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挺过多次重大冲击的美国经济,正陷入最难解的困境
最后更新: 2025-02-04 10:18:35为什么那时就可以搞大力度紧缩?这是因为美国货币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008年之前美国货币体系算是跟随经济增长,自然地增大,美元价值较为合理。之后,美国货币体系、美元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异。
之前美元也有过挑战,如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数量有限,而美元数量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而大幅增长(欧洲经济也用美元,放大了银行体系中的海外美元数量),35美元换1盎司黄金的“挂钩”本就极不合理。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是自然的,不是灾难,也不算是美国赖账,反而放开了手脚。1980年代美元体系规模还不大,大幅加息社会可以接受,利息总额不是那么可怕。
看2008年之前的世界,会感觉美元比较值钱。非常知名的公司,几十亿美元就是天价交易,富豪有几十亿美元就是顶级的。百亿美元能难倒经济规模不小的国家,韩国1998年金融危机还找中国借钱。
现在顶级富豪都上千亿美元了,公司买GPU卡都上百亿美元,不少国家外汇储备几千亿美元。如果加息到20%,美债36万亿对应7万亿美元利息,过于离谱了。
这说明,美元现在非常“水”了,这不是经济规模自然增长的结果,而是美联储“量化宽松”操作出来的。但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之后美联储的主要威力就是“大放水”。美联储搞紧缩,就束手束脚,顾忌很多,怕GDP崩、怕美股崩,特朗普放话说他最懂利率,让降息。美联储2022年以来的紧缩,只是大放水之后一点点的回调,有些东西永远回不去了。
现在全球认识还不是太深,依旧沿着旧有逻辑对美联储的动作非常关注,不停解读加息降息,弄得阵仗很大。现在各国就应该果断判断,美联储疯狂释放流动性可以,但是真正地紧缩回收流动性已经不可能了,流动性的魔盒已经打开!
美联储现在搞的,只是“假紧缩”没有大幅紧缩的诚意。美国市场上还是资金泛滥,没有对应真实的经济增长,是为了应对危机而一次性释放出来的,而且占据了主要部分!
也就是说,在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还算“老实”,与实体经济是挂钩的。在2008年以后,美国货币体系,与实体经济脱钩了!一些美国经济现象,如果用实体经济来观察,是不可理解的。但如果用货币现象来解释,就很自然。
如华尔街操纵比特币,MicroStrategy发债融资买比特币市值破千亿美元,特朗普发币割韭菜,这与常规经济毫无关系,就是流动资金在追逐所谓的“价值”。虽然加密货币炒卖与GDP无关,但它确实能吸引社会资金。比特币在2008年之后兴起不是偶然,其诞生与膨胀正是因为美元体系过度膨胀。
美国股市从2009年起超预期增长,纳斯达克从2009年最低的1268点,翻了快16倍。主要上升动力,就是美元体系膨胀造成的货币泛滥。美国上市公司从膨胀的货币经济体系中,赚取了越来越多的营收与利润,充盈的炒作资金,还能将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公司顶到40倍-100倍的极高估值。
这放在2008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从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而美股却表现惨淡。2000年科网股泡沫,当时上市公司的估值非常高,但崩得也特别厉害,美联储没去救市,导致纳斯达克指数从5048点大暴跌到1100点,跌了78%。美联储那时还比较“有原则”,股市也没那么重要。
现在美股的重要性超乎想象了,美国人与美国政府的资产、财政、退休金、消费情绪都与之密切相关。哪怕30%的下跌,可能都无法承受,会导致经济系统的崩溃。一些美国公司进行了“回购注销”操作,推高估值、撑住市值。全球有一些人相信“美股永远涨”。
2025年1月24日,全球市值最大的1万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为115.8万亿美元,而美国上市公司总市值61.33万亿,占比超过一半。市值前20的公司,美国有17家,三个例外是沙特阿美、台积电、腾讯。
市值前100的公司,中国大陆11家(腾讯、工行、茅台、农行、阿里、中移动、建行、中石油、中行、宁德时代、拼多多),英国5家(阿斯利康、林德工业、壳牌石油、汇丰、ARM),法国4家(LVMH、爱马仕、欧莱雅、施耐德电气),德国3家(SAP、西门子、德国电信),瑞士3家(罗氏制药、雀巢、诺华制药),印度2家(信实、塔塔),荷兰两家(ASML、腾讯大股东Prosus)。另外还有9个国家与地区各有一个,日本丰田、韩国三星、台积电、沙特阿美、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丹麦诺和诺德、西班牙Inditex集团、阿联酋国际控股。美国在前100大公司中有61个。
这并不能说明美国的强大,只能说明美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惊人。除了少数真有全球竞争力的公司,美国大公司主要靠美国市场的高利润,以及美股市场的高估值,进入全球市值百大的。如美国保险公司市值1.7万亿美元,其中最大的是联合健康集团(该公司CEO被枪杀),在美国名声不佳。
这些美国上市大公司,最高经营目标是股市市值,日益走向金融化。例如近年来美国股市上涨的重要招数是“回购注销”,苹果公司从2012年起投入了超过6000亿美元回购股票,注销了42%的股份。通过回购注销,利润不变每股利润也能大涨,回购直接拉升股价、震慑空头、提升估值。苹果市值极大,利润也不增长,市盈率却超过40倍。
美国标普500公司,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营收是国际业务,全球化程度较高。但是,除去偏重国际业务能源、原材料、互联网大公司,主要的上市公司还是以国内业务为主。美国公司以服务业为主,国内营收越高,对社会的压力越大。从美国家庭财富分布来看,美国一半家庭的收入,几乎都被这些公司赚去了。
美国家庭财产分布状况可谓触目惊心。2024年,底层50%的家庭在上图中几乎看不见,人均资产很少,有时总财富甚至是负数。这些人就是中国网友发现的,需要打几份工维持生活的劳苦大众。一半美国人生活水平不如中国普通人是可能的,生活开支大,赚钱应付开支的压力很大。
排50-90%的家庭,40%的人口占30%的财富,每人大约30万美元财富,国际上算不错。这是美国消费者的主体,基于财富效应敢于消费。但普遍有生活开支大、被迫高价消费的现象,抱怨不少。普通美国人认为,需要100万美元(养老金账户)才能安心退休,而且数字正越来越大。这些人与中国城市较为富裕的普通家庭感觉接近,生活方便程度差一些。
排90-99%的家庭,每人有约200万美元财富。排99-99.9%的家庭,每人有约800万美元财富。顶部0.1%的人,每人有7000万美元,是亿万富豪群体,也是美国资本家核心群体,掌握了社会核心资产,主要兴趣是资本增值。
从这个财富分布图来看,约90%的美国民众与中国网友“对账”会有些崩溃。美国经济模式,就是基于人群的分化,少数顶层将多数人视为财富工具,用各种办法炮制,创造了全球最高的GDP,和数量最多的前100大市值上市公司,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痛苦。
但是,要实现这样的模式,还需要强大的实力,并非只是对底层残忍就可以,美国经济“高度垄断”的特征是根本。
美国名义GDP最近4年增长了35%,从2020年的21.37万亿增至2024年的28.78万亿美元,比疫情前的增速轨迹还更快了。这样的GDP数值,体现了美国经济的两大特色:一是高度垄断,二是低效。垄断符合人们对美国的认知,低效需要解释。
美国大公司对市场地位的目标,就是实现高度垄断。达到了高度垄断,就能有很高的利润空间。高度垄断还有一个意外的效果,就是低效。美国的低效,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效率低、收入更低不同,美国人干活效率低,但是工资在全球算非常高。
美国经济为了一些目标,会故意牺牲效率。如码头工会阻止自动机器提高作业效率,基建工程也故意放低效率,慢吞吞干,干活的人和公司按时间算收入反而更高。
通过低效,美国社会创造就业有一定优势。很多企业招一堆人,其实没必要。裁员的时候,也可以狠狠裁,马斯克把推特员工裁了80%还一样运转。不少公司都莫名其妙招了些作用不大的人,特别是DEI多元化。美国工厂、基建效率低下的案例不少。
为何美国企业低效还能活下来,不少利润还不错?这就是高度垄断的效果。达到高度垄断,有的是靠科技水平高、市场运营模式好,但关键的还是各种垄断霸权招数。美国特别重视垄断生意,竞争起来不是自由市场思维,根本不讲公平,而是用国家力量打击对手。中国公司成威胁了,就重点打击,不让进美国市场是最基本的手段,此外还有很多黑招。
中国全球竞争力非常强,才抗住了打击。别国的公司,如果成了美国黑势力的眼中钉,能抗住的有几个?《美国陷阱》说了阿尔斯通的事,日本公司也有不少被整的。以前根本不说这些,而是卖力宣传自由竞争。现在全球都认识到,美国大搞霸凌,让美国公司占领全球市场。
美国内部市场,口头说开放,有威胁的立刻以“国家安全”名义封杀。内部利润丰厚的市场,会有寡头去垄断。大公司会有政客、律师、法规作为“护城河”,根本不是自由竞争,有威胁的会有各种恶心的手法收拾。
美国公司创业起手就敢搞全球模式,要求别国市场对它开放。别国人才也跑美国创业,全球公司要在美国搞。在本国搞全球业务,是真搞不起来,只有中国例外。以前欧洲日本也可以,是冷战特殊时期。美国一家独大后,就不让搞了,吃相难看起来。只有中国有能力去打破美国霸权垄断,欧洲日本都有人看出来了,想借力。
美国大搞垄断招数很多,政府、政客、资本、产业、传媒互相配合,非常值得分析,是世界经济史上搞垄断集大成者。垄断了就开高价,有高利润。垄断了也可以低效,服务非常糟糕,很多怪现象。
美国名义高速增长,美股市值增长更快,就是“低效+高度垄断”的现象。低效导致制造业灾难,代表性企业波音、英特尔都是失败的巨头。但是服务业的低效反而有利于经济指标增长,花钱多办事少,民众不得不花钱“享受”服务,不停折腾,美国医疗业是典型。
还有不少服务业也是低效高价,高度垄断开高价利润可观。在GDP结算体系中,服务业开高价有利于数值增长,比搞生产、提升效率要容易得多。这都是经济“金融化”的迹象,实际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重要了,民众感受越来越差。但是公司利润、股市市值、GDP等数值表面上还行,民主党拜登政府自我感觉良好。
与中国公司相比,美国公司靠产品性能“正面竞争”的能力并不强,甚至可以说非常弱。一个个领域算过来,“对账”的结果,美国公司的能力强的真不多了。但是,美国政府拿出高度垄断的恶招,不讲自由市场了,用关税、贸易壁垒、制裁等种种手法打击对手。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经济竞争力大幅下滑,走上了邪路,过去冠冕堂皇的说法都不要了。特朗普甚至要扩张领土,彻底不要脸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硅谷有种常见病,认为圈外所有创新都是作弊得来的”
2025-02-02 21:01 观网财经-科创 -
OpenAI新模型价格骤降,整体性价比未能超越DeepSeek R1
2025-02-02 16:32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和DeepSeek联手,硅基流动首发被挤爆
2025-02-01 18:23 观网财经-科创 -
英特尔也加入了:针对DeepSeek进行深度优化
2025-02-01 15:21 观网财经-科创 -
韩国股市补跌:内存芯片巨头暴跌10%
2025-02-01 14:28 观网财经-科创 -
2024年末银行理财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超20万亿元
2025-02-01 13:27 金融观察 -
苹果折叠屏要来了?库克称手机创新远未结束,还提到DeepSeek
2025-02-01 12:01 观网财经-科创 -
-
苹果最赚钱的一个季度,在华收入却遭滑铁卢
2025-01-31 10:56 -
星巴克第一财季同店销售下滑4%,中国同店销售下降6%
2025-01-29 13:40 观网财经-消费 -
英国监管机构考虑调查亚马逊和微软云服务
2025-01-29 13:34 观网财经-海外 -
高盛警告:避险基金已开始撤离对美国科技股的押注
2025-01-29 12:43 观网财经-海外 -
阿里云发布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2.5-Max
2025-01-29 10:54 观网财经-科创 -
美国科技股收复部分失地,昨夜中国资产大涨
2025-01-29 10:53 观网财经-海外 -
去年净亏118亿美元,波音放弃制定2025年财务目标
2025-01-29 10:44 -
DeepSeek掀翻美股,凭什么?
2025-01-28 18:44 -
制止餐饮浪费!市场监管总局指导行业协会和外卖平台发出倡议
2025-01-28 18:22 观网财经-消费 -
雷军、余承东开车时直播被封,抖音回应
2025-01-28 18:1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传苹果寻找董事会新成员,库克有望接任董事长
2025-01-28 18:16 观网财经-科创 -
迅雷斥资5亿元收购虎扑
2025-01-28 18:13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82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55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60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评论 60“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