以有澳大利亚的牛肉,美国的牛肉,和其他地区的牛肉,牛肉本身并没有被替代,所以新和旧要比较的来看,根据市场做调整,而不是盲目的认为新的好,把牛杀光了,你用乌鸦肉替代牛肉?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用新和旧来衡量。
于盈: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您是站在第一线,确实掌握的信息是比普通老百姓多很多,那您是不是把分享这方面的信息和决策作为您的责任呢?
任志强:中国的企业家和国际上的企业家不一样,从国际上来说企业家可能好几代,比如我们说洛克菲勒,到现在第五代第六代,为什么?因为他的制度没有发生中断。中国应该说刚刚开始有企业家,因为中国刚刚开始有私有产权,在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企业家,因为没有一样东西是属于你的,所以中国一直到1979年改革之前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非常落后的。
那么我们的第一代企业家从哪儿来的呢?严格的说起来,应该说从承包制来的,承包制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在中国不改变公有制的基础情况下,允许你拿生育的利润,叫承包制,所以农民用承包制的办法把公粮交上来一部分,剩余的归自己,工厂有了工厂承包制,你完成了任务,比如300万的任务完成了,多完成的10万你拿了,这叫承包制。
这个时候有真正的企业家吗?也不会,因为你没有自由产权保护,明天看你挣了就改规则,你完成300万不行,你得完成310万,就是没有产权保护,为什么?因为那财产不归你所有,你是承包的,你是利用的。
那我们第二代的企业家说起来是1984年城市改革,从农村改革向城市改革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民营企业,那个时候的民营企业是按照马克思的办法,一个人雇佣不能超过7个人,否则就抓起来,那你怎么会有企业家呢?企业家来自于大规模的集中化生产,市场化生产,要雇很多很多人,然后效益大大提高,流水线什么这个那样,这才会有企业家,否则都是小作坊,7个人不就是小作坊呢,怎么有企业家呢。那个时候我们有了一批,但是也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为什么?因为产权仍然不归自己。
1984年之后,邓小平终于说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且提出可以由万元户,由先富带动后富,这个时候有了私有产权保护,有了企业家,中间又出现了一些变故,1992年又有一个南巡讲话,因为我们看到大部分现在的企业家是1984年到1992之间,特别是1992年之后,因为有了私有产权,因为有了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我们才开始有了企业家群体的出现。
企业家干什么?企业家最重要的是要推动社会进步。为什么?我们可以看看,几万年的人类生存史上,只有这200年产生的GDP达到了全部GDP总量的95%,而200年以前的几万年只生产了全世界GDP的5%,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没有大规模化生产,没有企业家经济的存在,没有对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所以到17世纪之后,才更多的对企业家群体和私有产权给予了充分的保护。假定中国我们今天还不建立一个完善的对私有产权保护的体系,这个市场改革就是假的。变不成真正的市场化。市场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得有私有产权保护,得有对企业家群体的保护,于是出现了从17世纪末期开始,企业家在拼命的推动社会进步,要建立一套保护企业家,创造财富而拥有财富的法律,否则财富老是被别人抢夺,他就生存不下去。所以他不可能像洛克菲勒生存5代,不可能,一代就给你搞没了。
我们谈改革开放,企业家如果不努力帮助政府建立一套很好的社会制度,你就难以生存下去,没有这套制度,人们就不会有创造财富的积极性,这个社会永远是在零和一,你分多少,我分多少,我分的一定是你少的部分。但是企业家群体是创造财富的过程,是要把蛋糕做大。
- 原标题:任志强:我就是个退休老头 最清楚的是一件事
- 责任编辑:童黎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