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孟宸:人工智能时代,战争形态是否会彻底改变?——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三)
最后更新: 2025-02-26 07:36:09编者按:俄乌冲突三年来,在战场硝烟的背后,一场无形的认知战也在悄然展开。美西方与乌克兰联手,通过信息操控、舆论引导和心理战术,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塑造对俄罗斯的负面印象,削弱其国际地位与影响力。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关乎战场上的胜负,更是一场关于真相、信任与意识形态的较量。也让我们看到:认知战——已成为现代冲突中不可忽视的新维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观察者网特别推出“俄乌冲突中的认知战”系列文章,多角度解读这一新型作战方式,提供借鉴。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白孟宸】
面对泽连斯基的不合作,美国开始动用各种手段,持续施压乌克兰。据路透社2月22日报道,如果美乌双方未达成矿产协议,美方可能切断星链服务——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将是致命的。尽管这一消息随后遭到马斯克的辟谣,但已经足以暴露出乌克兰在这场现代化战争中的脆弱性。
星链
但在一年前,西方媒体可不是这么说的。2024年2月,《时代》周刊曾撰文指出,欧美科技巨头将乌克兰变成“人工智能”战争实验室。彼时大批学界和媒体分析师都得出判断:乌克兰将凭借西方提供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在战场上彻底压倒俄罗斯。
一年过去了,俄乌冲突对装备研发和国际军援军贸市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诸如阿布扎比防务展这样的国际军贸展会上遍地开花,人类对未来战争的想象,已经从铺天盖地地战机、坦克和炮弹导弹变成了遮天蔽日的巡飞弹、机器狗甚至是无人艇。
如果我们仔细看看战场和市场,就会发现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化这些概念并没有让“坦克”“飞机”“大炮”们失业,反而是成为了他们的能量放大器,也许War Never Changed。
旧瓶新酒,信息为王
没有任何一项技术、任何一种武器,是在战场上凭空出现的,从冷兵器时代的弓、矛、斧、锤到如今的坦克、火炮、战机、军舰,无一例外皆是“转职”“跨界”而来。我们很难想象自己从没见过的东西,总得有些现实基础。
俄罗斯Shturn实验室项目顺理成章地拿出了无人驾驶版本的T-72和BMP步战车;美俄也开始研发和测试全无人化地间瞄火力单元,过不了多久,无人化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就可能支援其他空中和地面无人作战平台,让战线上彻底变成“无人之地”。
随之而来的是,战场透明度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前线侦察兵的数量,当乌克兰农民用手机拍摄俄军车队位置上传至Diia政务App时,当美国太空军通过AWS云平台实时分析亚美尼亚上空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时。算力集群对各种渠道搜集而来的TB乃至PB级异构数据的自动清洗能力,决定了战场信息的获取能力上限。这种数据驱动的战争模式,正将传统军事优势的定义权从钢铁洪流转向比特洪流。
Diia
不过,更关键的是,各类无人“参谋”“顾问”进入指挥链条参与军事决策,使得大量采用日常生活中各类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软件技术的信息化指挥系统,变得更为扁平化和去中心化。
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打造了自己的NDMC国防管理中心系统,目标是实现海陆空天电多域情报和数据共享,让最基层作战单位获得的情报信息经过人工智能的分析评估后,直接反馈给指挥链顶层。
战争爆发后,乌克兰在Brave1政府协调平台主导下,建立了名为Griselda的情报数据库,号称能够自主处理来自卫星、无人机甚至黑客和社交媒体平台爬虫抓取的海量情报。
乌克兰方面在西方相关企业的支持下,将Uber等流行叫车软件的底层逻辑融入地面作战火力打击体系中,产生了“炮兵指挥地理信息系统GIS Arta”,乌方经常将其直接称为“Uber炮兵版”。在系统中火力支援平台类似“运营车辆”,而作战单位则利用各类传感器和终端,将需要打击的目标在Delte战斗管理系统这样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标定。系统将综合各火力支援平台反馈的坐标和任务量,提出划定哪些平台最适合对某一具体目标进行打击。
GIS Arta
乌方宣称使用这套系统之后,从捕获目标到执行火力打击所需要的时间可能缩短到30~45秒,更有效的信息数据,让弹药消耗节省了30%。完成射击的火力打击平台还可以在系统的支持下,在俄方反制火力打击范围的间隙,转移到下一个射击阵地。
当然,这套看似便捷的系统背后,是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优势。首先,乌方需要借助各种前线情报收集节点,无人机、无人地面作战平台,一线官兵携带的目标指示器等必须接入到一个拥有足够上下行带宽且拥有一定抗干扰能力的无线网络,才能保证目标数据信息情报能按时、准确地传递,这也是星链这样技术真正能影响战局的意义所在。
而且,乌军自身能控制的平台很难覆盖战线后方50千米以上的纵深。额外构建如乌克兰称为“战场谷歌”的Delta系统在内的高程信息在内的战场坐标系,自然也离不开北约体系各类卫星的支持。北约在俄乌冲突区域附近24小时巡弋的空中平台,也会补充天基网络的不足,为乌克兰获得凭借自身能力无法获取的各类情报,并维持战场数据链的稳定。
相比之下,进入到单兵、单车、单炮、单机游动作战这样的人机交互场景,俄乌双方的人工智能“不占名额成员”更多在视距外交战场景中被使用。
例如乌克兰方面宣称2024年“凯撒”卡车炮,已经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几秒钟综合气象环境和目标数据,在几秒钟内完成测地诸元解算和调炮,在不需要炮班人员干预的情况下,两分钟内完成进入阵地、放列、装填、瞄准、开火、撤出阵地这一系列步骤。当然,从美俄公布的信息来看,在坦克装甲车辆甚至步兵常见的直瞄射击场景中,双方都试图用人工智能帮助更快地发现无人机、地雷等较容易被忽略的目标。
俄乌冲突中网络攻击和电子战等新型作战方式,也对传统战争模式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网络攻击和电子战不受地理限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使得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传统的前线与后方概念被打破。通过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和深度伪造技术,信息战成为关键手段,影响公众舆论和敌方士气,传统军事行动的效果被信息操控所放大或削弱。
而且网络攻击和电子战成本较低,但效果显著,使得非国家行为体和小国也能对大国构成威胁,传统军事力量的优势被部分抵消。网络攻击和电子战能够实时进行且难以追踪,增加了防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的情报和预警系统面临巨大压力。战争中,关键基础设施如能源、通信和金融系统成为攻击目标,直接波及平民生活,传统战争中军事与民用领域的界限变得模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显示“印太地区”存在,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抵菲访问
2025-02-25 17:27 -
苏57在伊朗停留数日“不寻常”
2025-02-25 16:18 -
接受紧急维修后,“杜鲁门”号已返回海上
2025-02-25 15:21 -
美军下一代空空导弹AIM260首次曝光
2025-02-24 14:26 -
台军IDF战机首曝挂载空射雄风3
2025-02-24 10:38 台湾军事 -
一周军评:战争的三年间
2025-02-23 10:37 一周军事观察 -
拙劣!带多名外国记者摆拍炒作,挑衅我方直升机
2025-02-22 21:34 南海局势 -
澳大利亚称中国海军舰艇在附近进行实弹演习
2025-02-22 10:12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命令 发布新修订的共同条令
2025-02-21 18:04 -
重启基地对抗中国,天宁岛二战机场修复初见雏形
2025-02-21 10:10 -
特朗普政府计划军费削减8%,太平洋方向可能不降反增
2025-02-20 16:43 -
美军试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2025-02-19 23:10 美国一梦 -
美国空军可执行任务率20年最差
2025-02-19 16:45 -
美日法三国“大甲板”海军演习结束
2025-02-19 16:43 -
台军勇鹰战机失事 汉翔甩锅:组装测试认证都没问题
2025-02-19 08:23 -
台军欲效仿美“滨海作战团”,重建“陆战77旅”
2025-02-18 18:26 -
波兰外长回绝:不会有欧洲军
2025-02-17 15:20 -
王毅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
2025-02-15 17:19 -
吴利荣,获中央军委一级表彰
2025-02-15 17:19 -
乌军F-16升级AIM-120C和AIM-9X
2025-02-13 17:20
相关推荐 -
“美乌协议敲定了,泽连斯基28日访美” 评论 28俄方开条件后,普京点名:泽连斯基支持率只有他一半 评论 82历史一幕!长江存储向三星授权关键技术专利 评论 74果然,英伟达被资方质疑了 评论 135马克龙使坏:美国首要任务是向中国加税 评论 525最新闻 Hot
-
“美乌协议敲定了,泽连斯基28日访美”
-
美财政部长“吓到颤抖”?“泽连斯基团队传的假新闻”
-
向俄发出“强烈信息”?“在德国部署几架法国核战机,应该不难”
-
“与印度关系紧张”,孟加拉国代表团再度访华
-
俄方开条件后,普京点名:泽连斯基支持率只有他一半
-
日铁“头铁”:还是想收购美钢
-
果然,英伟达被资方质疑了
-
欧盟想“截胡”:和我们签,双赢不吃亏
-
武契奇道歉:联大投错了票
-
“只有土耳其才能救欧盟,但...”
-
马克龙使坏:美国首要任务是向中国加税
-
一天三份!“美俄站到同一边,欧洲彻底愤怒”
-
特朗普施压日本荷兰:限制中国,我们要加码
-
普京喊话美国:乌克兰稀土价值不好说,但我们有啊
-
巨震!美国动坏心眼:中国船进一次港,“抢”150万美元
-
马克龙急得飙英语:欧洲花了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