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川研究所:失去的信心——日本消费电子崩盘启示录
最后更新: 2022-10-11 08:20:4002.错过的十年
日本在二战后先后打造过四个经济支柱:纤维、钢铁、汽车、电子,学者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这本书里曾总结过这种成功的共性:
1.能够通过TQC(Total quality control,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形成竞争优势,市场营销反而是日本人的弱项。
2.日本公司的强项是在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做持续的创新,比如电池和半导体材料这类“干中学、学中干”色彩强烈的产业,而不善于面对频繁的技术变化。
换句话说,日本人的长处是在产线上逐渐积累隐藏的know-how,比如汽车,却对“技术延续性”比较弱的领域难以适应。
3.日本人擅长需要将多个组件技术组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集成的产业,却不擅长模块化的产业,或单凭一项拔尖技术就能形成竞争力的产业。
这看上去和电子产业的特点有出入,但日本电子产业的两大王牌DRAM和NAND闪存,其实是符合这种特征的。
在个人电脑市场爆发前,DRAM和NAND的主流场景是大型机,大型机看中持续性与稳定性,使用寿命动辄25年,日本企业有足够的时间提高效率,积累know-how;但以PC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强调快速更新和成本可控。如汤之上隆所说:
日本虽然在制造高品质产品方面得心应手,在降低成本方面却力所不及。
另一个原因是日本经济在1989年的崩盘,以及随之而来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崩盘后的1990-2000年,PC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消费电子的时代拉开大幕。
PC市场规模在90年代后飞速扩张,图片来源:monegro.org
90年代是全球经济繁荣的十年,日本却是一个经历萧条的异类。
简单来说,1989年后,日本的资产价格急剧下降,企业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这导致企业虽然还能盈利,但利润都用来还债,而不是扩大生产或投入新的技术研发。
但同一时期,恰恰是消费电子产业大量新旧技术迭代的窗口期,比如PC和手机的出现,比如模拟芯片到数字芯片的迭代,比如微处理器的普及,电子产业全球分工的趋势。
新市场催生了诸如CPU、GPU这类新产品,他们的特点是企业必须时时刻刻跟上技术更新的步伐。英伟达、三星、美光和台积电这些跟随摩尔定律奔跑的公司快速成长,但日本公司却因为无力投入技术创新,在这个阶段集体缺席。
一个典型案例是面板:
1994年,日本液晶面板产量占到全球的95%,但这些产能大部分都是1、2代线。但由于企业没有投资意愿,加上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并未升级产线,结果两年后就被猛砸3代线的韩国超越。
世纪之交,面板是一个典型的朝阳产业,日本公司有非常好的技术积累,却没有足够的魄力在大尺寸面板上赌一把。
80年代末,日本公司曾效仿贝尔实验室和IBM研究院,建设致力于基础科研的企业研究机构,但随着经济衰退,日本公司的重心变成了迫缩减了研究机构的规模。
当一家公司的核心目标变成了削减负债,稳定现金流,保住主营业务,那么面对一些高投入长周期的技术研发时,自然会畏首畏尾。
90年代,日本政府出面组织了多个技术攻关项目,试图力挽狂澜。
其成果不可谓不多,2000-2010年,日本诞生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6位是化学奖得主。但这些基础研究的突破并没有换来日本公司在终端产品市场份额中的地位。
90年代后诞生的诸多新的细分产业,比如PC、手机以及日后的互联网,大多都依赖公司或创始人的赌性与魄力,那个年代的日本人不是赌输了,而是根本没有底气走上牌桌。
曾经大杀四方的日本公司,既没有成为苹果,也没有成为台积电。
- 原标题:失去的信心:日本消费电子崩盘启示录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尼日利亚一中资企业营地遭袭击,一名中方员工身亡
2022-10-11 08:12 -
受俄导弹打击,乌宣布自11日起将停止电力出口
2022-10-11 07:47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感染病例18530例、死亡病例108例
2022-10-11 07:25 美国一梦 -
瑞典拒绝俄参与调查“北溪”事件
2022-10-11 07:12 -
空袭已致乌14死97伤,美德将提供防空系统
2022-10-11 06:53 乌克兰之殇 -
“西方评估俄乌冲突不顾常识,世界将发生激进政治变革”
2022-10-10 23:55 乌克兰之殇 -
“第一集结束,未来目标应是…”
2022-10-10 22:15 乌克兰之殇 -
“我会吃印第安人,完全没问题”
2022-10-10 22:13 -
泽连斯基:跟这些人紧急通了电话
2022-10-10 21:02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大使馆敦促美公民离乌
2022-10-10 20:38 乌克兰之殇 -
普京:若乌方继续在俄领土实施“恐袭”,将强硬回击
2022-10-10 20:33 乌克兰之殇 -
卢卡申科:俄白将组建联合地区部队
2022-10-10 19:47 -
普京证实:对乌实施远程导弹打击
2022-10-10 19:20 乌克兰之殇 -
集会上,特朗普播了段拜登尴尬视频合集…
2022-10-10 18:37 -
乌克兰多地发生强烈爆炸 外交部回应
2022-10-10 18:23 中国外交 -
“油箱不够空?对不起,不能加油”
2022-10-10 18:16 -
泽连斯基发视频讲话:这是个艰难的早晨
2022-10-10 17:57 乌克兰之殇 -
美升级对华出口管制并调整出口管制“清单”,商务部回应
2022-10-10 17:01 中美关系 -
这次轮到了摩尔多瓦
2022-10-10 16:35 -
外交部: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2022-10-10 16:07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39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评论 148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评论 181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评论 142“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评论 134最新闻 Hot
-
“欧美关系搞砸了,欧盟准备以自己的方式应对中国 ”
-
拉夫罗夫:俄美准备举行新一轮会谈
-
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
俄乌冲突以来首次,俄总统特别代表或将访美
-
“斯塔默这么努力地讨好特朗普,但没回报”
-
特朗普最新对朝表态
-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
“一些政府打电话来问:中国已深耕十年,我们咋追?”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
龙应台:赖清德错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说好的补贴不作数了,美商务部长还让学学台积电…”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
美媒质疑:这事真怪得着中国么?
-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
“‘AI末日论’是美国的误导,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