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浩楠:俄罗斯宣布入俄公投和动员令,将如何影响局势发展?
最后更新: 2022-09-24 10:44:16从俄乌冲突的战事发展来看,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其实一直在不断缩小。2月份冲突爆发时,俄罗斯在政治上的诉求是要乌克兰“去纳粹化”,即“清算”依靠2014年“政变”上台的基辅统治集团。从军事目标来看,战争开始时俄军三面出击,尤其是白俄罗斯方面军更是直扑基辅,显然原定目标是要拿下乌克兰首都,而非仅占领东部俄族聚居区。但随着战事推进缓慢,乌克兰军队激烈抵抗,俄军意识到,凭借现有力量不足以支撑这些“宏大目标”。而9月乌军所谓的反攻更是证明,乌克兰方面不但具有了遏阻俄军进一步推进的能力,而且竟然还能反攻收复俄占区土地。
总的来说,目前俄罗斯的征兵动员以及即将进行的“公投”,更像是一次对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政治表态。其目的在于,使他们意识到,不要因为乌克兰的一次军事胜利就指望俄罗斯选择停战求和,因为俄罗斯的国家精英或许可以允许对乌克兰的进攻受阻,但对于那些即将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的领土,是将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的。
同时,乌克兰方面对于谈判解决冲突的底线也已经从俄军退回2022年2月前实际控制线,提高到俄军撤出2014年以来所有侵占乌克兰的领土。因此,从当前情况看,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几乎已成定局。
当地时间9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图自外交部网站
当地时间9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图自外交部网站
机遇还是难题?——中国怎么办
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多以来,中国作为与俄罗斯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大国,其立场态度尤其引人注目。危机爆发之初,中国首先表示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其次声明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这一立场既坚持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尊重各国主权的一贯原则,又兼顾到了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了这一份宝贵的战略资产。
但还应该看到,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仍有不少人士对此抱有质疑和不解。比如,某些西方国家在战争爆发后,先是抛出“中俄密谋论”,后又蛮横威胁中国不得支援俄罗斯军用物资。但此后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出口俄罗斯武器装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美国多次串联西方盟友对华施压,同时在台湾问题上表现恶劣。
从国内来看,不得不说,大家同样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质疑我方立场,会不会脚踩两只船、结果落得两面不讨好;抑或认为,俄罗斯方面虽事出有因,但公然违背国际法,进攻一个主权国家,恐怕在这个问题上以对俄“划清界限”为宜。
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采取的立场,毫无疑问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在道义和原则角度也是站得住脚的。但同时也要指出,做出正确姿态只是第一步,还应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在国际场合践行该立场时,也需要足够的外交技巧,否则的确容易被一些不明就里者简单化地认为是和稀泥。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目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份战略资产。个别西方学者宣称中俄,只不过是美国战略压力下被“逼出来”的战略盟友,实际上同床异梦,这样的说法显然夸大了外来因素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间即使有着“共同的敌人”也未必就能做成相互信赖的朋友。比如,二战爆发前的欧洲,纳粹德国迅速崛起,而英法与苏联虽分处东西两线,面对安全威胁本有地缘上呼应的便利,却没能取得互相间的战略信任。英法寄希望能“祸水东引”,而这也间接导致了德国成功利用这种不信任赢得了单线作战的战略机遇,最终无论是英法还是苏联都付出了远高于30年代的伤亡成本,才最终战胜纳粹德国。
中俄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确实有第三国压力因素。但两个大国、尤其是相邻大国间的战略互信,非经年累月之功不能形成。这是两国间无数政治家、专家学者、留学生、民间友好人士多年共同努力才取得的。
其次,也应该清醒意识到,在这场起因复杂、延宕多年的冲突集中爆发后,即使中国谴责俄罗斯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行为,也根本不可能借此取信于欧美国家。大部分西方国家仍会以将信将疑的目光审视中国,甚至会要求中国加入国际制裁,切断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而采取此立场的后果就是,中俄关系将面临严重挑战,一代人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这就好比,人与人的交往需要长期相识相知,以诚相待,才能成为伙伴,而却能仅仅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反目成仇。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好坏都不会动摇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竞争方针。如果说一年前,国际关系学界还在争论到底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才是美国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那么现在俄罗斯在欧洲激战正酣之际,美国却在中国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上频频出手,丝毫不担心“两线作战”的问题。
由此可以确凿无疑断定,美国采取的是对中俄不分前后重点、且同时在不同维度全面打压的“双遏制”战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俄间亲近,不会让美国“误会”中俄“勾结”起来了因此威胁更大;中俄间疏远,也不可能因为我们的“自废武功”就做到取信于美国,使其主动减缓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多边主义正面临严重冲击、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更具迷惑性”
2022-09-24 10:09 金砖国家 -
王毅会见澳外长,澳方:澳中贸易双方受益,希维护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
2022-09-24 10:05 中国外交 -
日本在小行星“龙宫”样本中首次发现液态水
2022-09-24 09:30 -
海关总署:防止乌干达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传入中国
2022-09-24 08:11 -
中国代表:敦促有关国家停止对白俄罗斯单边制裁
2022-09-24 07:49 -
王毅会见布林肯: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
2022-09-24 07:22 观察者头条 -
王毅提出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四大疑问
2022-09-24 07:19 中美关系 -
英财长宣布减税等经济刺激措施,英镑跌至37年新低
2022-09-24 07:19 不列颠 -
美国新增感染46177例、死亡408例
2022-09-24 07:18 抗疫进行时 -
英国工党正研究:若赢得下届大选,就考虑废除贵族上议院
2022-09-23 22:56 不列颠 -
-
佩斯科夫:“公投”通过后,乌若试图夺回将等同于袭击俄罗斯
2022-09-23 22:21 俄罗斯之声 -
德国动物权利组织要求食肉男性“戒色”,激起公愤了
2022-09-23 21:59 -
外交部:要求柬方全力开展搜救,并抓紧核实了解有关情况
2022-09-23 21:07 -
“白俄罗斯不会宣布动员”
2022-09-23 20:18 欧洲乱局 -
王毅会见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
2022-09-23 20:08 中国外交 -
意大利9月25日大选,他们也将迎来极右翼政府?
2022-09-23 20:08 欧洲极右翼 -
“美国一直私下警告俄罗斯,别动核武”
2022-09-23 19:35 -
担心美国民主?马克龙警告...
2022-09-23 18:56 法国见闻 -
埃尔多安:靠联合国没用,要学我跟普京和泽连斯基打电话
2022-09-23 18:26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16“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5“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5“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9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4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