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伟民、吴铮强:后世所说的“宋儒精神”,究竟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0-11-10 15:21:27宋朝有诸多措施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首先,规定考官及地方长官的子弟、亲戚乃至门客应试,朝廷另择考官、另辟考场,称“别头试”。不是科举出身的现任官员参加贡举考试,也另辟考场,称“锁厅试”。其次,实行锁院制度,考官自受命至放榜一直锁宿于试院,解试、省试、殿试莫不如此,以防请托或考官泄漏考题。此外又规定考场中座位不得随意移易,所有考试在白天完成,不得夜间举烛应试,严禁挟书、传递纸条、请人代考等作弊行为。
宋代也有一系列措施保证评卷的公平合理。宋太祖建隆三年(962)明令废除唐代盛行的“公荐”“公卷”行为,以考试优劣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标准。自宋太宗淳化三年(992)陆续推行封弥与誊录制度。封弥又称糊名,指试卷评定时应举者姓名、年龄、三代、籍贯等信息必须密封。誊录指阅卷时试卷由专人重新誊抄,阅卷官只见誊录本,无法辨认考生笔迹。
殿试评定后,即举行唱名赐第仪式,皇帝亲临崇政殿或集英殿,殿试官、省试官及宰臣、馆职等入殿侍立,举人候于殿门外。然后依次传唱举人姓名,中举者接受皇帝赐予的科举等第。唱名又称传胪,仪式十分隆重,杨万里有诗云:“殿上胪传第一声,殿前拭目万人惊。名登龙虎黄金榜,人在烟霄白玉京。”真宗朝开始,唱名赐第之日,进士释褐,赐绿袍、笏,以示中举者脱离平民阶层,步入仕途。
唐代科举及第只取得仕宦资格,须再经吏部选官考试才予授官。宋代贡举登科一般直接授予官职,太祖朝初授官职甚低,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以后授官优渥,太宗至仁宗朝第一甲进士往往直接出任通判或知县。进士高等往往迅速升迁,如吕蒙正于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第一名,6年后任参知政事,11年后拜相。宋朝又有特奏名,比如举人年五十以上,参加省试5举以上,即使省试黜落,也可参加殿试,特赐出身,据统计宋代特奏名占所有取士数的45%。
范仲淹 《清平乐》剧照
二、新型士人的成长
宋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众多。两宋时期,约有10余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落第者自然更多,按乡试20%、省试10%录取率,以及平均每人一生参加科举5次计算,应该有数百万人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
科举首先是皇帝选拔官员的制度,皇帝利诱士人为其服务。“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宋代社会流传的这首劝学诗,甚至被认为出自宋真宗赵恒之手。
除了选拔人才充实官僚队伍,加强社会控制、消除政治异己力量也是皇帝大兴科举的重要考量,宋人认为“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特奏名制度更让“士之潦倒不第者,皆觊觎一官,老死不止”“英雄豪杰皆汩没消靡其中而不自觉”(《燕翼诒谋录》卷一),科举考试消磨意志、钳制思想的消极影响也日益显现。
通过科举制度形成的士大夫阶层,固然代表宋代社会精英群体,他们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与应用技术方面的优秀人才,但很多士人科举入仕的动机是追求富贵。比如北宋的宋祁入仕后纵情奢侈,兄长宋庠提醒他莫忘当年咸菜下饭(虀饭)的艰苦生活,他反问当年吃咸菜不就是为了今天的享乐吗?文天祥指出父兄师友所以劝学,“利而已矣”。
科举入仕,本质上是皇帝以高官厚禄来换取士人的效忠。士人进入官场,由于个人动机与修养的不同,官场作风也有区别。有些人忠勇刚毅,如寇准在澶渊之战要求赵恒亲征,甚至不同意与辽议和。有些人循默懦弱,如王旦对赵恒封禅本有异议,赵恒送给他一坛珍珠后便开始附和。有些人崇尚权术,逞才弄巧,如丁谓为赵恒封禅、崇道尽施才计,为谋权位攀附刘娥、勾结宦官,结果身败名裂。
然而,士人并非只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科举士人必须掌握儒家经典。儒士讲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经世治国为志向。五代时期儒士无缘实现政治理想,又不愿同流合污,往往归隐山林,隐士、僧道竟成为儒学传承的重要力量。
宋初三朝,科举士人多功利之徒,但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出现了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一批士大夫,志于古道,以名节自励,以天下为己任,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集•近思录拾遗》,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76页)的恢宏理想与高远人格。在这种儒家自觉精神的激励下,才会出现王安石以“回向三代”为号召的变法运动,以及朱熹以“正心诚意”为根基的博大精深的理学体系。这正是后人所谓的宋儒精神,或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科举制度与新型士人的成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央视首次公开毛岸英一段珍贵影像
2020-10-23 09:48 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0-08-29 11:07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相关推荐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8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14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174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69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6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