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玉兰奖评委、知名编剧王三毛:不学习,关着门去讲东方故事,挺要命的
-
严珊珊.
最后更新: 2024-05-08 22:17:58【文/观察者网 严珊珊】《人世间》《狂飙》《功勋》《三体》《开端》《对手》……又是堪称“神仙打架”的一届白玉兰,两年共22部好剧入围,该如何“优中选优”,既体现业内认可,又符合观众期望,评委会面临不小的挑战。
6月21日,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知名编剧王三毛接受了观察者网等媒体的对话。曾凭借《山海情》《都挺好》提名最佳编剧的他,首次以评委的身份回归,集中看完22部入围作品后,他对现实主义佳作的涌现感到欣慰。
王三毛坦言,如今电视剧的创作环境比前些年好了很多,那些悬浮、狗血的作品已逐渐被抛弃,“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电视剧是给谁写、给谁看的”。
但他也表达了遗憾,“我们整体的电视剧发展水平还是偏低”,同行应该警惕跟风、雷同、求快、投机的心理,“庸俗、媚俗、人云亦云”是编剧永远的敌人,不要滑入这些坑里,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看到白玉兰奖设置海外电视剧单元,王三毛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他强调,认识差距很关键,目的就是赶上世界同行顶尖的创作,“你不学习,我们老关着门去讲我们所谓的东方故事,创作者没有新的审美发现,观众也没有新的审美体验,这个挺要命的”。
从1992年做电视剧到现在,王三毛坚信“单场戏的质量决定一部剧的水平”,年轻编剧拿剧本给他鉴定,他看三场戏就能大致判断出剧本成色。
但他也知道,在资方面前没有话语权的年轻编剧“很不容易”,还用了一个有趣的类比,“编剧行业就像NBA”,很多影视公司、平台不培养,缺一个好的得分后卫,就直接拿钱去买一个,想要速成,但编剧其实需要经历漫长的成长过程。
对于影视剧如今频现“高开低走”的现象,王三毛用自己的作品举例,坦言《山海情》结局不是他想要的,甚至觉得“烂尾”了,如果能给他更多时间,结尾一定会更高级。
他透露自己目前正在改编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上个月刚交了历时近4年写好的《生命树》剧本,笑称采风时正午阳光、总局也着急,“但他们知道我们要做一个好的剧,着急没用,不着急有用”,“好的剧基本都是专业的制作公司做的,不是平台做的”。
6月21日,王三毛在上海接受观察者网等媒体对话
以下为群访环节部分问答实录:
问:延期一年举行的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这次将两年的作品一起纳入评选,您从编剧的角度看,本届入围作品有什么新气象、新趋势?
王三毛:这个感觉还是挺强烈的,你能感觉到我们编剧同行在这几年的电视剧创作中都较着劲,都憋着劲。因为我们现在电视剧大的创作环境、创作方向比前些年好很多了,大家都很清楚我们电视剧是给谁写、给谁看的。所以我们在现实主义领域的这种深耕,其实就是每一位成熟编剧创作热情和才华的集中爆发。
从这两年爆款电视剧的布局来看,为什么能出现“破圈”、全民观剧的现象?其实就是编剧同行们的艰辛工作得到了市场和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专业同行的认可。
6月21日,王三毛出席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
问:前些年火热的IP剧在这两年相对沉寂,久未爆发的年代剧在剧集市场上大放异彩,你怎么看待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回归?
王三毛:我觉得这是必然(趋势),因为电视剧创作既是一个艺术创作,更是一个老百姓文化消费的产品。只有让老百姓认可,你的作品、你的生命力、你的影响力才会越来越大。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对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有热情,其实是市场主流。过去那些悬浮、狗血一些的作品逐渐被观众抛弃,那种创作的前景越来越差,反倒是现实主义题材,它能切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沟沟峁峁,能切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你写他们,让观众在看电视剧时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感受到自己相同的生活经历,他有感地去接受、去观赏,就奠定了整个市场的一个基本状态。
问:最近出现了一种趋势,一个题材好了以后大家蜂拥而上,比如大家看到年代剧、刑侦剧、悬疑剧脱颖而出,类似题材就扎堆出现,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三毛:结合我自己的经验谈一点感受,我在创作上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首先,“庸俗”“媚俗”“人云亦云”的创作,作为一个成熟、优秀的编剧,这是你永远的敌人,你永远要提醒自己,不要滑入这些坑里,你要清醒,保持清醒。
我看了这些入围电视剧后,心里其实也是挺遗憾的,就是我们虽然有很好的优秀的电视剧,但是我们整体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线还是偏低的,这其实是给我们行业从业者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我们既然能做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为什么不能整体往这个方向去做?
这就是刚才你说的跟风、雷同、求快,有这种投机的这种心理,这对创作来说是一个打击。你(应该思考)怎么样在创作中,通过你深入生活,通过你的生命体验去找到独特、新的审美发现,这对当前的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如果我们整体制作质量上去了,我们不但会形成一个高原,还会冒出更多高峰,它的基数可能决定了会有多少爆款,也就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喜欢看的电视剧。
问:您提到自己作为资深编剧,可以坚持底线,但现在有一些年轻编剧需要面对市场、投资方、播出平台的压力,他们首先有生存需求,有人会觉得自己想坚持的艺术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都被合作方磨平了,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对这些年轻编剧有什么建议?
王三毛:我们年轻编剧确实太不容易了。因为编剧行业它有点像NBA,我不培养,我缺一个好的得分后卫,我就直接拿钱去买一个,它需要速成、需要迅速提高他的战绩。那么现在我们很多影视公司、平台在制作一部剧的时候,也有这种“拿来主义”,他不培养,但编剧这个行业,它需要漫长的成长过程。
电视剧这种产业,它和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允许失败,没有人愿意做一部市场不确定的产品、项目,那么这对年轻编剧的要求就极高,要么你就一炮而红,要么你可能就被淹没。
所以我对年轻编剧的期待就是“你想好了,你是不是要做这个职业编剧”,这个特别重要,当你树立了一生就做这一件事的目标时,你可能就会找到方向。这个方向很简单,就是坚持,就是不断地去磨刀,等待那一个机会。
我们走到现在,其实都经历过那样一个阶段,我也是从基层作者走到现在职业编剧的位置,我特别有这种感触。我们希望会有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个职业,这个职业真的是很美妙,一旦你真的融进去了,你就知道这个职业它非常美妙。但是它又是一个非常艰苦、非常不容易的职业,想好了那就得义无反顾,就得坚持,也许这个机会很难到你头上,但你努力了,你把自己武装好了,机会是会有的。
- 责任编辑: 严珊珊 
-
导演陈英雄出任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主席
2024-04-29 15:18 -
网络短剧,如何才能成为中国文化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26 11:58 -
知名女星演唱会全场喊退票?官方回应
2024-04-21 15:31 -
热搜第一!黄子韬就不当言论道歉
2024-04-21 11:51 -
真相?危害社会的毒瘤——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25年特稿之五
2024-04-19 09:06 反邪教 -
清明假期第一天,一组数据看出行新特点
2024-04-04 12:13 -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揭晓
2024-03-22 10:45 考古 -
民进中央:建议加大教育捐赠的税收减免力度
2024-02-28 15:48 -
近3000件文物首次亮相!殷墟博物馆新馆下周开馆
2024-02-19 14:05 考古 -
原来年味在这道文化大餐里……
2024-02-11 22:17 -
“苦恼的不是图案不够多样,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太过于丰富”
2024-02-11 07:27 春晚 -
“我代表泰国人民,向所有中国游客发出最诚挚的邀请”
2024-02-01 14:34 -
我“嘉”年货带回家,亲戚家的小孩都馋哭了
2024-01-30 11:22 爱申活·暖心春 -
何立峰: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2024-01-29 19:00 -
书生在官场的365天,建了座“不网红”的图书馆
2024-01-27 14:31 观察者头条 -
去年国外撤回大量中国学者论文,教育部:开展高校撤稿论文自查
2024-01-04 15:46 -
这次,他们要为“男声”正名!
2023-12-29 13:03 -
破译一个字奖10万元的甲骨文“悬赏令”,公布第二批获奖名单
2023-12-02 22:52 -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考古取得新突破
2023-11-29 11:30 考古 -
7名干部集中轮训期间到私企内部食堂违规吃喝,官方通报
2023-11-10 11:40 廉政风暴
相关推荐 -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