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洛闻:国安法一周年,看看英国留下的“政治部”还怎么作妖
在政治部配合下,港英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宣传委员会,并在英国成立了“香港心战室”(Hong Kong Working Group),专门负责舆论宣传,通过政府文件、媒体采访、新闻报道,采用焦点放大等手法系统地将这场反抗运动描述为“暴乱”和“恐怖主义”。而港英政府镇压“暴乱”的主要对象也是左派报纸和学校,从而彻底剥夺左派的话语权,将“左派”、“中国”、“文化大革命”、“古拉格群岛”和“共产主义恐怖政治”等等联系起来,描绘出一幅恐怖的政治图景,制造出恐怖的心理效果。
港英政府的“洗脑赢心”工程彻底改变了香港人的深层意识和心理结构,形成了港人对“左派”、“共产党”、“大陆”、“社会主义”的极度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理与内地逃往香港的国民党达官显贵、大资本家和知识分子的“仇共”心理相呼应,使得“恐共”、“仇共”成为香港社会的基本民情。
再加上港英政府采取“行政吸纳政治”策略,成功地团结了上层华人精英,香港社会形成了对内地的排斥心理,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更增添了对内地的优越意识,不愿意香港回归。这成为今天困扰香港政治的深层原因,港英政府蓄意设计的社会撕裂,到今天仍然如伤口一般使中国不断失血,政治部在其中的爪牙角色,也注定了它的结局不会光明。
后来发展至1980年代,政治部包括文职人员在内有3000多名人员,架构也逐步完整,当时香港人口不过506万。“反共”成为政治部第一要务,彼时在香港只要是与公职有所瓜葛的职务,就任前都要通过政治部的“品格审查”。出身“左校”,与内地联系多,或者是表露过左倾言论的人,不可能走通警校、政务官、政府雇员等发展路线,左派的话语权、生存权、发展权受到了系统性歧视和剥夺。
鼎盛时期的政治部首长由6名宪委级官员(一名警务处副处长、一名警务处高级助理处长、一名警务处助理处长和三名总警司)组成,1990年前分为行政、支援及行动三大部门,辖下再分A至H共八个小组,负责内部保安、保护特工、政治审查、由政府部门、工会、社团、街坊会、学校到社会各阶层组织的调查、反间谍及情报收集等。
1991年,政治部的A至H组八个小组编制改为S组及G组两大组别。负责行政及支援的A、B、C、G组改为G1、G2、G3,主要负责审查工作,而原有做情报评估的C组剔除政治部,改纳入警队,不再涉及国安工作。最敏感的行动部D、E、F、H组改组为S组,主要对外国特工、本地间谍、政治组织、压力团体及反恐怖活动进行侦查及监控。
改组后的S及G组的政治组人员是重新招聘,规定最多四年要调离,以免在1991年至1993年改组的缓冲期间,新的政治部人员认识旧人员,如此逐步换血,到1995年政治部解散时的最后一批“新仔”,已不认识旧有政治部人员。
这个换血行动代号“弃船”,由最后一名政治部处长方普负责。到1995年政治部解散,只剩下了约1000名S组及G组人员纳入警队保安科,工作范围已不再涉及国安。英国人1947年撤离印度时就曾经玩过这一套,通过人员换血和资料保密,不留任何情报资源给印度新政府,导致印度独立后长期陷于分离主义和宗教冲突当中不知该从何下手。香港在回归之后国安工作无法可依,无权可用,无案可查,各路人马在香江“各显神通”,也跟英国人的刻意安排脱不开关系。
回归之后,政治部虽然名义上已经解散,服务过政治部的华人哪怕没有去英国,也已经全部退休,而且特区政府也没有继承相关功能的政府部门和人员编制。但实际上,政治部的作用并没有消失。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出政治部的影子之一——香港廉政公署(ICAC)。其实在70年代开始,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香港,改善因为贪污成风而越来越糟糕的社会风气,挽回因葛柏案几乎丧尽的民心,同时遏制警队因为过度贪腐而逐渐失控的苗头(当时香港警队号称“钱能买到的最好的纪律部队”),时任港督麦理浩与英廷几经考虑,决定成立由港督指挥,直接打击贪污的专员公署,也就是后来的ICAC。
香港廉政公署总部(图源:香港中通社)
ICAC的第一任专员姬达(Jack Cater),第一任行动处长彭定国(John Vincent Prendergast)都是英国军事情报局5处(MI5)的“殖民地专家”。姬达在二战期间是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在欧洲战场屡立奇功;彭定国则是老牌殖民地警察,在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黄金海岸、肯尼亚、塞浦路斯等地都曾经服役,镇压过肯尼亚茅茅起义、塞浦路斯EOKA武装分子。在任职ICAC之前,彭定国曾出任香港警务处助理处长,掌管政治部,一手查办过曾昭科案。也就是说从ICAC成立开始,就和英国军情局、港英政治部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政治部解散后,由于历史渊源和其他考虑,不少政治部人员受命进入香港的银行、社会组织(如马会)和公职部门,由于港英政府保密工作到位,不仅到底有多少人以什么形式进入哪些部门无从得知,就连解散前政治部的准确架构和人员名单,也是一点风声都没露。但ICAC是香港最具实权,道德优势最强的机构,有“香港最锋利的剑”之称,显然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价值,随着回归之后政治形势的变化,ICAC在反腐之外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
2012年麦齐光案、2013年汤显明案、2017年曾荫权案,是廉署查办的三件与政府有关的创纪录大案。麦齐光被廉署调查被迫辞职,创下了港府局长级高官上任12天就辞职的纪录。汤显明被调查时刚卸任廉政专员不久,是第一位被廉政公署调查的自家前“一把手”。曾荫权则是第一位被ICAC调查的前特首,此案甚至解开了“直接向港督/特首汇报的ICAC有无权力调查港督/特首”这一宪制难题。围绕三件案件也产生了不少疑团。
麦齐光是资深工程师,1979年加入政府,从助理工程师一路成长,整个职业生涯几乎都与香港本地的铁路有关。2012年获时任特首梁振英提名,经过中央批准正式担任发展局长后,廉政公署以他上世纪80年代曾骗领政府房屋津贴为案由将他拘捕,最终被判6项罪名成立,监禁8个月,缓期两年执行。
汤显明1992年进入政务体系,曾担任保安局秘书长、香港海关关长、廉政专员。被廉政公署以公务酬酢、外访、馈赠中均有违规情况为案由进行调查。最后调查以律政司证据不足不做检控收尾。
曾荫权被ICAC调查的原因,是他2010年仍担任特首时没有对利益冲突进行申报,在租赁了商人黄楚标在深圳的物业的同时,批出了数码广播牌照给黄。最后案件三审三结,2017年2月被判监禁20个月,经过两次上诉,直到2019年6月终审法院定谳,撤销了控罪和刑期,相当于为他平反。但其时他已服完刑期。
麦齐光案中,80年代的政府房屋津贴存在制度性漏洞,而ICAC能够将30年前的档案全数拿到,作为呈堂证供成功定罪,时机又选在麦就任之后,一直被认为是政治部“发功”的“代表作”。
汤显明案中,虽然清者自清,但反政府派议员、非政府组织、部分外国媒体通过在立法会、政党活动、媒体报道当中的统筹“安排”,将汤过去所受的来自中央政府的嘉奖统统变为“罪状”,将汤开创的ICAC与中联办等中央驻港机构沟通的先例,变成了汤“受到腐化”的“证明”,成功用“莫须有”谋杀了汤的人格,也成功“警戒”了后来者:不要与北京走近。
调查报告指出,汤显明在任廉政专员期间无视节俭原则,铺张浪费,但未有证据证明汤显明贪污。(图片来源网络)
ICAC在执行层面不受监管,不受干预的特点使得它能够有效地打击腐败,震慑腐败,但实际上调查方向的选定、调查证据的取得等,并非完全是不受人力干预的绝对公正,廉署内部程序过于神秘,也一直是外界诟病之一。
汤显明就曾经表示,他任廉政专员期间曾经有一次与马会一名练马师吃早饭、打高尔夫球,结果当天下午这名练马师就被廉署拘捕,使他非常尴尬,但他询问下属时只是被敷衍了事,最后不了了之。
在2014年非法占中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也没有受到致命打击的情况下,香港反政府党派、政治团体等活动越来越积极,到2019年酿成暴乱,甚至有党团公开宣称要通过选举取得多数席位,合法夺取区议会和立法会控制权。这期间为什么港府官员噤若寒蝉,为什么针对港府官员的“起底”“爆料”总是非常准确,耐人寻味。
国安法落地,既是雷霆万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仅仅ICAC被推回到了专注于反腐的位置,彻底断了借反腐干预政治、组织猎巫的触角,即使真有ICAC职员想要投靠英国,也要比以前多考虑考虑自己的脑袋。类似的公职部门还有区议会,一年拿过百万政府津贴却以反政府为工作内容的“区议员”被打回了居委会的原型,圈定在服务邻里、改善社区的职能中(区议会的设立和定名本身,就是彭定康有意为之),其他猢狲散的组织更是不胜枚举。
随着《反外国制裁法》落地,“等交作业”的心态不宜再有,跟进反制不受欢迎组织,推动反击外国制裁的本地立法是应有之义。坐等中央收拾局面显然是为官避事,港府宜更多地从“治”的角度考虑“港”,而不是从“港”的角度考虑“治”,才算是不辜负“港人治港”的初心。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赵珺婕 
-
中国代表多国敦促英国:正视自身人权问题
2021-07-01 07:33 不列颠 -
美前国防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去世
2021-07-01 07:25 -
美国新增确诊12311例、死亡288例
2021-07-01 07:13 美国一梦 -
49.5度!高温已致温哥华130人死亡,美国农场工人还在工作……
2021-06-30 23:20 -
-
背叛文在寅?
2021-06-30 22:15 -
美媒感慨:“无法将一颗土豆送上太空”的中国,现在想载人上火星
2021-06-30 22:08 外媒看中国 -
普京:俄乌人民同宗同源,只是当前乌领导人对俄不友好
2021-06-30 22:04 俄罗斯之声 -
是否会像叶利钦一样将权力移交给团队中其他人?普京回应
2021-06-30 21:28 普京 -
俄新冠死亡数连续两日创纪录,普京:不支持强制接种疫苗
2021-06-30 21:02 俄罗斯之声 -
美加部分地区逼近50℃,路面变形电缆融化
2021-06-30 20:38 美国一梦 -
中国代表呼吁制定各国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
2021-06-30 20:20 网络安全 -
加拿大参议员:我们指责中国的,都是自己干过的事
2021-06-30 19:25 -
港媒:中国成了美国的心理障碍,他们再也无法直视中国了
2021-06-30 19:17 中美关系 -
拜登兜售万亿基建计划,又拿“与中国竞争”当卖点
2021-06-30 18:10 美国政治 -
驻日大使走访早稻田大学,追寻李大钊等人红色足迹
2021-06-30 17:26 -
这次,彭博社终于把美国拱上抗疫“第一”
2021-06-30 17:14 -
和中国复交5年,真香!
2021-06-30 17:09 非洲之窗 -
G20外长会通过《马泰拉宣言》,强调坚持多边主义
2021-06-30 16:54 G20 -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5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20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5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