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年:以哈冲突的舆情战对中美舆情博弈的启示与借鉴
最后更新: 2023-12-20 08:29:56中国如何应对未来美国的舆情战?
大湾区评论:从时政舆情的角度分析,在民间基层人口优势和大量中小意见领袖出于认同政治的双重加持下,亲以色列资本的传统舆情控制手段似乎难以奏效。这对中国应对未来美国的舆情战,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郑永年:的确,美国这些年屡次发起对华网络认知战,中美在网络舆情领域的较量也越来越激烈,如果管控不好,受影响的不仅是两国的外交关系,也会影响两国的内政。
要有效应对美国对中国的舆情战,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工程,未来将更系统性地和大家分享,今天这里我们简单地讨论两个很重要的点:第一,我们要明确中国突破美国舆情战的其中一个重要目标人群;第二,针对这类人群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
一个常被忽略的事实是,在2010年至2020年互联网媒体兴起的十年间,美国民间对中国一直不乏正面的舆情,尽管在此期间,美国的传统媒体平台、大部分智库和众多学术机构,都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持负面评价。这些传统舆情的精英团体对中国制度的妖魔化只是在近两年加剧了,但是将中国政治制度简单地标签化、污名化的行为其实过去一直存在。
互联网自媒体兴起的初期,美国民间对中国的正面舆情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由于中国在科技投资创业的浪潮中与美国的风投资本大规模互动造成的。据Wind数据统计,从2010年至2020年,200家中国创业公司赴美上市,中国每年吸纳的风险资本高达数百亿美元(根据Crunchbase数据,2021年创纪录达到870多亿美元)。在此期间在华尔街资本最炙手可热的追捧对象,就是各种中国概念股。
股市和风险投资都是典型的客观对象,涨跌都是实在的经济利益。无数投身其中的人希望通过信息优势和认知优势预判未来,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相关的投资人群一直在从整体宏观和行业微观等多个维度尽可能地了解和研究中国。这种了解和探究并不受那些数十年来持续污名化、负面标签化中国的那些所谓西方中国专家的影响,为这些人的简单论调所左右。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数十年来持续唱衰中国,但是从未正确过。
投资人群之外,很多高端人才也会因为要考虑加入中国公司,或者公司管理层需要考虑是否跟中国相关新兴公司合作,都会想要客观地了解中国。
因此,整个西方民间形成了一个希望了解真实的中国,也具备客观认知中国能力的高端基础人群。这个群体虽然在绝对数量上不占总人群的多数,但是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却不可小觑。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个群体形成的接近10年之间,中国的知识界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对这个群体进行系统性地理论输出。这个群体对中国的认知停留在以经济预测、投资环境评估这类实用性的浅层次理解之上。同时,这个群体运用的社会学知识也仅限于在西方现有的知识框架中,便于他们用来解释和预测中国。也就是说,这个群体并没有形成对中国的深刻认知。
在2020年之后,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美国不断启动花样繁多的遏制中国的政策,其中在经济和投资领域的一环,就是限制美国的资金投资中国的科技公司。时政舆情的专业群体内有一个共识——这种经济遏制政策给中国的国际舆情带来的负面效应被严重低估了。大规模民间投资互动的坍缩,直接导致了在美国高知社会人群中,客观看待中国、研究中国(哪怕只在经济领域)的人群迅速萎缩,与中国相关的正面舆情信息的热度也因为没有了实用主义的需求,出现了塌方式的衰减。
因此,从目标人群的选择来讲,中国值得争取且一定能争取到的人群是客观理性的、有社会影响力的海外人群,以作为中国抵抗美国舆情打压的人群基础。通过进一步的经济开放、金融开放,甚至是精准的单边开放,重新构建一个海外人群投资中国、参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参与投资中国科技公司的市场。
要让这个群体中的一部分人频繁往返于中国和其母国,甚至长期生活在中国,另一部分人就算不生活在中国,也长期和中国的相关人群深度的交往。这样的人群会在美国妖魔化中国时,起到正面的作用。当中国和他们的利益相关,或者他们是中国发展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就更需要一个更为客观公正的视角。
明确了人群的特点,中国就需要搭建符合目标人群需求的媒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独立的和非官方的网站、自媒体账号、知识咨询品牌等。相关的很多内容我在《中国叙事》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此处不再重复。我仅针对当下围绕巴以冲突的舆情战强调一点常被忽略的问题。
在互联网舆情战中,针对理性程度高、心智相对成熟的目标人群,单纯的骂战是无效的。本次围绕巴以冲突的舆情战中,为什么反以色列的舆情势力会显得比以往强大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亲以色列的资本在美国通过游说影响的外交政策,近年来愈发背离了美国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盎格鲁撒克逊政治精英以及学术精英的反思与警惕。
这批精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通过系统的、理性的分析,在美国的高知人群中建立了深厚的舆情基础。其中一个代表性的著作就是米尔斯海默与沃尔特的《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这种理性、客观、冷静的分析,远比单纯的妖魔化亲以色列资本“吸血鬼形象”的舆情攻击来得更有效。鉴于这类人群也属于中国应对美国舆情打压所要倚重的目标人群之一,这种形式的内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原标题:郑永年:以哈冲突的舆情战对中美舆情博弈的启示与借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我在考虑,要不要再征兵50万”
2023-12-20 08:22 乌克兰之殇 -
中企能否取代离开俄市场的西方品牌?我大使答俄媒问
2023-12-20 08:18 中俄关系 -
外交部亚非司司长王镝访问黎巴嫩
2023-12-20 08:15 -
以色列总统:已准备好再次进行人道主义停火
2023-12-20 08:04 巴以恩仇录 -
“第二轮人质谈判有‘积极进展’,但不会很快达成”
2023-12-20 07:54 巴以恩仇录 -
中俄签署反垄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2023-12-20 07:27 中俄关系 -
欧盟称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新闻和言论自由受到压制,我使团驳斥
2023-12-20 07:08 香港 -
“一些政治人物最近公开拒绝‘两国方案’,我们对此感到极大的担忧”
2023-12-20 07:08 巴以恩仇录 -
王毅同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通话:尽早启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谈判
2023-12-20 07:08 中国外交 -
广州—莫尔兹比港今日开通,系首条中国内地至南太定期商业航线
2023-12-20 07:08 -
美政府预警:这个月就“花光光”了
2023-12-19 21:49 美国政治 -
李强同俄罗斯总理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八次定期会晤
2023-12-19 20:59 -
他指责以色列政府:你们杀了我儿子两次
2023-12-19 20:47 -
他当面告诫以色列:保护平民是“战略当务之急”
2023-12-19 20:34 巴以恩仇录 -
-
“美国芯片出口限制之下,中国仍有创新”
2023-12-19 17:42 中美关系 -
“俄罗斯这么说,对日本不公平、我们不接受!”
2023-12-19 16:37 日本 -
朝鲜发射“火星炮-18”洲际弹道导弹,金正恩现场观摩
2023-12-19 16:26 半岛火箭 -
法外长:将采取制裁措施
2023-12-19 16:10 巴以恩仇录 -
塞西当选连任埃及总统,中方回应
2023-12-19 16:05
相关推荐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评论 52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评论 286“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评论 125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评论 105最新闻 Hot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
“我们会考虑恢复斯大林格勒的名称,但最终要由市民决定”
-
“经济上没好消息,但他是靠这个当选的,问题就来了”
-
义乌玩具商对特朗普翻白眼:我们不在乎!
-
挑起对华贸易战,“特朗普让美国娃准备:为国牺牲”
-
内阁“鼓掌欢送”,特朗普:委屈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