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蒙:破心中贼——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成人教育小记
关键字: 华北农村抗日战争敌后战场边区成人教育扫盲红土山的一位青年(佃农)很激昂地向大家说:“方才课本上讲教咱们自己挺起腰来,才不受人欺负!”五天后,只曹家台就有三家下了租,红土山四家,李家台一家,槐树庄三家,如曹家台安风琴种法华村王德俊一石五斗七升五合租的地,已减成八斗,徐望种岭底刘杰三的四斗租的地已减成二斗⋯⋯
河北省曲阳县范家庄的冬学里讲《生产课本》中讲到麦子不浸种容易生黑疸,有学员就说:“麦子生黑疸,那是‘天年’!”还有的不相信,说:“编书的人,又没有种过庄稼,懂得什么治黑疸!”
结果,村上的教师赵俊岭在两块地分别种了浸种和不浸种的麦子,到收获时群众看到了不浸种的麦子仍然有很多黑疸,才真正相信了麦子浸种的好处。山西武乡某村,村里人认为久旱不雨是龙王爷与老百姓为难。
不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准备请“大仙”祈雨。民校老师就烧了一锅开水,在开水锅上透了一条缝,在缝上扣了一个瓷盘,一会便流下水,农民也不去祈雨了。正因为冬学的内容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民更加积极的参加冬学。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大生产运动后农民纷纷组成拔工组、互助组,43年后边区合作社走入正轨,教育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方式、方法。
民兵站岗举得识字牌
灵丘民兵英雄姬纪海的游击小组组成的拔工组,开始只有姬纪海和四个青年。自己定了学习纪律。如每天认识两个字;民校上课都到;几天学会一个歌。在枪上写上“大枪”,在地雷上写“地雷”、手榴弹上写“手榴弹”;还互相问,互相考。到冬学开学前最少的识八十多个字;姬纪海能写便条,看群众报、记账。
郑某(外号自来的)原只认识百十个字,担任粮秣委员,努力学习到秋天已经能写简单的信、记账,打算盘、看群众报了。
合作社组织妇女纺织
妇女教育:42年边区整理合作社,合作社的发展步入正轨。广大劳动妇女纺织、编草鞋不但能改善家庭经济还促进了文化的进步。徐水县六区任家庄,将纺织与民校结合起来。每天下午把妇女集合起来在一起织布,墙上贴着“响应毛主席号召”、“服从生产纪律”标语,每天民校教员上课一次,每人每天学三个字,三天上一次政治课。
任家庄自开展纺织以来,只一个月时间纺线五十余斤,织布十五匹,每人分红利1200元,学习生字最多的六十余个,最少的也有二十七个。
冀中大城县六区马庄,受灾收成不到往年一成。民校教师从县里开会回来号召识字班编草鞋。妇救会主任宋春成倡议几个人合伙编,省油还能识字。原来一人一天编两双、组织起来后编四双。
崔汝亭共编了一百多双,卖了六十元,解决了一家五口人的生活问题。休息时间识字,不到一年识字三百个。雄县学习模范刘小菊十六岁,哥哥是八路,姐姐出嫁,和母亲靠纺织生活,纺织之余学习,她母亲是妇联模范组长,干部经常上她家,她趁机向干部学习生字,干部们见她学习不错动员她上小学,一年时间就认识了一千多字。
在她带动下全村二十来个女孩子也上了小学,打破了男女不同校的封建习惯。
封建迷信盛行有病不去看医生,请巫婆。在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婴幼儿死亡率极高。岸下村高红儿四个孩子全都得了麻疹,因为家庭迷信,崇拜巫婆,服珍珠喝符水,结果四个孩子都死了。
44年边区统计冀察龙关二区,出生23个,死亡13个,婴儿死亡率56.5%。十一专区蓬头村出生36个,死亡21个,婴儿死亡率58.2%;关庄十个妇女生了53个孩子,死亡46个,占87.8%;十一区某庄三年内四十个妇女三年内生了57个小孩,死亡34个,占59%强。五台山底96个妇女,有63个得妇科病的。怀来西水泉村,44年一年当中生孩子死了十个妇女。(13)
民校和冬学对于妇女教学内容转向生殖健康、新式接生。首先对妇救会干部加以培训,妇救会干部首先带头参加新式接生。妇救会干部再对老式接生员进行培训,她们有实际经验但没有理论知识。
如定唐县的白国云,妇救会干部组织其参加纺织合作社,不再只为挣钱才去帮助产妇接生。仅冀中某区像白国云这样经过培训的老式接生员一年接生271个,大人孩子无一死亡。
山西太原郊外第八区新店讲妇婴常识,妇女们说老师说疯话。后来教师联系到自己,一个叫郭转子的妇女说:“虽说不好听,但是理是这个理。”刘家城冬学教师,讲怎样新法接生,说:“剪刀上有小虫虫,剪了会得‘四六风’。”
学员刘太昌儿媳妇拿起剪刀说:“你看,这上边哪里有小虫虫?”教师只好讲眼睛看不见的道理,但农民不信。一次他去刘光汉家讲,刘光汉的母亲说:“不对!生剪子有毒,剪了脐带会得‘四六风’。”以后教师按照刘光汉母亲的话说,妇女慢慢认可了这种说法。
山西太谷县程家庄,春天孩子们患麻疹(当地人叫糠疮),村里一连死了好几个孩子。工作干部到了村上连忙叫专署的医生治疗,当地农民起初不信西医,可是几个要死的孩子救过来后,大家都觉得西医可靠了。
医生借机在民校给大家上卫生课,许多以往不参加民校的开始上民校了。生活条件的提高促进了学习文化知识的愿望,文化知识的提高又能破除封建思想,从而提高生活,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忻定于家庄十几个贫苦妇女从生产中改善了生活,在民校接受了教育认识到鬼神都是假的,把以前请的神位都推到了;五台许多妇女孩子病了也不去求神拜佛了。
在破除迷信的时候,只有通过对比,让他们看到迷信的坏处和不迷信的好处,群众才容易被说服。毛泽东说:“不要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与历史条件出发,要因地制宜。”
高街村农民表演《穷人乐》,农民跪在地上求地主减租
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边区名牌“高街布鞋”产地阜平县高街村。生活条件提高后,群众自编自演《穷人乐》话剧,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编的。内容包括以前怎样受压迫,怎样进行减租斗争,翻身后又怎样的生活。
妇女们把“做鞋组”的情形做了表演。妇女集体创作、演出、自己导演。表演如何改造懒婆,妇救会主任演懒婆娘。觉悟了的巫婆亲自参加演戏,表演以前自己怎么骗人,耽误了许多病人,劝大家不要迷信。
巫婆说:“批斗我都不怕,就怕演出来,以后我再也不干了。”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信封建迷信的少了、窜门子的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登台唱戏、扭秧歌、练武术、识字比赛。边区农民说:“村剧团是俺们的扩音机”,“演一出戏比开十天会都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毛泽东
农民观看黑板报中的抗战形势
读报组:深泽县大堡村有几个复员军人在十字街开了一个杂货铺叫“复员号”,每天晚饭后村里人都到那里去休息,铺子定了一份报纸,复员军人经常给大家读报。整风之后的边区报纸更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内容有如何种庄稼、政治形势等等。每晚都有一百多人聚在读报组周围,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还有“喊话组”,类似于以前人民公社时期的喇叭,也是宣传党的政治,进行群众教育的工具。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多说了。
边区发行的报纸
1945年对平山等八个县村的统计:
《河北妇女运动史资料选辑》第四辑河北省妇女联合会编1983年版114页
半个世纪前的边区社会教育深刻的改造了华北农村的生态,新的生活、新的观念代替了愚昧、无知。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识多少字,而是如红土山的青年(佃农)说的:“咱们自己挺起腰来,才不受人欺负!”这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资料选择(1)《毛泽东年谱》中卷79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抗敌报》1939年2月5日(3)(10)(11)《抗战中的文化教育》中国现代史资料委员会翻印 1957年版 209页、211页、13页(4)(5)《晋察冀边区一九三八年度冬学运动总结》,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92页、93页(6)《抗敌报》1940年5月6日(7)《老解放区教育资料选编》1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第56页(8)(12)《晋察冀日报》1941年8月7日(9)王谦主编:《晋察冀边区教育资料选编》(教育方针政策上)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0版242页(13)《晋察冀北岳区妇女抗日斗争史料》中国老年历史研究学会 1985年版720-721】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177“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0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88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65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