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调查:讲解员讲了一路野史
● 今年暑期全国各地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因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资源有限,馆外讲解服务大量涌现,质量参差不齐
● 为吸引游客,许多非馆方讲解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大量穿插未经考证的秘闻、野史等内容,带来不良导向和社会影响;还有“晒宝式”讲解,一味强调文物价格,完全忽视了文物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三重价值
● 大量的不规范非馆方讲解还会扰乱正常的博物馆参观秩序,影响大部分观众的观展体验。因为非馆方讲解团体往往自带扩音器,不时大声讲解或指引游客,还会较长时间占用重要展品通道,易导致展厅拥堵
● 相关部门要引起重视,出台整治措施。博物馆馆方应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涉及虚假宣传等违规行为的非馆方讲解服务,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并要求第三方平台下架相关讲解服务商品或视频
“花钱网上找了个讲解员,讲得很没有逻辑性,而且还都是野史故事”“在省级博物馆当着一群小学生,讲解老师把云纹铜禁的出土时间都介绍错了,那场面相当尴尬”“没讲清楚我追问了一下,结果讲解员让我自己上网去查”……
今年暑期全国各地博物馆迎来游客高峰,部分热门博物馆更是人山人海,甚至一票难求。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其中,非馆方讲解引来吐槽不断。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博物馆讲解服务问题颇多:非馆方讲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讲解员音量扰人,还经常霸占展品前最佳观赏位置,影响看展秩序;还有一些所谓“野导”,不仅讲解内容漏洞百出,还把野史当正史,混杂着成功学、低俗黄段子,糊弄、污染观众。
有业内人士介绍,博物馆基本都提供官方讲解服务,这种通常比较规范和专业。然而,一些机构或个人以营利为目的,在博物馆内开展非官方认证的讲解或组织研学教育活动,且已显现出规模化发展势头,这严重影响了博物馆正常有序的运行,甚至其中还存在传播错误文化知识和意识形态的风险,亟待得到有效遏制。
正规讲解资源有限
致非馆方服务出现
“以前带娃参观博物馆,觉得订了门票就可以了,现在发现,得先搞定讲解。”
暑期过半,北京市民陈先生已经带着孩子去了多地旅游,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博物馆都是他们的首要游览目的地。陈先生说:“各地博物馆都有知名馆藏,带着孩子参观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通过文化熏陶让他爱上学习。不过,我和妻子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如果单纯领着参观,就是走马观花,很难触及深入的文化知识,所以我们通常会选择购买博物馆讲解服务。”
游览过程中,陈先生发现,大部分博物馆都会免费分发展馆或展品讲解手册,如果需要人工或语音讲解服务,则要靠“抢”。暑期博物馆本就预约难,好不容易约上了,到现场后往往发现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员早已被约完,讲解器也被租赁一空。
“有时博物馆门口会有看起来像导游模样的人,兜售私人讲解服务,我们也在展厅里遇到过那种一看就是私人讲解团的,因为看到过游客与这类讲解员发生过纠纷,感觉不太靠谱,所以没有尝试过。”陈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博物馆都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项目,有公益和收费两大类。以国家博物馆官网公布的收费讲解项目为例,2小时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精品讲解团收费标准是每人每小时100元,每团观众上限15人。
除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外,近两年,以博物馆讲解为经营业务的民间文化传播机构大量涌现,各种五花八门的讲解团穿梭在各大博物馆,还出现了不少以“导游”身份“接单”的个人讲解员。
记者以“博物馆讲解服务”为关键词,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大量此类商品,涵盖全国各大博物馆。以故宫博物院为例,2小时至3小时的讲解服务,每位游客的收费标准在158元至500元之间,每个团25名游客左右。以国家博物馆为例,每位游客的收费是188元至388元,讲解时间为3个小时,每个团大概5名至7名儿童,大人则被要求“只能远远跟着、不能‘贴得太近’”。
一些省级博物馆中,非官方机构的包团讲解费用则在300元至900元之间,讲解时间为2小时至3小时,节假日价格更高,包团费用和成团人数相关;拼团则每位游客80元,每个团的人数在6人至10人之间。大多商家表示,如需参观省级博物馆,可以提供订票服务。
除电商平台中有店铺提供博物馆讲解服务外,记者发现,一些不挂靠任何机构、冠以“导游”名号的个人也会在社交平台上“挂团接单”。个人讲解员的收费标准在每人80元至130元,讲解时间通常为2小时至3小时。这些个人讲解员接单有“程序化”流程:社交平台上私信了解、添加个人联系方式、付费报名、现场提供讲解服务。
虚假宣传招揽游客
喧哗占位影响秩序
在国家一级博物馆从事多年讲解工作的吴冰(化名)告诉记者,非馆方讲解的预约途径、宣传及付费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直接展厅拉客。非馆方讲解者在展厅直接询问并招揽生意,多以免费试讲5分钟至10分钟的形式吸引游客,并用现场转账的方式收取费用;其二,依托平台。旅行社和研学机构依托互联网旅行或服务类平台,发布以往展厅讲解的照片、视频和观众反馈,从而招揽游客,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收取费用;其三,建立公众号或聊天群。研学机构通过在其公众号或聊天群里发布研学课程,多以名师讲团、精品课程等方式吸引家长群体,并以拼团等形式进行线上收款。
吴冰介绍说,为获取商机,有的非馆方讲解或研学机构还使用虚假内容为其宣传造势,误导家长、学生及其他参观游客,如未经授权使用博物馆官方标志作为宣传材料。“具体做法可能是盗用博物馆讲解员的照片,或者在未经馆方允许的情况下,在其讲解介绍中贴上博物馆馆方讲解的标志,误导观众。我曾遇到过好几次,观众到展厅和我们说预约了馆方讲解,但其实是从第三方平台预约的非馆方讲解。”
此外,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大量的不规范非馆方讲解还会扰乱正常的博物馆参观秩序,影响大部分观众的观展体验。因为非馆方讲解团体往往自带扩音器,不时大声讲解或指引游客,还会较长时间占用重要展品通道,易导致展厅拥堵。
对此,不少游客也深有体会。“本想安安静静地看文物,结果馆内讲解声从来就没停过,环境太嘈杂了。”作为博物馆爱好者,来自河南郑州的李霞吐槽“博物馆越来越吵”了。“有一些非馆方讲解员全程扯着嗓门喊。尤其是大型优质展览馆内,总有人一边扶着挂耳话筒滔滔不绝,或直接扯着嗓子冲人群大喊,一边挤过人群并霸占参观展品的最佳位置,表情夸张且手舞足蹈。对博物馆这样的重要公共教育场所来说,这些做法无疑非常不妥。”
“有的非馆方讲解员还勾结‘黄牛’,造成一些观众预约不到博物馆门票,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业态,只有订了他们的讲解,才可以快速得到博物馆原本免费的门票。”吴冰说。
讲解质量参差不齐
大量夹杂野史秘闻
在吴冰看来,讲解是连接展品和大众的重要途径。通过引人入胜的讲解吸引观众走近历史、感受文化,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收藏、展示功能之外,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每个展览背后所含的知识量都非常大,讲解员就把这些内容提炼,把展览词转化为口语化语言,引导观众去了解展览以及展品背后的内容。”
那么,非馆方讲解能做到这一点吗?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非馆方讲解服务提供方都会再三保证服务质量,甚至宣称“比官方更详尽”“不听讲解等于白来”。然而事实上,由于目前行业缺乏准入标准,讲解人员鱼龙混杂,讲解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非馆方讲解内容不规范,存在意识形态风险。为了吸引游客,许多非馆方讲解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大量穿插未经考证的秘闻、野史等内容,带来不良导向和社会影响。一些研学活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懂装懂,用价格体现文物的价值等。”吴冰说。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各大博物馆中民间讲解员不少,他们为研学团和旅行团服务,讲解漏洞百出:首都博物馆一个研学团领队把“错金波斯文索耳鬲(lì)炉”读成了“隔炉”。故宫博物院内一些直播自媒体为了流量刻意讲段子,大谈秘闻、野史。
- 原标题:网上找的博物馆讲解员讲了一路野史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调查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白玉兰奖最佳男女主角公布
2023-06-23 22:20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不学习,关着门去讲东方故事,挺要命的”
2023-06-23 17:27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被问“配音表演”现象,段奕宏的回答亮了
2023-06-22 14:3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奈飞拍不出《三体》内核,但肯砸钱讲中国故事挺好”
2023-06-20 19:0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刚刚,奈飞版《三体》发布首个预告
2023-06-18 16:58 -
“香港人工很贵,超支超期就完蛋了,但是在内地…”
2023-06-17 17:4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舒淇是第一人选,不希望拍部女性电影去煽动性别对立”
2023-06-15 21:55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中国文博界泰斗孙机辞世,享年94岁
2023-06-15 12:35 考古 -
“我原以为电影都是好莱坞式的,后来发现…”
2023-06-14 16:14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为何没人看中文的?我们不应只追求内地几十亿票房”
2023-06-11 14:06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科幻电影周官方宣传片发布
2023-06-10 13:47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变革时代如何迎来幸福曙光?曹慰德:中国在走一条幸福的路
2023-06-07 14:06 -
数字赋能,全民共享!静安数字素养科普进校园!
2023-06-03 15:56 上海观察 -
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国际短片展映片单
2023-06-02 23:01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引发海外行业媒体关注
2023-05-26 15:15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白玉兰奖入围名单公布,《三体》《这就是中国》等在列
2023-05-26 10:45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布四个片单部分影片
2023-05-24 20:43 2023上海电影电视节 -
“西藏文化被中国政府保护的很好,我想举两个例子”
2023-05-24 09:50 文化 -
台政论名嘴郭正亮宣布退出民进党:道不同不相为谋
2023-05-19 14:51 台湾 -
无期!香港居民梁成运间谍案一审宣判
2023-05-15 10:33 国家安全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