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年:南海僵局并不是坏事
关键字: 南海南海岛礁中国东盟东盟关系南中国海问题中美关系近来南中国海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严峻了。美国国防部长因为南中国海问题而推迟原定对中国的访问。在日本召开的G7外长会议发表了《海洋安保声明》,尽管没有明确提到中国,但在明确批评中国于南中国海的行为。无论是美国和菲律宾的联合军演,还是日本的加入或者澳大利亚等国的关切,无疑都是在指向中国。不难看出其中美国的角色至为重要。尽管中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明确向美国表明,南中国海岛礁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是中国和相关国家的双边争议,但美国几乎已经决定了其干预政策。也有观察家已经指出,区域内国家似乎变得更加团结了,对华政策具有了一致性。概括地说,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正在出现一个以美国为领导的、意在对付中国的新联盟。而这个新联盟所造成的一个局面,似乎是要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做出让步。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并没有多少可以退让的空间。在填海造岛领域,中国是“后来者”,包括越南和菲律宾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先于中国在进行此类活动;只是因为中国国家能力的强大,在短短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大大超越了其它国家过去数年所做的总和。中国的行为是对其它国家行为的反应。再者,如果中国不能对其它国家的行为作出反应,执政党的合法性必然产生危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没有任何理由放弃其所认同的主权。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存在着民族主义情绪,中国也存在着民族主义。也因为同样的理由,中国如果对好不容易争取到的“现状”做任何重大的退让,其领导层会面临巨大的国内民族主义的压力。实际上,如果国外的压力越大,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就越是会高涨起来。当然,对其他国家也会如此。
俯视永兴岛
如果这样,南中国海的情形是否就会如一些观察家所预见的那么悲观吗?中国和其它国家的互动,一定会促成南中国海问题的升级,演变成公开冲突甚至战争呢?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做一些细节的分析。南中国海问题实际上由三个层面的关系组成,即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和东盟(亚细安)之间的关系、中国和其它声索国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层面是互为关联着的,但分析时需要区分开来,因为在不同的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在中美关系这个层面,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背后有几个主要因素。首先,美国的主要关切便是“航行自由”。所谓的“航行自由”就是美国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其想去的任何地方。实际上,为了保证其“航行自由”,美国本身并不是国际海洋法的一部分。近期美国到西沙巡航也是这个意思,美国人并不是不懂西沙和南沙之间的不同,因为西沙并没有像南沙那样具有多的争议性。第二,美国对中国南中国海行为的错误战略判断,即美国认为中国填海造岛,是中国帝国主义扩张政策的开始。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也不难理解。美国本身的历史经验就是如此,只是把自己的经验简单地套用到中国而已。第三,美国担忧军事化,妨碍区域和平。中国从一开始就一直强调,南中国海岛礁建设的非军事化用途,如果有也只是最低限度的防御。就中国的军事能力(尤其是导弹能力)来说,把一些军事能力安置在海南岛和南中国海的这些岛礁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美国不断派军舰和飞机来从事“航海自由”促成了中国的“军事化”;或者说,中国的“军事化”只是为了向美国人显示,如果“我乐意,我是可以做到的”。
小国与大国在国际法的矛盾
尽管日本对南中国海“航行自由”也有关切,但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日本一方面是出于美日同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更重要的),日本也有其自己的算盘。在东南亚扩张其地缘政治影响力,是日本国家正常化的必然需要。在今天的亚洲,日本主要的地缘政治空间在东南亚,日本要乘这个机会利用美日同盟介入东南亚事务。
就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说,东盟国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声索国,另一部分是非声索国。非声索国尽管在主权问题上和中国没有冲突,但也必须关切南中国海问题,包括航行自由、区域的稳定、同盟作为一个整体的团结一致性等等。在南中国海问题上,这些国家对中国也有诸多要求,包括要求中国明确“九段线”的定义、主权的含义、岛礁和海洋的区别、中国东盟行为准则的达成等等。对中国来说,这里的难题是历史和法律之间的矛盾。较之中国,东盟国家都是较小的国家,都是倾向于诉诸于国际法。国际政治上,一个规律性现象就是,大国不太乐意诉诸于国际法,而小国则以国际法来自保和追求自己的权利。
- 原标题:南中国海僵局及其未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HDMI收税20年,移动“超高清时代”能否有中国标准? 评论 143美企急电:快取消越南、印尼订单,转回中国 评论 122“无论承认与否,硅谷精英变成‘中国必胜论’拥趸” 评论 90拿中国说事,美高官想拦下这笔交易 评论 102中哥走近,美国又跳出来 评论 6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