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文木:人定兮胜天——《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自序
最后更新: 2020-05-28 17:47:59认识到人民团结对于民族命运的价值往往在大灾难之后。宋徽宋靖康二年(1126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由此灭亡。历史上将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耻”。南宋诗人刘过[15]在《龙州集·襄阳歌》一诗中泣血痛陈:“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16] 意思说:如果北宋人能够在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团结一致,后来就不会有胡人盘踞的半壁江山。在诗人心中,人心定胜天,人心不定则天胜,团结就是力量。与经历了苏联解体后的俄国人的感受相似,只有经历以“靖康之耻”并由此南迁偏安的南宋人才能对天人关系做出如此深刻的反思。
知耻而后勇。12世纪中叶以来气温持续上升,在暖期冲顶后即将回冷之际,与宋人消极无为的态度相反,生活在北方大漠中的蒙古人扼住命运的咽喉,奋力崛起,通过战争统一中国,建立元朝,由此避免了两汉期间匈奴部落在气温陡然下降时曾经历过的“是后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廷”[17]的结局。
12世纪初宋人经历的“靖康之耻”在15世纪中叶转化为积极的勇气。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大举南犯,明军仓促应战并大败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英宗被俘。也先以英宗为质要挟明军投降。时京师仅留老弱,人心惶惶,更有大臣欲仿效北宋提议南迁。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率军民同仇敌忾,固守北京,拼死抵抗,击退也先。由此明王朝避免了宋朝“靖康”之后苟且江南的厄运。“人定兮胜天”,此后相当的时期内,明朝以北出现了“半壁久无胡日月”的稳定形势。
“土木之变”[18]后明朝守卫京师的军民挽狂澜于既倒,其坚定表现是对南宋诗人刘过“人定兮胜天”呼吁的积极响应。
一百多年后,明朝又进入内内忧外患的形势。明代作家冯梦龙(1574~1646年)看到人心日益离散,再次提出“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19]的历史经验,呼吁明朝军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此时沾染浓重“流寇主义”[20]的明朝农民军并不具有与朝廷建立统一战线的智慧,1644年他们与其打击的明王朝双双倒在清兵的脚下。
这份深痛的教训又在三百多年后的抗战中化为中国人的御敌智慧:1936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南逼,中国共产党利用“双十二事变”积极促成与国民党政府抗日合作,停止内战,由此避免了明朝悲剧的再现。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郭沫若先生作《甲申三百年祭》,开篇说:“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崩溃了,而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二百六十余年。这无论怎样说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事。”[21]在分析了李自成起义军和朝廷两方的内讧原因后,郭老在文章结束时强调:“个人的悲剧扩大而成为了种族的悲剧,这意义不能说是不够深刻的。”[22]
郭沫若(资料图)
三、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同志说:“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在很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因为有其长处及特点。”[23]大概是由于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中华民族已成长为世界少有的具有顽强生命力和充满智慧的民族。黑格尔注意到这一点,他说:“假如我们从上述各国的国运来比较它们,那末,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24]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恩格斯警告自恃船坚炮利的英国政府说:“在一切实际事务中——而战争是极其实际的——中国人远胜过一切东方人,因此毫无疑问,英国人定会发现中国人在军事上是自己的高才生。”[25]时至21世纪的今天,不仅在军事领域,而且在市场经济和高科技领域,中国人的成就更是令西方人刮目相看。20世纪70年代,与毛泽东握手言和却以极端反共起家的尼克松[26]曾经预言:
中国现在正在觉醒中,它可能不久就要感动世界。
富有异国情调,神秘莫测,令人神往——中国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使西方人浮想联翩。但是,连150年前预言过美国和俄国将成为世界上互相竞争的两大强国的先知德托克维尔,都不可能预见到,在20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能够决定世界力量对比,在21世纪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那个国家,将是中国。[27]
天变不足畏。在远古残酷的生存竞争中,被打败并从森林落荒逃出的古猿,后来便发展为人类;而昔时胜利并占据森林的,则成了被人类追猎捕杀的猴子。参天大树往往成长于远离森林的旷野,伟大国家——比如早期英国、苏联、美国等——往往崛起于旧文明的边缘。人类是自然压迫的结果,气候环境及其变化只是促进人类走向更加文明的助推器,而对气候变化的逆来顺受,只能是自取灭亡;而积极应对、奋发进取,就可争取到光明的前景。
1935年10月,面对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犯,初至陕北的毛泽东作《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28]
毛泽东在这首词的上半阕中预见到新中国即将崛起及其对旧世界将产生的共工“怒触不周山”似的冲击[29];在下半阕,毛泽东为崛起后的中国参与世界治理提出了以“环球同此凉热”为宗旨的反霸和不称霸相统一的中国方案。
1957年1月,这首词公开发表时,毛泽东为词的上半阕批注说:“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煽灭了火,所以变白了。”[30]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词的下半阕批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3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32]中华民族经过严酷的自然淘汰后被推举到这个世界,落驻东亚大陆,从诞生那天起,中华民族就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扮演着改天换地的伟大角色。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遵循人间正道,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中华民族必将在未来的历史中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天将降大任于中华民族[34]。
- 原标题:人定兮胜天——《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自序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相关推荐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6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85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7最新闻 Hot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