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军奇袭有效,但无法复制历史上的“库尔斯克转折点”
目前乌军取得了令其自身振奋的战术成功,并可以预期无论俄军何时夺回失地,都似乎在政治上变得有些难堪。但此次库尔斯克战斗,无论如何都难以成为1943年那样的“战略转折点”,俄乌之间的和平谈判也不会因此而更快来临。[全文]
-
20年未遇的严重恐袭:戒备松弛还是防不胜防?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社会,本次恐袭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近期,莫斯科居民的社交媒体上流传多个这样的截图:乘客在打车软件上询问赶来拉活的司机是哪个民族,听闻回答是塔吉克斯坦人后迅速取消订单。这种现象将使俄罗斯社会中本就边缘化的外籍劳工群体,蒙受更大的压力。[全文]
-
兴师动众又戛然而止,瓦格纳背后的这些疑团仍然未解
目前至少还有这些问题未解:俄高层是否有人给普里戈任加油打气,兵变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武德充沛”的普里戈任,怎么会因为给“老相识”卢卡申科面子就突然罢兵,俄政府与瓦格纳以什么条件达成妥协?这样的妥协能维持多久?普里戈任的结局如何,是罢黜兵权“发配”白俄罗斯还是避风头带兵转战白俄?[全文]
-
我在俄罗斯,目睹了这不寻常的一年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结束,几乎所有俄罗斯人都认为,本国与西方的关系已经永远的改变了,世界体系也不会恢复到从前。[全文]
-
入俄公投+动员令,将如何影响俄乌局势?
动员令有望解决的恐怕只有第一个兵力不足的问题,而武器装备的缺陷改善需要长期高额的国防投入,作战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则事关这场战争的本质。[全文]
-
边打边谈、谈谈打打,将成俄乌常态?
俄方开出的条件,且不说乌方是否接受,仅从技术上来看,其中两条目前基本没有实现可能。所谓“去纳粹化”是俄方提出的概念,乌克兰从不认可,至于怎样才算“去纳粹化”,没人清楚。保证中立地位,确有先例,但那都是一个国家处于和平状态时做出的自主选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