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宇:和颐酒店女生遇袭,靠自救远远不够
关键字: 女子入住北京酒店遇袭和颐酒店女生和颐酒店遇袭如家如家 和颐酒店女生单独入住酒店怎么保护自己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北京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女生遇袭该怎么办【和颐酒店女生遇袭!4月5日凌晨起,一女性网友连续发布微博称,自己在北京一家和颐酒店遭陌生男性尾随并强行拖拽袭击,疑欲性侵。和颐酒店是如家酒店集团旗下高端商务酒店品牌。如家酒店集团6日0时48分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立即调查此事,并正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希望与当事人取得联系。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迅速引起公众注意。截至观察者网发稿,原微博已转发超过73万次,留言近20万条。女生万一遇到类似事情如何自救?我们能做些什么,防止类似事情发生?本文原载知乎,观察者网经作者授权转载。】
所有那些说“社会太乱女孩不要随便出门”“女孩以后不要一个人住酒店”的人啊——你们不是蠢,就是坏(又或者是没把问题想明白)。
你们倒是说说,如果一个女孩因工作需要,被单位要求独自出差、独自住酒店,那么她该怎么“找人陪同”?
这次,一个女性在酒店的电梯口遇袭了,人们给的建议是:不要独自住酒店;
下一次呢?如果一个女孩在单位的门口被袭击,大家是不是要建议女性不要独自上班?甚至索性不上班好了?
如果社会环境对女性而言是不安全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呼吁大家重视这种情况、呼吁大家改变环境,并且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推动环境的改变。让环境变得安全,而不是建议女性远远避开那些“不安全”的环境。
这种时候让女人向后退缩是没出路的。今天叫女生“不要单独住酒店”,明天犯罪分子就能闯进家里抢人你信不信?
要么无限退让,直至所有女性全部退出公共空间,直至任何公共场所再也没有女人的容身之处;要么走出去,呼吁公众重视“性侵害、性骚扰”这些现象的存在,努力构建更安全更友好的环境,对类似的犯罪提高打击和谴责力度。
没有第三条道路。
这种“外面很危险你们快躲吧”的言论,对女性不是保护、而是另一种胁迫和压榨。还不如建议女性直接全部回归家庭得了。或者学习ISIS,女人统统裹上黑袍子待在家里不动弹,安全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算每个女孩的小心都有100分,也一定会出现101分的犯罪人,也一定会有新的受害者出现。
另外,这也无形中提高了每个女性在社会上的生存成本。社会如果默认“女人必须付出男人十倍的精力去保护自己的安全”,那么女性的生存状况会变得更加艰难。因为她们本来可以拿这些时间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兴趣爱好,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拿来战战兢兢地活着。
所以,请把大家拿来说“女孩就该小心啊”的口水省下来!去谴责犯罪者!去呼吁大家提高重视!去改善环境!
和颐酒店监控画面
当事女生该如何正确自救?
视频中这个女孩的自救方案已经非常完善而正确了:
1. 在面对男子的挑衅和进一步骚扰时,这个女孩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肢体反抗并大声呼救。正是这个女孩的反抗和呼救,引起了服务员和那位女士的注意,从而保证了后面的脱险;
2. 在服务员前来干涉之后,女孩及时拿出手机打电话报警。报警的作用一方面是震慑犯罪分子,第二方面也是表明自己强硬的态度,让那个男子在乱来时至少略微心存顾忌;
3. 做出前两步之后,男子仍然没有放弃对女孩的劫持行动,此时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女孩的呼救和反抗也更加激烈——到了这种地步,必须拼尽全力最后尝试一下了。
4. 事后,女孩及时报案(虽然没有得到公安机关的及时处理)并且发到网上提醒更多人的注意(同时取得舆论支持),这也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所以,面对类似的情况,这个女孩的自救方案,已经如标本般完善了。
至于说“为什么不立刻逃跑”和“可以携带武器攻击对方”:
1. 女孩身处酒店之中,有服务员、有来往的客人、有监视器,如果在这种环境下都不能保证安全,那么跑到外头的大街上,也许会面临更大的危险;
2. 辣椒水、防狼喷雾这些能带上飞机或高铁吗?如果能的话,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果不能,那对于乘飞机和高铁出差的女孩而言,就不太现实了。锋利的武器是不能带上飞机上高铁甚至上地铁的,因此不可能随身携带。而且,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女性,力气也不如男性大的话,很容易三两下就被人夺走武器。因此也不是一个可 行的方案。
3. 学习防身术当然不错,但是“一力抵十会”,如果不同时做一些力量训练,或者对一些体质不适合锻炼、or身处孕期的女性而言,力量不够的话,就算有防身技巧,也很容易打空,起不到自救的效果。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女孩的自救方案已经如此完善,这件事情才更加令人觉得可怕啊:
这个案件事发在首都北京,发生的地点是一个400多块钱一晚的宾馆里,发生的时候身边还有酒店服务员和住客走来走去,这个女孩已经非常勇敢积极地反击和求助。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女孩仍然被揪着头发拖行了很长的距离,甚至如果不是那个女士及时的出手,这个女孩都有可能被拖进楼梯间甚至某个房间。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预测。
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还有一些更恶劣的环境。比如公司夜间的停车场,比如清晨和夜间的上下班路上,比如偶尔出差的某个三线城市或者城乡结合部。
在那些环境下,如果发生类似的事情,女性该怎么自救呢?
最终我们会发现:“自救”只能在一些运气相对较好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女性的“自救”或者“自身防范意识的提升”上。
当然,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自救、学习防身术、携带防身工具乃至武器;但另一方面,永远不能忽略的是——一定要改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治标不治本,总有一些“自救”解决不了的情况,而那些情况下发生的案件,往往是更加恶劣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