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野:对英联邦来说,活着也许比死了更难受
最后更新: 2023-02-13 12:58:55时任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的表态与堪培拉如出一辙。她表示,女王去世后,新西兰政府不会寻求成为共和国,但也表示,“我相信这是新西兰迟早会走向的方向。我相信这很可能在我有生之年发生。”新西兰的共和主义热情同澳大利亚不相上下,2015年和2016年,该国两度就是否换掉国旗举行全民公投。
当然,帝国也不缺乏忠臣,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就第一时间向查尔斯三世宣誓效忠,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加拿大将继续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不过,这更多的是加拿大政府或政客们的态度,而非民众的态度,尤其是那些与英国没有任何联系的法裔加拿大人。
总而言之,在目前仍然尊奉英王为国家元首的15个国家中,已有近半数对君主制发起了挑战——包括英国自己。在其他的英联邦成员国中,对大英帝国的遗产进行更全面清算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愤怒是有理由的。虽然帝国已经“覆亡”了近80年,但英国仍旧对许多英联邦国家拥有司法和外交控制权:8个独立国家的最高上诉法院仍然是总部位于伦敦的枢密院司法委员会,直到今天,在牙买加和巴哈马这样表面上独立的国家,如果你有法律纠纷,理论上的最后希望仍旧是直接向国王查尔斯三世上诉。此外,英联邦的“王国”们仍然需要英王的批准,才能任命大使和外交官。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加斯顿·布朗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公投)是完成独立的最后一步,以确保我们是真正的主权国家。”
随着反思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终于意识到,生活在大英帝国,以及它的继承者——英联邦之下,并非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国统治代表着奴役、暴力、强占、屠杀、特权和经济不平等。随着女王的去世,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重新评估英联邦的意义。
英国女王去世后,澳大利亚举行纪念活动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非洲历史教授摩西·奥乔努(Moses Ochonu)就坚决反对英联邦。对他来说,女王的去世让人们注意到了“仍未结束的殖民”。在他对英国君主政体的严厉批评中,他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英国从未对其罪行做出充分的解释”。
居住在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医生兰吉特·巴拉尔(Ranjeet Baral)同意奥乔努的说法,他表示:“英国必须接受现实,不要试图抓住已经失去价值的东西不放,要主动采取行动,体面地放弃英联邦”,因为“英联邦早已超过了它的保质期”。
马来西亚前卫生部副部长、人民公正党人李文材(Lee Boon Chye)也表示,马来西亚应该“重新考虑其成员国身份”,暗示殖民主义遗产是决定性因素。李文材进一步指出,“英联邦是由大英帝国和前殖民地组成的,以英国君主为元首”,这意味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使殖民主义合法化”。
苟延残喘,还是给个体面?
英国人对英联邦的态度也是一言难尽。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失去英联邦听起来算是个好消息,比如保守党前卫生大臣约翰·伊诺克·鲍威尔(John Enoch Powell),此公曾公开呼吁英国切断与独立后的前殖民地的关系,不参与后来的英联邦体系,因为“来自后者的移民将导致‘血流成河’”。在这些人看来,英联邦是一个骗局,是殖民地继续搭母国的便车、而不付出应有的尊重的一种方式。这种观点在大众文化中颇有市场,比如《是,首相》里,英联邦就成为非洲国家“敲竹杠”的利器。
当然,这种观点无视了英国从成员国身上获取的巨大物质利益。英联邦是大英帝国的延伸,也是英国统治和经济控制的延伸。许多成员国,尤其是非洲和加勒比的成员国,实际上仍然是英国的经济殖民地——英国公司仍旧控制着牙买加的甘蔗园,英国电信也几乎垄断了印度的电信业务。这就是为什么在英国脱欧后,历任英国首相都表达了将英联邦从“大家庭变成自由贸易区”的愿望。
英联邦的未来命运究竟会如何?平心而论,它还不会迅速分崩离析,即使是在查尔斯三世麾下也是如此。
2022年6月,鲍里斯·约翰逊在参加CHOGM峰会前在《电讯报》上撰文,为英国国民历数英联邦的好处:“令人惊讶的是,那些看不见的线索——特别是共同的语言和熟悉的法律和行政制度——对贸易具有巨大的实际价值。如今,‘英联邦优势’使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降低了21%。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投资,英联邦国家之间的投资比其他国家之间的投资高出27%。”
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DAPS Agency和Perspective Global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约10%的英国公众认为这将是英联邦的终结。虽然无法否认其殖民历史,但英联邦的支持者表示,该集团是通过共同的传统、经历和经济利益团结在一起的;该组织不断迎来新的成员,甚至是加蓬和多哥这样的成员,也足以证明它还有不少好处可以提供。正因如此,当巴巴多斯成为共和国、切断了与英国君主制的关系后,它仍旧选择继续留在英联邦。
“英联邦有利于许多加勒比国家和非洲国家,它将我们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联系起来。”非政府组织“加勒比和平与一体化运动”的秘书长戴维·丹尼表示。毕竟,没有多少多边机构能够迫使英国政府坐下来,认真倾听发展中国家和有色人种的声音。
英联邦还为成员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多边论坛来表达观点、促进利益。在2015年的CHOGM马耳他峰会上,主要成员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提议,为几周后签署的联合国《巴黎协定》助力不少。英联邦的许多成员国位于加勒比海、非洲和太平洋,很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像图瓦卢和瑙鲁这样的英联邦小国,很珍惜它们在这个由CHOGM提供的世界平台上表达担忧的机会。
至于“民主、法治”这类价值观上的好处,按照西方主流媒体的说法,更是不可胜数。
但除了这些客套话,成员国们也向“宗主国”提出了很多真金白银的诉求——毕竟,英国王位更迭带给了它们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重新探讨英联邦的角色和未来。
“上次在卢旺达举行的英联邦会议上明显出现了类似的观点变化,会议强调了持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他们表达的观点包括:‘英联邦’必须意味着,集中在5个发达国家的财富必须得到分享,”牙买加经济学家罗莎莉亚·汉密尔顿(Rosalea Hamilton)告诉英国《独立报》,“我们需要更有效、更公平的全球市场准入,以及‘重置现状’的承诺,以实现一个共同的未来,在这个未来中,我们有共同的繁荣和福祉机会。”
“如果英联邦想要生存、繁荣并不负其名,英国现在就必须采取行动,确保为其公民提供切实的利益。”“世界中的英国”倡议研究员大卫·劳伦斯(David Lawrence)写道,具体而言,他建议英国为“整个英联邦的年轻人提供签证”,让他们能够像以前的欧盟成员国青年一样,自由地前往英国工作、学习和旅行。
如果伦敦不愿考虑这个条件(可以肯定,他们必然不会考虑),那么成员国们还有另外一个条件,可供他们选择。
“英联邦不应该那么以英国为中心,”《经济学人》写道,“英联邦的总部机构没有理由都要设在伦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显然是一个有力的候选……考虑到其规模,如果印度更多地参与进来,它将增加英联邦的分量。”
当然,约翰内斯堡、达卡或者金斯敦也是不错的选择,《经济学人》补充道。
对于约翰牛来说,将“帝国首都”迁往印度,可能真的还不如“体面地放弃英联邦”来得痛快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
大众、苹果、辉瑞、奔驰…跨国企业高管正“重返”中国
2023-02-13 11:23 中国经济 -
韩机构报告:中国经济复苏或拉动韩国GDP上升0.16%
2023-02-13 11:06 -
乌拒绝无先决条件谈判,称“只有乌胜利才能结束战争”
2023-02-13 10:12 乌克兰之殇 -
英军火商要在乌造武器:得赶在法德前头
2023-02-13 09:51 乌克兰之殇 -
朝鲜人民军实施军旗改制
2023-02-13 09:46 朝鲜现状 -
八天内四起,美军机又击落一个高空“不明物”
2023-02-13 08:10 观察者头条 -
土叙两国超3.4万人遇难
2023-02-13 07:57 -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和太后莫尼列来华
2023-02-13 07:42 -
伊朗总统莱希人民日报撰文
2023-02-13 07:38 中国外交 -
震后150小时,中国救援队再次成功营救一名幸存者
2023-02-13 07:31 地震 -
埃及总统:巴勒斯坦面临的紧张局势将危及地区安全
2023-02-13 07:10 巴以恩仇录 -
中国红十字会援叙第二批物资启运
2023-02-13 06:58 -
中国政府援助土耳其抗震救灾首批物资运抵伊斯坦布尔
2023-02-12 23:08 暖心闻 -
“600万座建筑不合规”,震后土耳其逮捕上百人
2023-02-12 22:57 观察者头条 -
印度政府呼吁人们情人节拥抱奶牛?
2023-02-12 21:32 -
“迫于西方压力,我们可能很快将制裁俄罗斯”
2023-02-12 19:06 欧洲乱局 -
山东日照附近海域发现不明飞行物准备击落?官方回应
2023-02-12 18:35 中国外交 -
美记者称美策划炸毁“北溪”管道,俄外交部:存在事实证据
2023-02-12 16:52 俄罗斯之声 -
美国洛杉矶,“空中巴士”与巴士撞了…
2023-02-12 16:20
相关推荐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9“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23“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17“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19俄美元首通话超2小时,俄乌停火谈判有戏? 评论 93最新闻 Hot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
孙杨退赛
-
特朗普拟对中国起重机加100%税,“美国这行80年代就黄了”
-
安徽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滑落,当地通报
-
陈奕迅发文报平安
-
“特朗普的耳朵成了关键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