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里斯本丸沉没》导演方励:这是中国故事,不是英国人视角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12-12 15:00:16【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
1942年9月底,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号客货船押运1816名英军战俘从香港前往日本,由于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号途经舟山东极岛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鱼雷击中。沉船时刻,日军对着跳海逃生的英军战俘开枪扫射,200多名舟山渔民划着小舢板冒险救援,384名战俘得以获救。中国人的义举,让日军目瞪口呆,因为有了证人,他们不敢继续屠杀战俘,开始被迫捞人……
“里斯本丸”号
这段82年前发生在中国人家门口的真实历史,被当年的日本政府矢口否认,被盟军战俘后代遗忘,被英勇救人的舟山渔民说得云淡风轻。
为了“抢救”这段历史,“抢救”亲历者的口述,“抢救”历史背后朴实动人的情感,让这段中外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历史在大银幕上重现,制片人、导演方励耗时8年,资金链断裂时卖房筹钱,辗转中、英、美、加、日多国,完成了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方励(右)与营救盟军战俘渔民林阿根(中)
近日,方励与观察者网对话,谈了谈他一腔孤勇“打捞”这段历史的经历,也对网上的声音一一作出回应。
地球物理学专业出身、在地球科学和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取得商业成功的方励,曾成功打捞2002年“大连5·7空难”黑匣子,第一次听到“里斯本丸”号的故事,他就产生了责任感。
方励2016年带领其海洋科技团队精确定位沉船位置,2017年带领地球探测和海洋测绘团队验证了沉船的钢铁物理属性,同时获取水下三维声呐成像,确认沉船残骸属于“里斯本丸”号,2018年开始大规模寻访亲历者及其后人。每次去拍摄,他第一件事就是给对方展示沉船残骸的声呐成像。
今年9月上映至今,《里斯本丸沉没》豆瓣评分升至9.3,票房达4335万。“离回本还有十万八千里,不算宣发,也得1.5亿、1.6亿才能回本。”方励笑称,要奔着票房去就不能这样做电影,“但是《里斯本丸沉没》变成更大的价值,留给历史了。”
得知《里斯本丸沉没》将代表中国内地参评第9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原最佳外语片)时,方励很惊喜。
“负责选送内地影片的单位认同这是个中国故事,这是我最高兴的。”在他看来,这也是对质疑声的一种回击,“网上有人说我是‘英国人视角’,我不认同。不管电影里面的人是谁,故事发生在中国,是中国人在讲述,当年是中国人在施救,这就是个中国故事。”
方励(右)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幸存者丹尼斯·莫利
对于中国渔民所占篇幅偏少,方励解释称,这是留白的设计, “我们的英雄不要我们自己说,让别人去说,这是更聪明的做法。高潮如果拉长了就不叫高潮。”
他希望借助电影的传播力,让中国军民拯救盟军战俘、间接阻止日本人施暴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也想看看曾经否认暴行的日本政府今天如何回应。
从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下跪求排片、到卖房做《里斯本丸沉没》、再到计划拍马航MH370,方励一直被视为理想主义者,有人说,他在值得被看到的事上有一种“无所谓,我会出手”的气势。
方励认可这种形容,“对,我会出手,但我要有资源才可以。《里斯本丸沉没》这件事我干了,想拍马航MH370,但现在我没钱了,我要有钱我就拍。”
《里斯本丸沉没》制片人、导演方励 受访者供图
以下为对话实录:
观察者网:“里斯本丸”号沉没是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盟军战俘、施暴者日军、中国渔民等多方视角,为什么会选择将英军的经历作为主要线索来讲述故事?
方励:这与电影主题有关,电影不叫《东极岛大救援》,而叫《里斯本丸沉没》,所以线索就围绕沉船事件展开。它怎么沉的?遭遇了什么?船上都是谁?最后是谁来营救?盟军战俘是这艘货轮上的主要乘客,按照这样的线索走下来。
观察者网:中国渔民的救人事迹令人印象深刻,但他们在电影中出场比较迟,篇幅也不长,制作时是如何考量的?
方励:只有讲清楚“里斯本丸”号沉没的来龙去脉,把这1800多名盟军战俘遭受的地狱般虐待、屠杀、黑暗中的绝望做足,讲施救才有意义,这是举重若轻的原理。如果我完全站在弘扬中国渔民当年大义之举的立场上,就是另外一部电影了。
电影之前在青浜岛和庙子湖岛做了两场露天放映,当时我就告诉所有施救渔民的后代,“当你们看完这个电影,才知道先辈去救人时,这些盟军战俘经历了怎样的黑暗和绝望”,所以先辈救援的意义变得更重大,更像天边的一道光。
《里斯本丸沉没》在中国舟山东极岛上举行露天首映
我们的英雄不要我们自己说,让别人去说,这是更聪明的做法。高潮如果拉长了就不叫高潮,讲多了,尖峰就成了高台。要有反差,电影是留白的艺术,要留给观众去思考,我们不能自说自话,敲锣打鼓,这是有害的。既然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所有盟军战俘亲属、讲给全世界听,越少说,别人越感动,说多了反而把我们的先辈给弱化了。
我们去东极岛采访很多次,渔民的后代谈起此事都云淡风轻。他们觉得“不就是救了一些人吗?人家在海里逃生,遇到危险,我们去救一下,这不很正常吗”。所以,越云淡风轻地讲这件事,才越让人感动。
盟军战俘后代与林阿根老人
观察者网:据您走访调查,渔民们当初知道救的是谁吗?
方励:他们不懂什么叫盟军,光知道他们不是日本人,是被日本人追杀的人。
他人有难,我们伸出援手,这是中国人非常朴实的同情心,是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善良和慈悲。
还有一个细节,据参与救援的渔民陈永华回忆,当时海上有一大片人被北边的潮水冲下来。我们做了当年的海洋流场分析,沉船那天上午的海流是从北向南流,也就是说,中国渔民划着小舢板进场时,日本人还在开枪射杀战俘。小舢板划不快,日本人在海上可能打死了五六百人,这其中可能也有被淹死的,大多数是中弹而死。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贺嘉璐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良渚遗址群家底已摸清!“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发布
2024-11-22 15:40 考古 -
金额超1亿?王宝强被举报涉嫌欺诈登顶热搜,工作室回应
2024-11-21 20:56 明星那点事儿 -
国家文物局:石窟寺开放应保护第一,避免过度商业化娱乐化
2024-11-19 07:24 考古 -
金鸡奖即将揭晓,华语电影“三金”已洗牌?
2024-11-16 13:57 中国电影 -
良渚古城考古取得三方面新进展
2024-11-14 07:18 考古 -
“在全世界最需要李子柒的时候,她回来了”
2024-11-13 15:20 观察者头条 -
《好东西》,要不要看?
2024-11-12 01:05 中国电影 -
《前浪》番外篇聚焦老年照护:60岁女儿为父母打造“家庭养老院”
2024-11-11 13:45 -
看完这部纪录片,网友吵起来了
2024-11-08 13:49 观察者头条 -
“内事不决问张昭”,三国东吴重臣张昭墓被发现
2024-11-05 08:50 考古 -
范伟获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奖
2024-10-20 22:09 中国电视剧 -
“无论哪种兆纹为凶或吉,这些兆纹的出现基本上是可控的”
2024-10-20 09:29 考古 -
冯骥谈游戏成瘾性:做游戏要愿给自己小孩玩,才是合理的度
2024-10-14 07:11 -
900多万字!《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发行
2024-09-29 20:09 -
黄奕巴黎看秀,拍照时镶钻鞋子被偷了
2024-09-24 17:35
相关推荐 -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91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9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42最新闻 Hot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