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浩楠:作为欧亚研究者,我由衷希望2022年没有给我提供这么多“素材”
最后更新: 2022-12-31 09:58:26另一个关于西门子公司的故事则稍微轻松些。笔者所在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有一位任课老师是前俄罗斯驻德大使,正是出于这个身份,他在退休后除了在学院代课,还担任西门子俄罗斯分公司副总裁,可能负责一些公司在俄罗斯的政府公关事务。但就是这样一个参与过苏联“一五”计划建设和莫斯科地铁奠基的大企业,竟然在短短几个月就全部撤出俄罗斯市场。不由让人想到,也许2022年爆发的俄乌之战对俄罗斯的深远影响,恐怕要与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相提并论。西门子公司既然已经撤出,副总裁的职务自然也不可能保留,于是同学之间就笑称,这位退休大使 “失业”了。
卢布汇率过山车,华人有忧亦有喜
对于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来说,很多人的收入工资仍然来自人民币,因此所在国的汇率高低起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华人生活的宽裕程度。
俄罗斯的财政收入相当依赖油气出口,甚至政府预算也是根据预期油气收入来制定的。所以,当美欧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并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进行一系列制裁后,卢布不可避免地一路暴跌。
在我记忆中,人民币兑换卢布近三年一直比较稳定,维持在1:9-1:11之间,但在战争爆发的三周内,卢布最低跌到1:22左右,这几乎意味着每个在俄中国人能以五折的价格购买俄罗斯的商品!但当时很多人都相当谨慎,每次都是500、1000元左右换汇,生怕卢布继续狂跌不止。
但这样的情况并未持续多久,随着俄罗斯央行大幅提高利率,普京签署法令规定对俄实施制裁的国家必须以卢布购买俄罗斯油气,以及采取的其他似乎早有准备的果断措施,又直接让卢布汇率水涨船高——大约五月初已回归到战争爆发前水平,到了六七月甚至达到近几年的高点。于是,我们又纷纷叫苦不迭,因为不但卢布“变贵了”,超市的商品也明显涨价,这意味着作为外国人的我们要承受双重打击。
当然,就笔者了解到,也有个别“猛士”在汇率坐过山车期间,看准时机“投机倒把”成功的,以1:17或1:18汇率囤积了不少卢布。我倒是由衷佩服这些同胞的投资眼光和冒险勇气,毕竟当时他们可是冒着卢布一直跌停甚至变成“废纸”的风险啊!
在俄罗斯的中国企业也不好过。笔者当时正好面临毕业实习、找工作,因此也体验了一波酸甜苦辣。往年,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大公司,基本都是在俄留学生的就业首选,而二月份战争打响后,面对可能波及的二级制裁,中国的科技公司纷纷忍痛裁撤俄罗斯业务,甚至直接取消了当年的春招。笔者当时本已定好在一家原华为子品牌的智能手机公司实习,但可能商场如战场,情况变化太快,与我沟通的该公司HR直接失联了,后来我才听说她早就回国了。
当然,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随着欧美品牌的大量撤出,中国的一些家电、汽车、消费品企业跃跃欲试,希望能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抢占俄罗斯市场。
疫情已是过去时
如果说年内,俄罗斯国内有着什么积极变化,我想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疫情早已远去。记得在2021年夏季俄罗斯高校开始重新发放留学签证,但家中亲人担心国外的“躺平”抗疫模式,纷纷建议我不如将“在家留学”进行到底,反正研究生只剩最后一年。但我实在不忍心放弃学习了解俄罗斯外交政治的机会,于是咬着牙说即使打仗也要过去,谁料2022年春,此话竟一语成谶。
刚到莫斯科一个月,笔者不顾国产疫苗刚接种第二针后两个月,就接种了俄罗斯的卫星V疫苗。也许混打确实能极大提高体内抗体水平,在随后十个月的留学时间内,我竟然没有一次感染,但身边的同学老师中招的倒是不少。
来源:维基百科
从上图可以看出,俄罗斯一共经历了六波疫情高峰,因为奥密克戎毒株传染力极强,所以第五次高峰时,俄罗斯每日感染人数暴增至20万。当时,西方媒体对俄军陈兵边界众说纷纭,彭博社2月4日更是误报俄罗斯已经入侵乌克兰,后来还因此产生一个笑话“因疫情严重,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改为线上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疫情的严重。
但伴随着奥密克戎变种较低的致病性被摸清后,俄罗斯政府逐渐开始取消一系列防疫措施。今年3月15日,在第五波疫情尚未完全度过之际,莫斯科市政府就“迫不及待”地取消了公共交通的“强制口罩令”。更令笔者啼笑皆非的是,当时莫斯科地铁内还非常“体贴”地广播提醒乘客“强制口罩令”已经取消。如此急不可耐,可能是俄罗斯民众确实不太喜欢戴口罩。这里不得不说,俄罗斯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其健康观念和我国的确大不一样。
图为不戴口罩的两个莫斯科地铁工作人员铲除地面“保持社交距离”的警示贴纸 作者供图
时至今日,公共交通或超市、影院内戴口罩的人已非常罕见。但即便佩戴口罩上街,也并不会像谣传一样被当做病人另眼相看。如果不是偶尔在地铁看到墙上张贴着鼓励接种新冠疫苗的海报,很难发现现在的莫斯科与疫情前有何不同。
2022年的俄罗斯,不管是骤然爆发的战争冲突,还是悄然远去的新冠疫情,对几乎所有人而言,都充满着始料未及。俄罗斯人对战争的爆发充满了错愕,在二三月全俄爆发了多场反战游行,但随着时间推移,民众开始逐渐“接受”这一事实,一部分人开始思考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以及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不过,仍有一部分人坚持自己的立场,其中包括笔者同校的一位同学,他叫阿列克谢,也许是因为这场战争,他没有选择像很多同学那样尝试进入俄罗斯外交部工作,而是选择去国际红十字会。无论战争冲突以何种形式结束,几乎所有俄罗斯人都认为,本国与西方的关系已经永远的改变了,世界体系也不会恢复到从前。
对笔者本人来说,2021年赴俄本来只是想完成学业,却全程“目睹”了从2014年开始积聚、2021年升温、直至最后爆发的俄乌冲突。最后阶段,当我翻译普京的“开战前讲话”时,还认为战争会是一场短时间的局部冲突;而在这之后,短短十个月里我已经写了十几篇分析和评论,有趣的是甚至有多年不联系的同学通过公开信息联系到我,问文章中的“我”是不是就是我。
可是,我是如此由衷地希望,今年的欧亚局势没有给我提供这么多“素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欧盟委员会:克罗地亚明年1月1日起正式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区
2022-12-31 09:43 -
国际原子能机构:扎波罗热核电站备用供电线路受损关停
2022-12-31 07:34 乌克兰之殇 -
俄方松口,允许“不友好国家”买家用外币支付天然气欠款
2022-12-31 07:26 俄罗斯之声 -
习近平: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成熟 坚韧
2022-12-30 22:20 中俄关系 -
国防部回应美对台军售: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将予以坚决反制
2022-12-30 20:31 中美关系 -
盘点:美西方2022年政治混乱期十大事件
2022-12-30 19:37 欧洲乱局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视频会晤
2022-12-30 19:20 中俄关系 -
美专家:中国出现新毒株几率非常低
2022-12-30 18:17 -
谭德塞称多国对中国入境旅客施加限制措施可理解,中方回应
2022-12-30 17:58 中国外交 -
佐科:即日起取消印尼所有剩余防疫限制措施
2022-12-30 17:47 -
马来西亚:将对所有入境者检查体温
2022-12-30 16:53 -
被污蔑是中国“海外警察站”,韩国中餐厅开轰
2022-12-30 16:46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访华,中方介绍有关安排
2022-12-30 16:39 中国外交 -
我外交部:将为中国公民出境游提供服务和保障,适时启动相关工作
2022-12-30 16:11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访华
2022-12-30 14:37 中国外交 -
纽约市民暴怒:你太无耻了,当我们是瞎子吗!
2022-12-30 14:26 -
观网20大新闻,标记我们共同度过的2022年(按时间顺序)
2022-12-30 13:52 观察者头条 -
和环保少女对线,英国网红把自己“坑”进局子里了…
2022-12-30 12:17 -
韩国:将要求所有自华入境人员接受核酸检测
2022-12-30 11:09 三八线之南 -
欧洲疾控中心:限制中国旅客不合理
2022-12-30 10:37 观察者头条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