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西北能否化干为湿,绕不开一个大问题
最后更新: 2024-05-08 16:57:49在探讨千年尺度的气候变迁时,西北地区大量存在的湖泊沉积是重要的资料。观察新疆的诸多湖泊沉积,会发现至少在过去两千多年时间里,这里经历了多次降水增减变化。比如吉力湖沉积记录显示,历史上存在“冷湿-暖干-冷干-暖干”的变化,博斯腾湖的记录也呈现了百年间“暖干-冷湿”的转变。特别是在公元16世纪以来的“小冰期”时代,降水的变化尤为剧烈。
气象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尽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增湿过程,但无论是变化幅度,还是降水量的绝对值增长,都并未超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波动区间。简单地说,历史上西北地区曾经有过比现在还要多的降水,但干旱的环境并未改变,大片沙漠没有变成湿润的绿洲。因此,今天的这点增加虽然值得注意,但也不可能改变大气候。
还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西北地区的降水量在过去三十年里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但水资源承载能力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在未来,即便会下更多的雨,大多数降水也无法得到有效且长期的利用,更不可能指望这些降水改变气候。
事实上,在另一些模型推测中,未来三十年西北地区的降水量虽然还会持续增加,但由于温度的增加更为强烈,蒸发量同样在增长,两相作用,将会导致西北“湿润化”的趋势逐渐放缓,甚至趋于停滞。总而言之,仅指望降水就能改变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至少在目前可预见的时间段里,还不具有可能性。
个体感受难成定论
西北的“湿润化”之所以能够从学术议题延伸到大众讨论的空间,除了突发事件和新媒体的影响,还与互联网时代的个人观感交流息息相关。
在许多关于西北气候变化的文章评论区里,都能看到基于个人体会而发表的议论。比如小时候树长得慢,现在树长得快;又比如儿时家乡山头光秃秃,现在郁郁葱葱;再比如小时候一年都不打伞,现在每年夏天都有暴雨……等等描述构成了很多人坚信西北地区正在变得湿润的证据。
这些记忆是否存在偏差,我们暂且不论。单就论证西北气候变化而言,此类基于具体问题的个体感受,都很难作为论证的依据。首先,虽然植被的变化与气候具有很高的关联性,但如果仅就“变绿”这一点来说,显然不足以证明气候变化。树种选择、局部小气候,以及人工干预,都是荒山变绿的重要原因,如果只以气候作为理由,无疑是忽视了几十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的退耕还林还草、造林绿化工程。
其次,局部突发性天气,比如暴雨,并不能够改变当地的气候。比如2019年7月,敦煌下了两场暴雨,降水量超过了年平均降水量。雨后,原本光秃秃的戈壁滩长出了无数的小草,远看竟有“草原”的感觉。不少人因此大发感慨,说是沙漠变绿洲。
然而,敦煌的沙漠真的从此变成绿洲了吗?显然没有,在强大的蒸发量面前,二十几毫米的降水是真正的杯水车薪,既没有改变当地的干旱气候,也没有对沙漠环境产生质的影响。因此,用几场暴雨这样的异常天气来判定气候变化,也是不妥当的。
与之相似,诸如增加太阳能光伏板改变气候的说法,更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充其量只是改变了板子下面的“小气候”。
关于西北地区是否能够“化干为湿”,归根结底离不开一个核心问题:水从哪里来?陆地内循环虽然也能提供水汽,但数量非常少,要想获得足够丰沛的降水,必须有来自海洋的水汽。
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非常遥远,而且都有山川阻绝,东边有黄土高原等山脉隔断太平洋的水汽,西边有欧亚大陆的众多山脉阻隔大西洋,南面有高耸的青藏高原阻绝印度洋,北面有阿尔泰山和天山拦截北冰洋的水汽。这样的地形地貌,注定了西北地区难以获得丰沛的降水。
近年来,面对西北地区出现的降水增多情况,研究者大多认为与大气运动有关。比如西风环流加强,使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更强、更深入,为新疆带来了更多的降水。又或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比平时更为强劲和活跃,将触手伸向西北内陆,带来了海洋的水汽。
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西风环流和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增强趋势息息相关,是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一部分。由于这种全球气候变化的绝对值并不大,因此西北地区能够增加的降水绝对量也很有限,指望“天降甘霖”让西北地区变得湿润,并不现实。
或许有朋友会提出,西北的水资源不只是大气降水,还有冰川融水。诚然如此,西北地区的不少内流河非常依赖冰川融水。最近二十年来西北不少内流河径流量增加,都与冰川融水补给的加强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也意味着冰川消融速度在增加。研究显示,从1956年到2010年,祁连山冰川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多,天山的冰川也出现了明显的萎缩。事实上,随着冰川的消失,少数河流已经出现了径流量的拐点。比如河西走廊石羊河,经过多年的径流量增长之后,拐点已经到来,未来水量很可能会出现下降。
这是冬日航拍的青海门源至甘肃张掖段的祁连山。新华网发 (成林 摄)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新疆,据推测,由于源头冰川的融水量正在达到峰值,尽管当前乌鲁木齐河水量比较丰沛,但在未来可能会急剧下降。眼下冰川融水带来的径流量增加,往往蕴含着“寅吃卯粮”的危险。在未来,西北地区非但不会迎来湿润多水的环境,或许还会面临更为复杂的水环境挑战。
在学术层面,针对西北地区未来的环境变化,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不少学者就认为将来的发展可能是“干者更干,湿者更湿”,即原本降水较多的半干旱区可能会有显著的降水增加,而极端干旱区则将更为干旱。按照这种观点的模型计算,到21世纪末,尽管西北地区的平均总降水量有所增加,但主要增加在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而甘南、陕西等地还会出现降水量减少的情况。
由于气象预测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单一的模型很难形成可信的结论,因此围绕西北地区未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者还在不断开展研究。对于普通人来说,更应该相信科学,理性认识客观世界,盲目的热情可能并没有什么益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上市传闻,为何“偏偏”挑中菜鸟?
2023-04-06 18:0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台湾女大学生入境泰国失联后被曝在缅甸,或被人蛇集团带走
2023-04-06 16:44 -
不定增不减持承诺,难阻三六零大跌
2023-04-06 14: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阿里版ChatGPT现身“天猫精灵”,这家制造商一字涨停
2023-04-06 13: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国殡葬第一村:500多家店关了三分之一
2023-04-05 19:34 产业万象 -
易会满主席会见香港金融监管局总裁余伟文
2023-04-04 19:15 观网财经-金融 -
人在深圳从连云港出发?飞猪“机票盲盒”活动翻车
2023-04-04 18:4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国民航局:上周国际客运通航国家已恢复至疫情前约80%
2023-04-04 17:37 观网财经-宏观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工商银行启动自律调查
2023-04-04 17:07 观网财经-金融 -
美光被审查背后,中国存储市场要变天了?
2023-04-04 17:01 观网财经-科创 -
上海:鼓励跨境货物贸易优先使用人民币结算
2023-04-04 11:06 人民币国际化 -
假期将至,部分热门景区周边“供不应求”
2023-04-04 08:27 -
安踏终止跟张继科合作,这些品牌也叫停了!
2023-04-03 17:48 观网财经-消费 -
乌克兰股市单日大涨47%?真相竟是……
2023-04-03 17:25 -
除了马保国,没有人相信B站UP主赚钱了
2023-04-03 17:09 -
因划扣恒大等预售资金被湖南省“拉黑”后,渤海银行再回应
2023-04-03 11:16 金融圈 -
从丰田风波到TikTok听证: 美国要挟外企的资本衰减几何?
2023-04-03 08:53 -
长三角一体化试验,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味着什么?
2023-04-02 08:42 这就是中国 -
“世界正走向货币多极化”
2023-04-01 21:25 美国经济 -
万家中国茶企,为何做不过一个立顿?
2023-04-01 11:13 博鳌论坛
相关推荐 -
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62“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87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6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7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