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乌冲突的“1916时刻”:“和”去“核”从?
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将军曾在战事进入冬季时推动其外交解决方案。虽然拜登政府高层并不赞同米利的想法,但据说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沙利文)一直在敦促为外交协调留出余地。显然,拜登团队仍未在价值观和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支点。而基辅方面在12月底也拒绝了拜登提出的“正义和平”框架。[全文]
-
如何看待中国国内的“俄乌叙事”?
但两位学者都忽略了中国庞大互联网民中“不那么沉默”的大多数,人们对俄乌战争的意见活跃且多样。中国官媒对俄乌的官方报道不偏不倚。CCTV《今日关注》特约评论员、俄罗斯问题专家吴大辉教授甚至直接引用他在泽连斯基内部“线人”的消息。4月下旬,新华社发表俄乌两国外长的采访全文。[全文]
-
身处国际社会至暗时刻,中国的有原则中立意味着什么?
1950年至1989年间,中苏关系经历了从同盟到敌对的急剧转向,双方付出巨大代价。此后,两国将高度意识形态化和危险的军事化关系转化为一种务实的共存关系,其核心因素是意识形态缺位。目前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无论是否有止境,都是双方在经历“最好”和“最坏”时代之后的一种正常关系。[全文]
-
西太平洋上不太平
《今日俄罗斯》的报道很快指出,美国政府1979年“与台湾关系法”并没有“保卫台湾”的承诺。奇怪的是,普京在CNBC访谈中的涉台言论并未出现在克宫官方文件中。普京对台湾问题的颇有创意处理,凸显俄罗斯对西太平洋战略态势中台湾问题走向的密切关注。[全文]
-
美国“痴迷”于中俄结盟问题,但中俄选择的是……
即使中国将其核弹头增加到1000枚,其核武库也远小于俄罗斯和美国。但对于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查尔斯·理查德上将来说,中俄合作比“中国战略核力量的突飞猛进”更具威胁性。与他的担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俄两国并非热衷于走向结盟。[全文]
-
美军高官是“通共”,还是爱国“义举”?
如今美国的政军关系,已远非艾森豪威尔时期相对简单的“军方好战”、“文官求和”的模式可以套用的了。在美国对外政策中,文人好战甚于军人的例子比比皆是,相比之下,不少军方人士倒是相对现实。然而近期政军关系的最大变数,却是美军在美国政治转型中日益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文]
-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邓小平’”
2021年夏,有两个不寻常的历史性纪念日:中共建党百年,和苏联解体30周年。苏共与中共历史命运如此不同,令人感慨深思。 苏联解体让西方失去外部制衡,盛极而衰。美西方也许赢得了冷战,却失去了和平,更要丢失自我。[全文]
-
希拉里这个时候发文谈国防改革,什么意思?
希拉里一反其一贯的鹰派立场,重提69年前艾森豪威尔总统对军工集团的警告。不管希拉里的国家安全“新思维”能否施行,至少奠定了她在拜登国安团队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不能排除这位有望成为美国首任女防长的政坛老将在2024年(78岁)再度向问鼎白宫发起冲击的可能。[全文]
-
被误读的冷战与乔治·凯南?
凯南对冷战的批评不仅是基于冷战本身,也深受其本人对美国历史的认知,尤其是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对美国外交的告诫——“美国不要到世界上到处寻机除暴”,凯南几乎将其奉为箴言。凯南在后半生十分担忧美国滥用武力的行径,他认为遏制美国自身的冲动,比遏制苏联更为重要。[全文]
-
要么联合国,要么中美两极?俄精英怎么看世界前景
“回归”联合国一直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主流精英的诉求。后冷战时期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俄罗斯,不仅未能融入部分俄罗斯精英翘首以盼的西方体制,反而被日益边缘化。昔日的红色帝国,似乎只有在联合国的框架之下,才能找回当年的余晖。[全文]
-
无力回天的基辛格 只剩“沉默是金”
美国现实派大师基辛格要特朗普 “联俄抗中”的传闻,在国内外媒体不胫而走。基氏对传闻不做回应,应属正常。古典现实主义中一个重要内核,就是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秘而不宣,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也是基氏的一贯作风,捅破了窗户纸,说客的回旋余地就不大了。[全文]
-
FBI三板斧,断送川普白宫梦?
FBI的第一板斧使希拉里如释重负,民调一路领先。FBI的第二板斧使最后冲刺的女强人猝不及防,顿失动力。一时间,美国选局和股市都持续震荡。而“临门一脚”的第三板斧却砸在川普头上,几乎唾手可得的白宫,又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之物。[全文]
-
日本历史观中的“真情”与假意
日本历史观的错乱,既非始于今日,也不是右翼的专利,而是一个渐进和全方位的过程。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历史观的迷失和混乱就已经无可救药,这甚至包括一些左翼和所谓和平主义者。与此同时,日本官方也不断以各种方式使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全文]
-
朝鲜战争:美国的“集体遗忘”与“不依不挠”
六十余年来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反思呈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美国朝野的朝战“集体遗忘症”,另一方面则是军事史学界的“朝战研究疲劳症”。这两个极化现象至今仍在影响美国朝野的对朝观念和政策。美国公众对朝战的认识仍在低水平上徘徊。[全文]
-
南海问题上,美国想让子弹飞起来?
克里在北京可以否认军方在南海问题上的“狠话”,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多少约束力,可能就由不得克里了。就在美国军方透过媒体放话一天前,美国海军滨海战斗舰沃思堡号已经驶近中国控制的南威岛,中国海军的盐城号导弹护卫舰紧随其后。中美间“猫与老鼠”的游戏已经开场了。[全文]
-
希拉里刚参选,中国却早已躺枪
由于中国问题在美国政治中的高度敏感性,主流学者在选前和选战期间一般都少说或不说。沈氏为何在2016年大选前夕挑起中国话题,且语不惊人死不休?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并非不合理的假说是,沈文的真正着眼点是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