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文玲:只要能摆脱这两大约束,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高于国际组织预期
更何况,所谓“市场”不单指商品市场,还包括物流市场、贸易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乃至数据市场、碳交易市场。我认为,如果将这些不同市场都考虑在内,可以说中国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
中国市场不仅存量巨大,增速也颇为强劲,年均增长7%到8%。照此速度,截至2035年,我国的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000万亿以上。我想,中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红利。
第三个优势是“超大规模制造业体系”。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1.4万亿,2013年到2021年间年均增长6.4%。比起去年,2023年制造业还会有较大的回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的高阶化、现代化步伐在加快。近十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年均增长11.6%,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9.2%。
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八大战略性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图源:人大重阳)
近年来,中国的部分产业链、供应链转移,但仍然保持了中间品贸易的优势。比如,苹果公司将部分制造业产业链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国,但仍有25%的中间品来自中国市场。
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强弱与稳定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国竞争的胜负。所以,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我国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的最高值为32.67%,现在回落到26%点多,回落了6个百分点。根据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在2035年之前,我国制造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不能低于25%。我认为比重比25%稍高一点会更好。
2023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四重压力:其一,美国的遏制打压;其二,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及其与周边国家的比较优势递减;其三,关键核心零部件等短板尚未补全;其四,当今国际贸易对中国市场的进口需求在收缩。这会给我国的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带来很大挑战。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优化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集成、产业配套体系和中间品的竞争力方面的大幅进步,中国有能力应对上述挑战。
第四个优势是“超大规模人力资本”,这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这四大优势是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的基础性支撑,同时也是使中国保持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对世界投资者吸引力的关键。
我的第四个观点是:中国的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赋予中国以强大的“软实力”,为中国提供了“硬实力”之外的另一重底气。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至今、不曾中断的文明,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文化的丰厚滋养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2021年3月22日,习主席在福建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曾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注定了中国一定能和平崛起、成为可亲可敬可爱的大国与强国。
中国文化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当前国际舆论场的博弈和交锋,很大程度就是话语权之争、叙事能力之争和舆论引导能力之争。所以,中国智库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的话语和叙事体系,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使世界能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这是中国智库的历史责任与担当。
在这方面,我认为,人大重阳研究院、外文局的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一些其他智库走在了时代前列,发挥了重大作用。
刚才谢锋部长谈到了“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旗帜下,互联互通将通过提高经济的连通性,使世界经济保持强大的动能和动力,进而改变世界的命运。现在,“一带一路”已建成一些标志性的项目,比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铁路、蒙内铁路和一些机场、港口等,这些工程已经让世界为之震撼。但是,我们的舆论宣传还没有让世界真正听到。
中老铁路(图源:新华社)
去年11月,我到新加坡参加会议,泰国国家研究院“一带一路”中心主任在会上对泰国的铁路和中老铁路做了比较,称前者已是“历史文物”,后者则是现代化的产物。他的发言非常有说服力。所以,诚如王文院长所言,我们要学会利用外国的智库和名人、名嘴来宣传介绍中国、使世界读懂中国,这是至关重要的。
在新形势下,中国智库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对外宣传好、展示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文明交流,展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前景,让世界能够信服中国、认同中国、与中国形成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在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智库要成为理论的创造者、舆论的引导者、政策的设计者、国家战略的探索者、国际交流的贡献者。这是中国智库的历史责任。
谢谢各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被绿媒炒作为“统战食品”后销量大增,商家呼吁理性消费
2023-01-19 07:48 观网财经-消费 -
国家医保局:已给出很大诚意,不会再就Paxlovid举行专门谈判
2023-01-18 18:40 -
祖木热提·吾布力当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2023-01-18 18:23 -
盛普股份IPO:保荐机构控制的公司突击入股,是大赢还是小赢?
2023-01-18 18:21 观网财经-金融 -
全国统筹首年,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跨省调剂2440亿
2023-01-18 16:08 养老与社保 -
外汇局:近期境外投资者持续恢复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
2023-01-18 15:08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2022年四季度房地产业GDP同比降7.2%
2023-01-18 10:12 观网财经-房产 -
人口负增长时代到来,如何影响房地产等行业?
2023-01-18 09:31 观网财经-消费 -
央媒聚焦“经济答卷”: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2023-01-18 08:28 中国经济 -
31省GDP增速目标确定,还强调了这两点
2023-01-17 19:05 中国经济 -
半导体供应链珂玛科技将IPO上会,部分主要原材料100%依赖境外
2023-01-17 18:55 观网财经-金融 -
AMD“地基”上的国产CPU,业绩为何大幅波动?
2023-01-17 18:28 观网财经-科创 -
小鹏汽车开年调整售价,最大降幅达3.6万元
2023-01-17 15:12 观网财经-汽车 -
京东:3年新增28万员工,将提升基层员工福利
2023-01-17 14:0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暴雪中国:与网易顺延谈判失败,将于1月23日中止国服
2023-01-17 13:5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15层楼全部提前退租,腾讯回应:办公楼宇的正常调整
2023-01-17 13:3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名义增长5.0%
2023-01-17 10:12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家统计局: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3.0%
2023-01-17 10:06 中国经济 -
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
2023-01-17 08:16 观网财经-海外 -
应对美国科技脱钩,中国要下定狠心做这件事
2023-01-17 07:27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19“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6“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7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最新闻 Hot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
美防长称日本是“前线”,日媒急了
-
美国两党拿出对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级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