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跑世界+领航世界:5G与北斗导航融合发展意味着什么?
中国4G网络建设“领跑世界”,到了5G时代,比4G多了10倍的带宽传输能力,这张网到底能做什么?
北斗导航“领航世界”,但面对GPS已占领全球90%以上市场的先发优势,它将如何破局?能够在“一带一路”上带来怎样的新商业模式?
特别是,5G与北斗导航的融合发展,将如何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服务?
近日,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博士接受媒体访谈,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观察者网整理访谈实录如下(限于篇幅,有删节和尽量保留愿意的调整,完整视频附后):
记者:邓老师您好,您是研究通信和导航如何结合的专家,在很多场合您都提出过“5G+北斗”的概念,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邓中亮:您好。导航爱好者都知道,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实际上都通过通信手段来做高精度测量和定位。尽管卫星在36000公里的轨道上,但它测量卫星到手机端的距离,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毫米级。卫星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全覆盖,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钱,一套系统成本600-700亿人民币。
但是如果信号被遮挡就不行,特别是在地下或建筑空间内的时候,容易收不到卫星信号,很显然,卫星定位导航在室内很难满足需求。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手机打电话,手机信号是无线信号,在室内基本上都有信号能打通电话。那么,这种信号能不能反过来满足我们的定位导航的需求呢?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完成全面部署
记者:手机信号如何用于定位导航呢?
邓中亮:定位导航的基本原理,是测量信号源到接收端的距离,信号传播的时间乘以光速,等于距离,一般4颗卫星就能定位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测4个基站到手机之间的距离来定位呢?假设能测的很准,实际上也可以算出位置。
从1996年开始,大家就在研究这个问题,2G时代、3G时代、4G时代到现在的5G时代,都希望把这个资源用好,在通信的同时,能够解决遮蔽空间的定位导航难题,定位精度希望达到米级,跟卫星定位精度一样。但大家研究发现,2G、3G、4G的定位精度达不到米级或者亚米级,所以之前定位应用不太普及。
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大家经常想到WiFi、蓝牙和UWB,WiFi的覆盖范围也就十来米,所以它可以把楼层、房间区分开,至少可以解决人在室内基本活动所需要的定位服务能力。UWB的精度可能还可以更高一点,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这些网是大家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可以用到的。
但有一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在中国建设一张4G网,投入的成本是6000亿元,5G网络的计划投资是1.2万亿元。在2000年的万国邮联,中国的通信发展路线选择了LTE,没有选择WiFi,LTE发展方向就是目前国家已经投入巨资建设的4G和5G网,很显然,我们会继续沿着LTE的路线图发展到未来的6G,不会重复投资WiF路线,它可以作为补充,但我们不会再花上万亿元来建设WiFi或者UWB网络,来满足我们室内普适的位置服务需求。
那么假设能够把5G网络反过来应用,为我们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提供支撑的话,在通信的同时就解决了定位服务的问题,成本就可以达到最优了。
从全球来看,天上的卫星网络是张大网,地面的移动通信网是一张大网,这两个大网能够融合,就可以解决信号的服务覆盖,包括高精度定位服务的能力。我们实验室在“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2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通信网的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问题。研究发现,通信网络具有达到米级、分米级和厘米级服务的潜力,这意味着我们在建设通信网的同时,可以赋能这张通信网具有跟卫星网络一样的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这两张网对接,可以满足我们的定位导航需求,特别是位置服务的商业化应用难题。
室内导航应用场景
记者:卫星导航系统,解决的是暴露空间的导航问题,手机通信网络要解决的是室内导航的问题。室内导航系统不依托卫星,同样也能够进行服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张网联合在一起呢?
邓中亮:这涉及几个方面,第一,原理的一致性。无论卫星定位导航还是地面通信网的定位导航,都是用通信手段,通过测距和定位计算来来满足我们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的定位导航。室内一般一个家居房间面积9平米,层高3米,要求米级定位精度;自动驾驶需要分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
第二,信号覆盖的互补性。在室外,我们通过卫星信号覆盖做导航。但是人们8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空间,越密集的区域,建筑空间越多、遮蔽空间越多,在一个城市区域往往40%-50%的地方都收不到卫星信号,这就意味着在这些空间用卫星是很难满足位置服务的需求,地面网建设恰恰在这些空间做重点布局。5G在人口越密集区域覆盖越好,在这个网络中,定位导航信号已经变得很强了。毫无疑问,卫星与地面网在覆盖能力方面是互补的。
第三,室内室外定位有空间连续性需求。导航位置服务跟通信是分不开的,不管是未来的无人机、无人车还是自动驾驶,这一系列需要位置服务的应用,都需要打通空间的连续性,室内到室外的位置服务要做到“无缝化”,如果不做到全覆盖,很难满足这种连续性的位置服务需求。5G和卫星组合起来就能够解决信号连续覆盖问题。
第四,基准统一的要求。从位置服务体系上来讲,我们要强调基准的统一,卫星有卫星的时间空间基准,地面网有地面网的时间空间基准。如果两者不统一,会给我们的服务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坚持5G跟卫星之间有统一时空基准和统一的位置服务能力,包括解决互操作问题。
一般来说,通过3颗卫星要做定位很难,4颗卫星才能满足定位的基本条件,中国的北斗系统一共30多颗卫星,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加起来才100多颗卫星,但地面通信基站资源很丰富,我国拥有好几百万个基站,基站和卫星能不能协同做精准定位导航?1颗卫星加3个基站行不行?我们可以进行组合计算,最大的好处是提高卫星定位的精度,基站的高度信息比较精确,两者组合,精度就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记者:目前室内定位有没有真实应用场景?
邓中亮:真实场景有很多,比如现在疫情管控中要做密接分析、动态流调监测等等,室内定位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再比如现在的打车服务,我们可以发现,车在哪,人在哪,一清二楚,在几年前,即使GPS定位已经相当普及,这也是无法实现的。这并不是卫星定位精度改变了,而是地面网的接入与卫星融合,提升了服务能力。
中国4G网络建设“领跑世界”,北斗导航“领航世界”,到了5G时代,比4G多了10倍的带宽传输能力,这张网到底能做什么?有两句话可以概括:信息随心而至,万物触手可及。
从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上来讲,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目标。什么样的社会是智慧社会?这值得思考。
第一,我们认为前提条件是必须要透明化,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社会治理必须要全域的透明感知;第二,有了透明感知以后,我们强调安全。只有这两个前提条件成立,我们才能讨论如何建设智慧社会。
时空基准、超宽带通信、时空大数据、实时计算、人工智能控制等等,都是支撑我们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础。5G的业务重点是将来要满足万物互联的需求,时空基准需要放在首位,这又反过来涉及定位问题。
全球现在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GPS发展到现在已经48年了,它走过了定位导航的产业化过程,它现在可以卖产品,但是很少卖服务,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它在这个地方能定位,可能在那个地方不能定位了,恰恰用户的服务需求在它不能提供能力的地方,所以它只能卖产品,不能卖服务。
GPS比我们早了20年,我曾经到泰国去,对方说“我GPS用的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换你的北斗?”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从技术路线图来看,GPS和北斗都是通过通信手段来定位导航的,GPS比我们早20年,它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我们做的跟它一样好,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怎么去超越呢?作为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的北斗导航系统,如何去占领四分之一以上的全球消费市场?必须要有新的抓手。
北斗的定位导航服务化如果可行,就可以提供位置服务的商业模式,自然而然能吸引很多企业和用户。
记者:室外定位可以用GPS,但是我们可以说,用我们的北斗还能做室内的定位。
邓中亮:对,把卫星定位导航的服务能力从室外延伸到室内,跟5G网服务对接。
第一,北斗可以提供时间基准,对所有的基站都要授时,我们现在5G的同步能力要求达到微秒级以下,200纳秒左右,将来6G时代可能缩短到几十纳秒,北斗卫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所有的基站通信服务时,都需要知道用户在哪,这个时候它可以用最小的能量消耗来满足最大的服务群体,降低成本,这就叫智能基站、智能5G服务。基站需要的这种能力,恰好北斗卫星也可以提供。
反过来讲,第一,目前卫星定位导航首次定位时间需要30多秒,如果跟5G地面网对接起来,可以将首次定位时间压缩到一至两秒,大幅度减少定位导航的启动时间。第二,卫星覆盖不好的地方,基站先可以覆盖,特别对于城市区域来讲,5G覆盖可能是最好的,同样一笔钱投下去,既解决了通信问题,又解决了定位服务问题,两者结合,就可以满足位置服务的商业化需求。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远方 
-
四年亏损27亿,快狗打车赴港上市
2022-04-26 22:2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一季报延期,毛利率下滑,宁德时代急需出海?
2022-04-26 18:09 观网财经-汽车 -
保供路上,上海骑手的里程焦虑
2022-04-26 17: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手机寒冬”里的千亿CIS芯片龙头
2022-04-26 15:44 观网财经-科创 -
中国AI何以昇腾?必须突破人才瓶颈
2022-04-26 15:05 观网财经-科创 -
俄空天军研究院火灾致17死,初步调查由电路故障引起
2022-04-26 14:13 俄罗斯之声 -
俄:呼吁欧亚经济联盟、金砖和上合在贸易中“去美元欧元”
2022-04-26 13:37 俄罗斯之声 -
起诉马云,打压中国科技公司美国又出招
2022-04-26 11:5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央行回应“金融市场出现波动”
2022-04-26 09:43 观网财经-金融 -
无锡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二孩三孩家庭最高可贷100万
2022-04-26 08:44 观网财经-房产 -
李克强:要高度重视国内外形势出现超预期变化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2022-04-25 22:43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办发布促消费新政: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
2022-04-25 20:16 观网财经-消费 -
“这份报告或终结约翰逊的首相生涯”
2022-04-25 19:35 不列颠 -
受贿、侵占756万余元,快手前副总裁被判七年
2022-04-25 14:5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沪指暴跌5.13%,失守3000点
2022-04-25 10:37 观网财经-宏观 -
今天,多家银行宣布:正式下调
2022-04-25 10:36 -
菜鸟:在沪物流加快恢复,累计配送保供物资1.5万吨
2022-04-25 10:3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央媒头版:防疫与发展要防止顾此失彼
2022-04-25 10:19 观网财经-宏观 -
美欧巴去年3亿吨粮食变燃料,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创历史新高
2022-04-25 09:36 -
朱光耀:美国此次货币政策力度速度空前,我们要高度警惕
2022-04-25 09:05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