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中国创新不必走美国老路,也可以学学日本和德国
【文/姚洋】
过去10年,中国从两方面经历了非常重要的结构转型,一方面是从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到以国内需求为主的增长模式。2010年之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是靠“三驾马车”,出口、房地产、其他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左右。2012年之后,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低,国内需求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的转变是中国工业化时代的高峰基本上过去。人类经济史有一个规律: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和工业就业占全部就业的比例一般都先上升,峰值在35%左右,然后下降。中国的这一数据在2010年达到35%,然后从2012年也开始缓慢下降。
上面这两个转型都说明我们外延式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要转向内生型发展。要实现这个转换,创新就一定要跟上。
从0到1的创新
说到创新,很多人只关注硅谷所谓的从0到1的创新。从0到1的创新是什么?苹果手机就很典型。苹果手机一出来,原来传统的手机基本上没有市场。2006年之前很有名的手机牌子,比如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都因为苹果手机的创新而倒下。这就是从0到1的创新,它是颠覆性的,一个新产品出来使旧的产品完全被淘汰,美国多年都是从0到1创新的大国和引领者。
从0到1的创新优势是永远站在世界技术前沿,可以拿到巨额的垄断利润。智能手机品牌虽然已经发展到过百上千家,但苹果一家的利润就将近占所有智能手机企业利润的90%,尽管它的销量并不是最高的。剩下的华为、三星、小米等加起来也就占10%多一点。根本原因就是苹果在颠覆性创新上先行一步,功能和创新性一直领先,这就是从0到1创新的好处。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从0到1创新的另一面,即成本非常高。一个新产品出来,旧产品就要死去。它是创造性的,对传统产业是毁灭性的,毁灭的不仅是传统产品,还有对应的设备甚至产业带。美国经济靠从0到1的创新实现了持续增长,但主要增长都集中在西海岸、东海岸,加上中间创新能力较强的个别城市,剩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多少发展。
美国中西部的贫困超乎想象,这里的工作机会几乎全部被创新毁掉,因为从0到1的创新不培育中间产业,相应的工作机会自然也不会有。富士康即便在美国设厂,也找不到合格的工人,只能从中国招工人。
从0到1的创新走得太久以后,美国就缺少好的工作机会给到普通人,最终使美国形成了两极分化,大量的穷人和少数极其富有的人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面对如此巨大的鸿沟,美国还能保持几十年的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和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的文化有关。这种文化使得美国人从骨子里就接受自力更生,不能胜任被公司裁掉以后也没有太多怨言。
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母校威斯康星大学的化学专业世界领先,很多同学毕业以后踌躇满志,到最好的制药公司工作。但金融危机使有些同学被解雇。那还是10年前,大家也还年轻,能继续找工作。如今又有同学再次被解雇,50多岁的博士无法胜任高科技的工作,只能到超市应聘,干一些杂活儿。但他们没有发泄什么不满,而是认为成败由人、接受现实。
中国文化是不是这样的?在我们国家,如果50多岁的博士去超市应聘收银员、理货员,能不能做到面对现实、无怨无悔?我并不是说中国的文化不适合从0到1的创新,我们也有很多从0到1的创新优势和成果,我只是在启发大家一起思考中国是不是适合像美国一样只专注于从0到1的创新。
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在合肥开幕 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亮相。图源:视觉中国
从1到N的创新
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创新模式更多是从1到N的创新。德国默克集团专注于手机屏幕的液晶研发和生产,全球75%的液晶都是默克公司生产的,它就把这个东西做到极致。默克公司已经有300年历史,到今天一直做得非常好。
德国人知道他们和美国竞争互联网和芯片领域没有优势,因此采取差异化的创新战略,推出工业4.0,为自己的传统制造业插上翅膀,进行柔性生产,不求技术大突破,只专注于一个接一个的微创新和优化,然后把一类产品做到世界最好,从而占领全球市场。这就是德国模式。德国的自主主义属于秩序自由主义,先把秩序搞好,在秩序基础上追求自由。因此,整个德国社会也很稳定和谐。到今天,德国的工业就业仍然占全部就业的25%,美国的这一比例不到10%。
- 原标题:中国创新不必走美国老路,也可以学学日本和德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全国高中“C9联盟”成立:不针对第三方
2023-03-14 21:43 -
打“擦边球”重启超纲教学?学而思回应:启动内部调查
2023-03-14 20:2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新华社受权播发《政府工作报告》
2023-03-14 19:11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国银行危机,日本股市挨最狠的打
2023-03-14 19:03 观网财经-金融 -
危机加深?百年投行瑞士信贷自曝“重大缺陷”
2023-03-14 18:07 观网财经-海外 -
江苏将举办大基金二期投资对接会
2023-03-14 17:02 观网财经-科创 -
银行危机时刻,瑞信自曝过去两年财报程序有“重大缺陷”
2023-03-14 16:59 -
上交所3月18日开展全面注册制发行业务通关测试和交易业务全网测试
2023-03-14 16:54 观网财经-金融 -
A股半导体概念逆势上涨,中芯国际涨超10%创一年新高
2023-03-14 15:48 观网财经-科创 -
“凌晨五点半,我把钱转出来了!”
2023-03-14 13:46 观网财经-海外 -
相差不到千亿,中国移动2.1万亿市值直逼贵州茅台
2023-03-14 10:20 观网财经-金融 -
硅谷银行储户排长龙取款:有人甚至带了行李箱
2023-03-14 08:35 观网财经-海外 -
美国卖欧洲买,欧洲去年武器进口量几乎翻番
2023-03-13 19:28 欧洲乱局 -
美股第一共和银行盘前暴跌60%
2023-03-13 17:28 观网财经-金融 -
汇丰1英镑收购硅谷银行英国子公司
2023-03-13 16:14 观网财经-海外 -
探访浦发硅谷银行北京分行:可正常开户,需许可才能进入
2023-03-13 14:25 -
美联储出手托底、美股三大股指期货拉升,但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2023-03-13 14:11 观网财经-海外 -
营收净利双降、高度依赖两大房企,时代装饰再闯IPO能否“圆梦”?
2023-03-13 11:19 观网财经-金融 -
硅谷银行破产,多家中企回应存款情况
2023-03-13 07:41 观网财经-金融 -
美国硅谷银行破产,潘石屹回应传言
2023-03-12 19:20 网络谣言
相关推荐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评论 108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评论 126“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评论 133“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评论 139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评论 27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