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中国输出贷款和工程换取盟友和资源,但世界变危险
关键字: 中国海外投资中华帝国主义美国《纽约时报》7月22日起刊发“金钱打造中国秩序”系列报道,该系列揭示了中国如何在全球展现金融实力和经济影响力。 昨天发布第一篇《中国输出贷款和工程改变世界格局》,文章以中国在南美洲国家厄瓜多尔的投资为例,称中国资本改变世界格局:随着北京的势力提升,华盛顿的影响力日渐削弱。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去年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文章说,中国通过贷款与工程换来盟友和海外资源,但“财政实力的展示也让中国以及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危险”。文章引用厄瓜多尔前能源部长的话称,“问题是我们正在用中华帝国主义取代美帝国主义”。
报道如下:
中国输出贷款和工程改变世界格局
在安第斯山山麓延伸入亚马孙丛林的地方,将近1000名中国工程师和工人正在浇铸混凝土,用以建设一个大坝和一条15英里(约合24公里)长的地下隧道。这个价值22亿美元的项目将为八个中国的巨型涡轮机提供运转所需的河水,这些机器产生的电力足以照亮厄瓜多尔超过三分之一的地方。
在太平洋上的曼塔(Manta)港附近,中国的几家银行正就为一个炼油厂建设项目提供70亿美元(约合434亿元人民币)贷款进行谈判,该项目一旦建成,将使厄瓜多尔成为供应汽油、柴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全球级角色。
从乡村到城市,中国的资金被用于该国各类建设项目,包括修建公路、高速路、桥梁、医院,甚至还有一直延伸到阿拉帕戈斯群岛的监控摄像头网络。中国的几家国有银行已经在这个国家撒下近110亿美元,而厄瓜多尔政府还在要求获得更多投资。
厄瓜多尔是一个很小的国家,人口只有1600万,在国际舞台上并不显眼。但中国在这里的迅速扩张充分说明,随着北京的势力提升,华盛顿的影响力日渐削弱,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尽管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核心已经有几十年,但这个国家现在才开始带着全球超级大国的目的性,自信地运用它的经济实力。随着全球金融重心转移,中国正竭力彰显其经济实力以赢取外交盟友,并且大举投资,努力提高人民币地位,获取各种迫切需要的自然资源。
在中国的演变中,这代表一个新的阶段。随着财富激增,它的需求也跟着发生改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最高领导层极力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的货币人民币预计不久就会被列为全球储备货币,跻身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组成的精英货币行列。在国际贷款业务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超过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中国还尝试建立一个为交通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的机构,由多国注资。(即亚投行——观察者网注)这一努力已经取得57个国家的支持,其中包括几个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它们不顾奥巴马政府的反对作出了这一决定。
近1000名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一直在为一座大坝和一条15英里长的地下隧道浇灌混凝土。它们是一座投资22亿美元的水电站项目的一部分。
即使是目前的股市暴跌也似乎无法动摇中国的决心。中国拥有将近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决意通过在海外投资获取利润并发挥影响力。
与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相一致的,是其日益自信的外交政策。它正在建造航空母舰、核潜艇和隐形飞机。在一片有争议的海域,中国正把靠近菲律宾南部的珊瑚岛礁变成人工岛屿,上面会建至少一座可以让最大的军用飞机降落的简易机场。美国曾对这一举动提出过质疑,派侦察机到这一区域侦查,还讨论了派遣战舰的计划。
厄瓜多尔总统拉斐尔·科雷亚(Rafael Correa)1月份曾在Twitter上发文宣称,中国代表了“一种文化和历史,令了解它的人油然而生敬仰之情”。当时他乘坐的飞机刚在北京降落,正准备与北京的官员举行会谈。
中国的领导人为海外投资赋予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味。“当前中拉产能合作恰逢其时、一举多得,”总理李克强在5月底访问智利时说道,“中国有性价比高的装备制造能力和集成技术,拉美有基础设施扩建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但是财政实力的展示也让中国——以及整个世界——因之变得更加危险。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是全球增长的引擎之一,因为介入了政局动荡的国家、不稳定的新兴市场和其他难以控制的经济力量中,中国正面临一些新的风险。
这些地方出现任何重大问题都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的增长,尤其是在它自身增长已经开始放缓的情况下。正当中国政府积极出手试图稳定局面的时候,今年夏天中国股市所遭遇的问题又增加了政府面临的压力。
尽管中国有大量资源,足以抵抗严重的金融冲击,但保持整体的健康发展也很重要。一旦中国这个增长引擎出现动荡,对它有所依赖的公司、行业、和经济体将受到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中国正在走的道路是西方国家不愿意涉足的,不管是出于金融还是政治上的原因,或者二者皆有。如今正陷入经济衰退的俄罗斯之前因为乌克兰危机被西方制裁,倍受打击,它随即加深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在非洲和中东的贷款人名单看起来就像是一份问题政权和经济体名录,这些国家包括也门、叙利亚、塞拉利昂和津巴布韦,它们有可能无法顺利偿还中国的贷款。
随着地位提升,中国正在迫使一些国家按照它的金融规则行事,这点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为了获得贷款,很多发展中国家要承受高昂利息,出让国家自然资源数年的开采权。中国锁定了厄瓜多尔接近90%的石油出口,这些大部分用以偿还中国为之提供的贷款。
“问题是我们正在用中华帝国主义取代美帝国主义,”曾在科雷亚总统第一任期内担任能源部长的阿尔韦托·阿科斯塔(Alberto Acosta)说道。“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到处采购,把自己的财务资源化成矿产资源和各种投资。它们带来的不仅有资金、技术和人员,还有高利息。”
而论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标准和企业治理,中国的相关纪录并不好。虽然中国日益增长的投资在很多国家创造了就业机会,发展专家却担心,中国也在同时输出它在这些方面最糟糕的一些做法。
正如几十年前许多欧美公司一样,中国的矿业和制造业企业已经被指责虐待海外工人。它的燃煤发电厂和工业厂矿正在发展中国家制造更多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在厄瓜多尔显现出来。
在距离水力发电厂几英里远的地方,科卡河在480英尺(约合146米)高的地方飞流直下,形成瀑布,落入陡峭的峡谷,流向亚马孙河。这是厄瓜多尔最高的瀑布,很受游客喜爱。
中国的大坝建成后,河水将被引入发电厂,这里的瀑布就会在一年里的有些时间缩小成涓涓细流。考虑到气候变化已经使安第斯山上的冰川不断缩小,而冰川又是滋养河流的源泉,因此对于这一发电厂未来能否获得足够水源,并实现哪怕只有一半的预定发电量,专家们意见不一。
在中方运营的项目中工作的厄瓜多尔人时常就他们的工资、医疗保健、食物及整体工作条件提出抗议。“中国人比较傲慢,”20岁的建筑工人奥斯卡·塞德尼奥(Oscar Cedeno)说道。“他们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去年12月,一条地下河的河水迸入工地所在的一条隧道,高压水流淹没了发电室,14名工人遇难。这是中国在厄瓜多尔开展的项目发生的最新一起严重事故,之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故有好几起带来了致命后果。
中国的崛起
今年春天,中国国务院的研究机构举办了一次经济发展会议;当时,世界各地的金融和企业精英云集北京。各大银行、制药公司、车企、石油公司的领导人与中国高官打成一片。
有些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希望能保护自己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的途径。还有些人是来这里拉生意的,因为北京在扩大其海外投资规模。
在此次活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赞扬了中国通过投资和贸易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实施经济改革的做法。她在开幕致辞上说,“这既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中国与世界的命运相互交织。”
中国的影响力巨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买家,所以它在石油政治方面可谓举足轻重。目前,它取代了西方国家,日益成为许多国家愿意选择的贸易伙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每年在土地、工厂和其他商业活动上进行的海外投资——仅次于美国,已于去年超过日本。
中国企业在世界建筑热潮中处于核心地位,相关资金则主要由中国的银行提供。他们在塞尔维亚修建发电厂,在埃塞俄比亚修建玻璃和水泥厂,在委内瑞拉修建保障性住房,还在乌兹别克斯坦修建天然气管道。
这种惊人的变化都是短期内发生的。
尽管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已经在经济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他的政策却使中国愈加动荡和孤立。当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放开经济时,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那时,北京不得不去讨好企业和投资者。
美国汽车公司(American Motors Corporation,简称AMC)是第一批进驻中国的跨国企业之一。它当时在北京建造了一个工厂。该工程的最初目的是制造出口到澳大利亚的吉普(Jeep),而非为中国消费者制造汽车。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还在骑自行车。
这家汽车制造商当时的首席执行官杰拉德·梅耶斯(Gerald Meyers)说,中国市场似乎根本不重要。他当时甚至没有造访中国。“我们在董事会的讨论中也没有过多提到它,”他说。“我们当时只想靠国内市场勉强生存。”
如今,中国每月制造200万台汽车,远超其他任何国家。这反映了更广阔的经济变化:中国已经从一个孤立的农业社会变成了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财富。但它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需求,比如对驱动其经济的能源的巨大需求。各种趋势的融合已经迫使中国将目光投向海外,以利用这些财富投资,并满足自身需求。
石油一直是中国投资热中的首要领域。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分析师史剑道(Derek Scissors)表示,海外能源项目和投资在中国过去10年共计630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中占了将近五分之二。
中国正在攻守并重。随着对外国石油的依赖的增加,中国领导人效仿美国和其他大型经济体,寻求拥有更多海外油田,或者至少是它们生产的原油,以确保供给稳定。近些年,在许多国家的石油项目中,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通过收购,占据了不小的份额,这些国家包括喀麦隆、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拉克、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苏丹、乌干达、美国和委内瑞拉。
“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考虑,”总理李克强在2009年时说,当时他还是副总理。“如果资源来源集中在某一个国家,集中在动荡比较频繁的地方,一旦有突发事件,国家经济安全就可能受到影响。”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梁福龙
-
“你把美国当盟友,特朗普拿你当对头” 评论 14印尼总统:中国始终致力于反帝反殖,向中国致敬 评论 134哈佛荣誉校长竟称:这是给中国的“大礼” 评论 193公募改革“触及灵魂”,中国正破解金融的世界性难题 评论 115特朗普为何突然对欧盟发难?“嫌对华施压还不够” 评论 116最新闻 Hot
-
哈佛荣誉校长竟称:这是给中国的“大礼”
-
加沙医生前线救死扶伤,家中十个孩子九个被以军炸死
-
敏感海域,日巡逻艇突然发射实弹,打完才想起没警示
-
特朗普为何突然对欧盟发难?“嫌对华施压还不够”
-
特朗普自夸:我“重建”美军
-
俄军称又控制三个居民点,乌军否认
-
用没用翻译?俄乌突然吵起来了
-
“越谈越僵!最急着签的都杠起来了”
-
“推倒重来要几十年!没有中国我们根本无法生产”
-
美欧这事儿闹的,还扯上中国…
-
印军称击毙一名巴基斯坦越境者,巴官员称印方“含糊其辞”
-
特朗普胡诌:有学生2+2都不会,怎么进的哈佛?
-
内蒙古一地突降大雪,多匹马被冻死
-
美议员跑加拿大求“复合”:咱有共同“敌人”,中国啊
-
“美国给中国送大礼,共和党人这下该解释麻了”
-
特朗普威胁三星: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