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经:ChatGPT引爆又一波AI热潮,什么人需要恐慌?
最后更新: 2023-02-10 08:40:05有点意外的是,实际大突破到出圈的却是LLM,这次人工智能热潮就是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飞跃进步引发的。
“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具有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以用来解决自然语言处理(NLP)问题。它使用注意力技术来聚焦模型中每个符号的输入序列,从而可以捕捉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而无需显式地定义特征或构建特征提取器。此外,Transformer模型利用并行化,避免了传统序列模型(如递归神经网络)时需要等待前一步执行结束才能开始新一步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计算速度。”
上面这段是ChatGPT介绍的LLM技术关键:Transformer模型(这类常见概念介绍它不忽悠)。意思是说,Transformer训练和计算有利于并行加速,这样可以引入几百亿个参数的大模型。以前的语言模型,如“循环神经网络”(RNN,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参数不能太多,训练样本也多不了,“需要等待前一步执行结束才能开始新一步”,例如RNN将推理结果当作下一步推理的输入(这就是“循环”)。不方便并行,训练就慢,大模型训练需要的时间太长,没法用。
2015年底,谷歌收购最有可能做出通用人工智能的Deepmind,风险投资家Sam Altman(后来的OpenAI CEO)和马斯克等不少科技圈的人对此不满,于是共同投资成立了OpenAI。和Deepmind一样,OpenAI也开发了游戏AI,据说在Dota2项目上达到了人类水平。但真正取得大突破的还是2020年的语言模型GPT-3(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前面还有GPT-2和GPT-1。
GPT-3的开发思想就是把整个互联网的知识都当成训练素材,做出几百亿个参数的超级大模型,看能训练出什么。语言模型的训练目标很简单,就是把一段话作为输入,“预测”后面最可能出现的词,以此类推,最后输出完整的对话或文章。
GPT-3似乎学会了整个互联网上的所有知识,鉴于许多程序员将代码放到了网上,GPT-3甚至学会了写程序。微软收购的Github开发了Copilot等辅助编程工具,机器编写的代码量占比逐渐上升至30%-40%,以至于程序员们一边使用辅助编程工具,一边默默忧虑自己何时会被AI取代。可以说,GPT-3使整个IT业界为之震撼,不过由于使用门槛相对较高,所以没有“出圈”。
随后,OpenAI在GPT-3的基础上开发出“GPT-3.5”也即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上线,并迅速火出了圈。相较于GPT-3,ChatGPT的关键优势在于人工优化——GPT-3肚里有大量干货,但不擅长理解人的对话,需要“懂行”人士的引导才能输出有效内容;OpenAI则经过了大量人工测试,人工对不对劲的反馈进行训练修正,用有点意外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业界习气是让机器干活,少搞人工操作)。
经过这一关键优化,聊天机器得以从专业人士才能用的GPT-3,进化成普通人也能欢快聊天的ChatGPT!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业界内外的大量用户纷纷注册,踊跃“调戏”ChatGPT,月活用户数在短短2个月内轻松突破1亿。作为互联网产品,这是现象级的。事实上,ChatGPT让人们首次意识到,AI也能直接成为互联网产品。
现在,LLM已成为互联网公司新的“必争之地”。微软宣布,Bing搜索引擎、Office套件等全线产品都将引入ChatGPT,对OpenAI增加投资100亿美元(之前投了10亿美元,有优先权)。
谷歌和百度也都计划推出竞品。据彭博社1月30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百度公司计划在3月推出与ChatGPT类似的聊天机器人,并将之嵌入搜索服务。
谷歌更是不得不行动了——员工都让ChatGPT写关于谷歌裁员的诗了,写得很有意思。谷歌对前OpenAI员工2021年创立的公司Anthropic紧急投资4亿美元,后者的聊天机器人Claude有520亿个参数的模型,还在内测,尚未公开。值得注意的是,前OpenAI员工之所以创立Anthropic,就是因为他们认为ChatGPT商业化严重,输出内容的正确性有严重缺陷。
关于谷歌裁员的诗,“作者”为ChatGPT(作者供图)
以上是ChatGPT简略的技术原理和发展历史。其实AI的原理并不难懂(希望一些技术名词没有造成理解困难),主要还是得实际干出来,Show me the code,这就需要海量的技术细节和投资。
Jacob Browning 和Yann LeCun论AI和语言的局限性(作者供图)
为了超越ChatGPT写文章的层次,笔者还想从“AI哲学”层面进行一些深入的探讨。近日,杨立昆作为Meta首席科学家表示,就底层技术而言,ChatGPT不是多了不起的创新,主要是在产品层面设计组合很好,才被视为“革命性产品”。这一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其AI哲学观——早在ChatGPT上线之前,图灵奖得主杨立昆(Yann LeCun)和研究AI哲学的Jacob Browning就在Noema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了AI语言模型的重大缺陷:
“这些系统只会有浅层理解,永远不会有人类的完全理解能力”
“放弃所有知识都是语言学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知识中有多少是非语言的”
“只由语言素材训练的系统永远都不会接近人类智能,即使它训练到宇宙毁灭都不行”
杨立昆说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和ChatGPT聊一阵子就明白了。笔者的感觉是,机器“查找资料、泛泛聊天”能力已经超过了所有人类。但是,如果将聊天的标准上升,考察真正的智慧,那么ChatGPT将很快露出破绽,其后续版本(如将知识引擎从GPT-3升级到GPT-4)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再往深里说,这涉及哲学层面的语言之思。海德格尔怀疑,我们也许并不能从日常语言经验中获得获得本质洞见,而毋宁只能获得一种虚假的可理解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不能直接等价于知识,知识还需要人的感官与情感作为支撑。
哲学性地说,人类在以语言表述知识时,有两种状态:一种是真正的智慧,也就是在对知识融会贯通、彻底理解之后,做出有条理、经得起盘问的表述;另一种是“人云亦云”,也就是不假思索地复述他人的说法。例如,对“中国2022年GDP是121万亿元”这一知识,绝大多数人只是能以不同形式复述这句话,但对于GDP这个名词的理解都是糊涂的、经不起盘问的,整个体系的相关知识接近于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高福团队:北京新冠疫情高峰未见新变异株
2023-02-09 15:12 抗疫进行时 -
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AI做到了
2023-02-06 08:18 科技前沿 -
量子通信网络更近一步!我国科学家实现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
2023-02-05 11:11 -
“中山大学极地”号顺利完成渤海冰区试航
2023-02-04 07:22 中国精造 -
疫情三年,科学主义输了?技术进步了吗?
2023-02-03 07:19 -
西工大翼身融合大型客机缩比试验机试飞成功
2023-02-02 09:18 航空航天 -
“悟空”即将问世,国内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亮相
2023-02-01 13:44 科技前沿 -
WHO:新冠疫情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1-30 19:43 抗疫进行时 -
第二届“天宫画展”:航天员展示钱学森像
2023-01-21 13:41 航空航天 -
兔年送祝福 玉兔二号照片上新了!
2023-01-21 13:07 节日谈 -
2022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新冠突变免疫逃逸机制入选
2023-01-20 10:15 -
我国科学家新发现挑战天文学经典理论
2023-01-19 06:47 天文 -
国际研究团队用激光成功引导闪电放电
2023-01-18 09:41 -
韦布望远镜首次发现系外行星:41光年外,直径为地球99%
2023-01-16 08:27 -
中国香港航天科技集团将与吉布提合作建太空港
2023-01-14 10:02 航空航天 -
外媒称中国疫苗与辉瑞比效果不佳,中方驳斥
2023-01-13 16:15 中国外交 -
-
英特尔推出多次延期的处理器,中国“五朵云”到场支持
2023-01-12 23:59 观网财经-科创 -
“芯片卡脖子要紧,软件卡脖子一样要紧”
2023-01-11 15:29 观网财经-科创 -
我国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第二批科学与技术成果发布
2023-01-11 14:19 航空航天
相关推荐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72“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54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101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15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8最新闻 Hot
-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
乌克兰央行行长:考虑放弃美元
-
美联储:就是不降息
-
法方证实:至少一架阵风战斗机被击落
-
特朗普:愿意出面
-
“敌人哀嚎,印军引以为傲5架战机,化为灰烬”
-
“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去世,享年88岁
-
戴维·珀杜宣誓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特朗普出席就职典礼
-
教皇选举首轮投票结果出炉:是黑烟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