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中国》 第55集:世界不同眼光看中国
最后更新: 2020-05-19 09:40:19印度的一位管理学专家卡普尔,他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印度能从中国70年的增长中学到什么》,主要观点是中国和印度几乎同一时期摆脱殖民主义,但两个国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70年后,两个国家在经济、军事、技术等方面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实力是印度无法比拟的。他说,1950年的时候,中印两国国力差不多,其实印度比中国还略微高一点,当时印度的人均收入是619美元,中国是439美元,但今天中国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印度的5倍。他认为中国的成功经验对印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说中国从一开始就做对了一件事情,对人的发展的重视。他引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说,中国对全民教育和社区医疗的重视,帮助中国民众在人的发展方面取得良好成绩。1950年时,中印两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几乎是相同的,但到1973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已经明显高于印度。这是中国社会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做好了完美的准备,大量的人力资本的发展,为经济改革、为中国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第二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中国专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纺织、轻工业、电子工业等等,在这方面有更多投资,而且通过建立经济特区,加速制造业增长,推动出口导向的产业,而印度则更多地侧重资本密集型产业,结果是中国的制造业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应该讲,这位印度学者对中国经验的概括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但还是不够全面,也可能是因为一篇短短的文章篇幅有限,但我觉得他抓住了一个关键,就是中国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讲的前30年和后40年之间的密切关系,没有前30年的基础,就不会有后40年的腾飞。
我个人认为如果要解释中国的发展为什么远远领先印度,一个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印度既没有出现毛泽东,也没有出现邓小平。因为没有毛泽东,印度无法进行深刻的社会革命,如土地改革、妇女解放,没有真正地废除种姓制度,就没法像中国这样实现人的比较全面的发展。也因为没有邓小平,印度就无法产生一种真正能够引爆让多数人受益的工业革命和财富革命。
肯尼亚的一位资深官员基特,曾在当地主流媒体《星报》上专门写了篇文章,探讨中国经验对非洲的启迪。他结合非洲发展的教训,总结两条,第一中国没有乞求援助,没有坐等馈赠;第二中国没有“复制”“粘贴”,即paste and copy世界银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计划。中国依靠的是一种开拓精神,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经历来进行大胆的试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当然中国也借鉴其他文明的成就。
他这个结论使我想起了30多年前,也就是1985年9月18日那天上午,我给邓小平做过的一次翻译。那次,他会见加纳国家元首罗林斯,罗林斯非常希望小平同志能够谈一谈中国发展的经验。小平同志这样说,如果说中国有什么经验的话,恐怕就是按照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政策和计划,在前进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好的就贯彻下去,不合适的就纠正。邓小平说,这个经验可能对你们也有用,我们自己就这样做的,从中得到不少好处。这也是他反复讲的一个观点,每个国家一定要根据自己本国的民情、国情来制定政策。邓小平的这番话给罗林斯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他回到加纳之后,也根据加纳的国情推动了自己国家的一些改革。
美国前总统卡特
我们曾在这个节目中提过,美国总统特朗普与美国前总统卡特通过一个电话,后来卡特本人把双方的交谈内容透露给了媒体。特朗普问卡特,我很焦虑,中国正在许多方面超过我们,美国应该怎么办?卡特坦率地介绍了中国成功的原因,他说很简单,美国天天在打仗,中国天天在发展;美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因为美国希望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他国家,而中国没有在战争中浪费一分钱,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走在我们前面,几乎在每一个方面。
实际上我们仔细看一下特朗普总统这些年的演说,一直在谈中国,一方面他指责中国,甚至骂中国,但另一方面老是用中国的迅速发展来反衬美国的问题、美国的落伍,这在美国政治中是比较少见的。他多次提到,美国的机场太破了,中国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会让你大吃一惊。当然他讲这些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赢得选票,他认为中国在不少方面比美国做得好,是因为在自己之前的美国领导人都太无能了,美国要等他这样的救世主出现,才能使美国再一次伟大。
西方许多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中国崛起和西方走出来的原因。大概是10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11月,美国《时代周刊》登过一篇建议美国向中国学习的文章。文章针对美国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美国学习:第一,明确大的发展目标,以举国之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投资教育、注重人才战略性的培养;第三,尊老养老的文化使得中国社会有很强的凝聚力;第四,健康的储蓄习惯,因为美国人不怎么存钱;第五,就是让民众通过自己的努力,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实际上这原来是美国梦的一个基调,结果在中国却做得更好。文章感佩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被改变了,从农家孩子到软件工程师,从一贫如洗到千万富翁,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我们仔细看作者提到这五个方面,它既是中国崛起的现代特征,也是中华文明悠久传统的延续和发展。举国之力实现大目标的背后,是中国政治文化中历来比较重视政府的作用;重视教育是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这个影响延续至今,中国今天每年培养的工程师数量超过美国、德国、日本之和;尊老爱幼是中国孝敬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储蓄习惯实际上也反映了中国人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虽然现在储蓄习惯有所削弱,特别是我们90后,但总体上仍然还是远远高于美国,这为中国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充沛的资金;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是中国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包含了中国举贤不分高低贵贱的文化传承,也体现了当今中国制度安排有利于国人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多的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国家。
在传统与现代结合方面,我们确实引来了很多羡慕和赞扬。但我们也看到国内有些人主张抛弃这些传统,有人完全否定养儿防老,有人对中国的产业政策嗤之以鼻,我想这些人需要多一点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
再者就是中国模式的长远规划能力,引发了很多西方人士的思考。意大利前总理蒙蒂2018年就撰文专门谈这个问题了,西方应该学习中国的长远眼光。越来越多的西方人担心西方民主模式将竞争不过中国模式,实际上我很早就提出一个观点,中国不害怕模式竞争,特别不害怕政治模式竞争。我又要提到福山了,九年前我和他辩论的时候就说过,中国人的眼光是超越美国模式的,我们在探索下一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瑞士前驻华大使西格先生最近也公开表示,当西方国家陷入党派斗争、内部分裂,但在亚洲、非洲、南美洲以及整个东欧、中欧,中国正在被视为榜样。瑞士《卢塞恩日报》近日刊文说,“如果我们不优化民主体制的话,就可能被中国超越。”西方企业界向东方看、向中国学习,同样也是近年来一个正在兴起的话题。学者叶恩华在其《创新驱动中国》一书谈到,西方跨国公司需要向中国企业学习管理经验和发展经验。
总之,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投向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可以说,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也是中西方软硬实力此长彼消的发生巨变的一部分。作为中国人,我们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无比自豪。当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还面临内内外外的许多挑战,我们还有更加远大更加宏伟的目标,但我们的前途非常光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谢谢大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中国人喝的鸡汤,一代不如一代
2020-05-18 07:42 -
应对疫情要靠“政治能力”,它从何而来?
2020-05-17 08:34 -
著名作家叶永烈去世,享年79岁
2020-05-15 16:29 -
虎门大桥今天上午9时恢复交通
2020-05-15 09:18 安全生产 -
复苏,衰退,还是大萧条?我们讲述的故事,影响着经济危机
2020-05-12 11:35 -
广州一男子持刀与疫情卡点人员打斗,已立为刑事案件
2020-05-04 08: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电影局:今年票房损失将超300亿
2020-04-29 18:25 中国电影 -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主演伊尔凡·汗去世
2020-04-29 16:27 -
“修缮”7年却始终停留在纸上,千年辽塔快塌了
2020-04-20 13:27 -
故宫能否全部开放?院长回应
2020-04-18 18:10 -
收视率造假的“好日子”没几天了
2020-04-15 06:56 中国电视剧 -
当李氏朝鲜遇上“丧尸”:越是韩国的,越是世界的?
2020-04-14 08:26 三八线之南 -
诡异退选背后:桑德斯的“社会主义”究竟是怎样的社会主义?
2020-04-12 08:27 -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先要关心中国有什么问题
2020-04-06 08:49 -
鄂货不带病毒,请搭把手来一单
2020-03-31 21:18 聚焦安全返程复工 -
赵立坚微博新头像:真·魔法部之声!
2020-03-26 22:54 -
国际奥委会委员:东京奥运会推迟至明年
2020-03-24 06:35 东京奥运会 -
60天,已是冬去春归——上海医疗队支援武汉影像纪实
2020-03-24 00:25 上海观察 -
中国赴塞尔维亚专家组从广州出发
2020-03-21 19: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大闹火车站”的女演员刘露,新剧上线遭AI换脸吓坏观众…
2020-03-20 09:40 中国电视剧
相关推荐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05“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78“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评论 176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