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启正:浦东开发的思想历程——浦东开发的“软成果”
最后更新: 2023-07-11 11:22:23回到浦东开发开放的软成果,我们当初是怎么思考的,哪些被证明是对的?这里只能挑一些最重要的来说。
第一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有攻坚克难的信心。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1990年我们宣布浦东开发是在什么背景下?那时网络还不发达,中国到1997年才开始有网络,逐步进入家庭是2000年以后的事;国际社会信息不像今天这么畅通,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当时人们对外部世界可能不太清楚:1989年波兰团结工会,经过10年夺权成功;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同年12月罗马尼亚倒台。1990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倒台分裂。而浦东开发就在1990年4月底。西方人说,苏联都快垮了,共产党朝不保夕,中国还搞浦东开发?这不是真开发,是分散世界注意力,是政治口号,是安定民心。这是西方媒体一致的看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浦东开发后几年来到上海,他说,不过是建一个波将金村。弗里德曼懂货币,懂经济,但不懂中国,也不懂上海,看不清楚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的传记作者,后来说了一句话,如果弗里德曼在世,他会纠正自己的发言。
浦东开发初期,西方世界是向我们吹寒风的,不要指望他们来多少投资,反倒是全国各省市,像浙江、山东、江苏比较富裕的省份,是不是先来盖个楼帮帮我们,所以当时还是出现了几个起重机。
浦东开发之初,赵启正曾多次接待来访的基辛格。
不过,就在这时来了一个人,基辛格,他认为为了美国利益,也要跟中国沟通;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跟中国搞好关系,对美国有好处。他说,了解政治,到北京,了解经济,到上海,到浦东。基辛格来了以后,我们就带他看浦东规划蓝图,第一次给他看地图,第二次给他看模型,第三次看起重机,详细介绍我们的想法。他说,浦东开发是行动,不是口号。这是第一位世界重要人物讲这样的话。当时我说,你到美国、欧洲也说说你的观点,给我们推荐一些投资者,告诉大媒体和美国人,让他们到浦东来看看。他说,行,我愿意做。
1994年1月,浦东新区成立一年,老布什来了。这时,陆家嘴建成后的模型已经做好了,我拿了一个激光笔指给他看,这是贸易区,这是隧道,这是桥。他说,你们这些东西,我很熟悉,1991年海湾战争时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就用这种方式跟我讲战争形势。我说,他的激光笔照到哪,哪个楼就炸了;我的笔照到哪里,哪里的楼就长起来了。他说,你说的对,高科技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和平。
接着我们进行座谈,对于浦东开发开放,是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对美国有什么好处。跟美国人讲话,一定要讲清楚我们做的事情对他们有什么实质好处,如果只谈政治、谈社会主义好,他们是无感的。美国有市场,中国人可以去美国,浦东机场这么大,你们飞机也可以来。老布什当时说,你们的计划周密、充满希望,如果我年轻一点,我也来投资。这就又说服一个。跟美国斗,还得讲利益,理直气壮在心,心平气和在外,娓娓道来,利益能够感动他,主义感动不了他。
1994年,赵启正向到访的老布什总统介绍浦东未来规划
浦东开发开放的第一个软成果就是信心,要坚持把浦东建好。我们对浦东干部、上海干部,说了一句话,开发浦东是在地球仪旁边思考的。为什么这么说?浦东的盘子太大,政府筹资、普通投资,没那么多钱,差得远,既然长江的鱼不够吃,转过身是太平洋的鱼,吸引国际投资,才有可能把浦东建起来。而且这不只是投资问题,还有外国投资带来的技术。比如建摩天大楼,当时我们没有掌握技术,建筑要求太高,这实际上不是硬的是软的;即便到现在,能设计出一流摩天大楼的,还是美国,里面涉及到的数据太复杂,用多少钢筋水泥,地区怎么搞,地震怎么防,消防安全怎么做,尤其是“911”之后,又增加了很多要求。
浦东开发也是考虑到全球化的趋势。1990年全球化还不普遍,我们可能刚听到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国内有一些争论,比如全球化我们不参加,WTO不参加,帝国主义全球化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后来知道这是错的,全球化对中国太有好处了。全球化让全世界到中国投资变得方便,到中国建工厂,想想通用汽车在中国开了多少工厂?每年产量几百万辆,原来这些是在美国做的。现在特朗普着急,要让他们回去,但回得去吗?中国汽车生产成本低,销路广。
如果只说改革开放就是要吸收世界的资金和智慧,外国人听得懂吗?还得细说。当时我们就说提出一个词,亚太经济走廊,从东京、大阪、汉城、上海、台北、香港、东南亚各国到新加坡,这条经济走廊囊括东亚最发达的城市。上海是站在T字形的焦点上,面对长江沿线和沿海发达地区,转过身是太平洋,和世界各国联系方便,左手是东北亚,右手就是东南亚。当时还没有海上丝绸之路一说,但是大家看它的内涵,的确有丝绸之路的意义,我们也是靠着这个想法说服了一些外国投资者,跨国公司来了不少。
特别是1998年1月,我已经到北京了,从中央部门的角度策划了财富论坛,当时很热闹,全世界主要跨国公司都集中到上海,讨论中国的未来,亚洲的未来,世界经济。人们到上海一看,浦东已经很像样子了,有点起色了,立即决定增加投资。
这时候,外国舆论又有了变化。1996年1月7日,波士顿周日环球报,一份非常有名的报纸,突然发表一篇文章,画上一个中国人吃油炒美国国旗,题目是“我们该惧怕中国吗”。1996年1月中国GDP只有8000亿美元,美国GDP是8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10,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相当于中国人均GDP是美国的1/40。但当时美国人已经在想问题,中国这几年进步飞快,GDP增长10%,这样下去不就要超过美国了吗?我们是不是该怕中国了?那时,还没有“中国威胁论”一说,但美国媒体已经在讨论该不该怕中国的问题。
我没有订这份报纸,这是当时一位中国在美留学生寄给我的。原文是这样写的,“我访问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他坐在一个破沙发上操纵着多媒体,讲解一个野心勃勃的浦东开发计划。如果在他有生之年能够建成的话,中国不仅是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也是经济大国,到时候我们该泡汤了。”
现在看来,赵启正身体不错,确实在他有生之年建成了。美国现在也真开始怕中国了,我们让他们不要怕,但他们不愿意,我们也没办法。“惧怕”二字就成了今天中美矛盾的一个焦点,英文就是用的这个词。后来也发展出了一本书,叫《注定一战》。所以,现在美国的状态绝对不是特朗普一个人的焦虑,而是有国内基础,即便换了总统,仍会担忧中国崛起。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50多万博士生分布“地图”:近八成博士点在省会
2023-07-11 10:26 中西教育 -
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司原司长张虹被查
2023-07-11 09:57 廉政风暴 -
中考742分读师范专科,该惊讶吗?
2023-07-11 07:43 -
中国大陆猴痘病例已达10例,为何突然增多?
2023-07-11 07:39 -
网传“摩托车骑手飙车致2死”,北京市交管局回应
2023-07-10 21:44 -
中央港澳办亮相
2023-07-10 21:25 -
王沪宁出席“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调研协商座谈会
2023-07-10 20:40 -
两部门:支持房地产市场政策期限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
2023-07-10 20:18 中国房市 -
陕西西安发现1例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2023-07-10 19:52 -
济南大学每月给留学生补助3万?当地警方辟谣
2023-07-10 19:46 网络谣言 -
北京拟规定:途经长安街部分路段及天安门广场公交车禁设车身广告
2023-07-10 16:21 -
网信办要求加强“自媒体管理”,提13条工作要求
2023-07-10 15:53 -
驻泰使馆通报中国旅游大巴侧翻事故
2023-07-10 12:06 -
广东廉江一幼儿园发生持刀行凶案,警方:嫌疑人已抓获,致6死1伤
2023-07-10 11:33 -
广汕高铁今日启动联调联试
2023-07-10 10:46 高铁世纪 -
江西省委巡视组原组长卢作全被查
2023-07-10 10:14 廉政风暴 -
深圳:文锦渡口岸出现地面沉降,暂停入境客货车通关
2023-07-10 07:05 -
吉林浮桥“案外案”:主审法官去年被免职,被指冒名参加高考
2023-07-09 20:27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继兴被查
2023-07-09 18:51 -
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找准“话语接口”,学者热议“全球文明倡议”
2023-07-09 17:09 中国模式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35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99“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