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旭东:知识分子与民族理想——评理查德·罗蒂所作《为美国理念的实现——二十世纪左翼思想》
关键字: 理查德·罗蒂为美国理念的实现美国爱国主义美国知识分子爱国中国知识界爱国中国知识分子罗蒂指出,与惠特曼视美国为民主的宏伟诗篇相比,杜威更冷静、更重视美国民 主的制度安排和理论表述。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作为地道的美国哲学,意义就在于它不纠缠于"什么是真实","什么是意义"这样的抽象思辨,而是"把实践者的 角度放在首位"。它强调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强调美国的意义在于它自己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强调这个未来"不需要把自己置入任何参照系"。一句 "不需要把自己置入任何参照系",表现出何等的乐观和自信!这是说,美国的意义在于它如何"自我实现",如何把它的历史可能性变为现实。而这场美国实验本身就是其意义和价值的标准。同惠特曼一样,杜威把美国的民主看成是在"有限的、人的、历史的努力中领会终极意义的一次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罗蒂并没有因为对美国民主的信念而将民主概念本质化和教条 化。站在实用主义立场上,他和杜威、威廉·詹姆斯一样把民主对于美国国家理念和民族认同的意义看得远高于其作为政治制度安排的意义。他们心里都清楚,民主之于美国人,与其说是"真理",不如说是一种宗教信仰。他引用詹姆斯的话,说"民主是一种宗教。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承认它的失败。信仰和乌托邦理想是人类理性最高贵的表现"。
在美国的民族认同问题上,罗蒂的实用主义态度与"后现代"的反本质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尽管罗蒂为"美国民族自豪感"大声疾呼,却不象许多美国民族主义者和西方中心论者一样对"美国本质"或"西方伟大传统"这样人为制造出来的神话信以为真。对他来说,提出民族认同的问题根本不是要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美国人"或"我们的历史究竟是怎样的"。民族认同的问题不是一个向后看的问题,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问题,它的答案只能在国民全体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之中。罗蒂写道:"我们提出民族认同的问题是因为我们在决定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它是我们对自己要成为什么的思考过程的一部分"。
罗蒂对美国的热爱和期待由衷而发,溢于言表,很有感染力,但也令人生出戒心。好在他并不只是借先贤之口,再唠叨一遍诸如美国是地上的天国,集文明之大成,开大同之先河之类美国小学课本上都有的说教。
罗蒂重温从惠特曼到杜威的 "美国历程",确是是用心良苦,针对的是当今美国文化里的玩世不恭和无望情绪,更针对那些在他看来不以美国为荣,反以美国为耻的作家和知识分子。他反复要说的一个道理,就是在任何时候,美国人,特别是美国知识分子都应该爱国。只有爱国的美国人才能使美国不断地自我改进。罗蒂象杜威一样把美国视为一个"不需要任何参照系"的实验过程,但唯其如此,他也再明白不过,只有不断地有人,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场实验中,这个过程才能延续下去,发扬光大,美国理念 和民族认同才能落到实处。
就凭"实验"和"过程"这两个词,罗蒂把从柏拉图到马克思的一大批西方思想家归入了另册,因为他们总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必然 的"。而美国,在罗蒂看来,则是属于未来,充满了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其民主制度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种姓和宗法,没有阶级"的自由社会。
美国社会是否真正到了"无阶级"的地步,不同阶层的美国人在今日美国的经济 现实、政治现实和文化现实中究竟享有多少自由,罗蒂大概并不认真计较。他计较的是美国知识分子在向国民灌输什么样的观念,提供什么样的"叙述"和"形象",给他们什么样的理想,并开出什么样的"具体可行的社会改革的方案"。至于什么样的方案才"具体可行",什么样的方案在现行美国体制下绝无实行的可能,还可能被罗蒂这样的人扣上一顶不爱国或"反美"的帽子,罗蒂并没有谈。
但我们可以推断,在他看来,美国民主制度的内在可能性是无限的,有限的只是国民对这一制度的信念和实践的勇气。而美国国民之所以对美国民主制度缺少信心和实践的兴趣 -比如美国大选投票率近几十年来都低于百分之五十,议会选举投票率更低得多-大概又可以归咎于一班不爱国的知识分子。好象席尔科、梅勒之流,真会"唱衰美国"。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罗蒂为什么要批"文化左派"
细想来,罗蒂在这本讲演录里重复了他的成名作《哲学与自然之镜》中的思辨策 略。当年面对逻辑实证主义对精神科学的挑战,罗蒂以退为进,宣称哲学根本不是真理的体系,而是"开启心智"(edifying)的知识、审美和道德实践。如今面对来自各方对美国民主和国家认同的怀疑和挑战,罗蒂的回应不是坚持美国民族主义的"真理陈述",而是以守为攻,承认美国民主和美国理念的乌托邦色彩,强调它们的希望哲学的本质,坚持它们在国家政治生活实践中的必要性,进而批评左翼美国知识界在这一问题上不负责任。
在"文化左派"一讲里,罗蒂集中火力批评六十年代以降占据学院界,专搞"身份政治"、"差异性政治"的"新左派"。在他看来,"文化左派"同二十世纪上半业美国社会改革运动没有渊源,同工会和进步社会团体分道扬镳,是断了线的风 筝。罗蒂一方面指责"文化左派"大而无当,不能就经济民主、社会福利、教育改革等具体问题提出方案,却一味抽象地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好像只有这样才够深刻和"正确"。另一方面,他又批评"文化左派"只管为身处"边缘"的弱势群体,如有色人种、妇女、和同性恋者争取社会的"承认",却置 国家理念、民族认同和社会凝聚力于不顾。最令罗蒂担忧的是,在当今经济文化生活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上已出现了一 个凌架于民族国家的文化、道德、法律、和价值观念之上,由新的金融、技术、管理精英组成的"跨国超级阶级"(international superclass)。这个"超级阶级"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却无需对任何一个社会尽公民义务,也无需认同任何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他们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劳动者的关系,都不会比一九零零年代的美国资本家同移民劳工的关系更亲密"。
同时,随着美国传统中产阶级的萎缩和两极分化,"美国生活方式"的物质和社会基础业已动摇。罗蒂算了一笔具体的经济账,用来说明在目前的美国,一个处在平均收入线上的美国家庭已经没有把握能购买自己的住房了。"美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正变得可望不可及。于是,今日美国,外有"全球化"对国家整合能力的蚕食,内有中产阶级社会主流的日益"空洞化"。若此时美国知识分子再不重振美国理念,通过重新阐发民族认同来凝聚新的社会共识,推动新的社会变革,这个"合众于一"的民主实验有朝一日分崩离析,并不完全是危言耸听。
- 原标题:张旭东:知识分子与民族理想——评理查德·罗蒂所作《为美国理念的实现——二十世纪左翼思想》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87“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8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5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