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中国经济的韧性
最后更新: 2022-09-30 07:32:15二、中国经济的短期挑战和展望
虽然中国经济已经具备长期创新增长的韧性,但一切都还需要从短期做起。中国短期的挑战有哪些?如何应对?
上半年经济回顾
短期来看,我国经济的确遇到一些难题。上半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PMI波动较大,复苏很不稳定。消费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和疫情的反复有关。投资比较疲软,今年一季度本来表现较好,但后来疫情反复,投资增速又下降。下跌最严重的是房地产,一直负增长。
物价方面我并不是担心,中国不可能有通胀压力。如果有,也都是输入型通胀。现在看来 PPI的最高峰已经过去,如果说要有通货膨胀,去年就应该发生,但并没有发生。CPI的波动主要来自于食品,其中猪肉占的比重非常大。猪肉有其周期,现在看来猪肉价格的上升周期到来。我希望我们的CPI能高一点,因为升高就说明国内需求有所复苏,企业开工充足。现在的大问题是需求疲软、企业开工不足,所以我们不可能有通胀。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经济原理。
房地产业深陷困境
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如上图,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从去年年初的增长最高峰68%跌到现在,同比增长都为负,跌幅很大。全国排名前100的房企跌幅更大,销售额、拿地规模等“腰斩”,甚至更严重。
我们应该对房地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能过度关注房地产的负面作用,这对我们的政策制定不利。
中国住房够了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面积增长了19倍,这的确是很大的成就,但国际比较会发现,我们的住房面积还不够。我国人均住房面积仍低于日本,而且住房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多大?根据任泽平团队的计算,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是17.2%,间接贡献比直接贡献更大。房地产是一个链条极长的产业,对上游和下游的影响都很大。房地产一开工,钢筋水泥等需求上升,后续装修、家用电器、家具等采买也跟着上升。所以,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和出口对GDP的贡献差不多,是经济复苏可靠的主力之一。
大家可以计算一下,如果我国房地产下降1/3,就相当于给我们的经济挖了一个负5%左右的大坑,现在必须先把大坑填平才能有正增长。我认为,房地产下降太快是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增长减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都在谈预售制,谈“三条红线”问题。“三条红线”政策就是针对预售制,想要控制房地产企业过度的信贷扩张。但我建议大家深入分析一下预售制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预售制只在中国盛行?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银行系统对于房地产企业的信贷不足,而非太多。预售制是房地产企业得到流动性的一个关键模式。尽管我们都不喜欢预售制,但要取消预售制,一定得先把银行调动起来,承认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
现在政府已经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5,000亿的救助基金,央行也提供了1万亿的贷款,目的是鼓励房地产企业交房。这是保民生,当然有必要,但我认为更根本的是要保信心。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老百姓和银行对房地产业都丧失信心。如何重建信心?我建议政府应该拿这笔资金去购买房企的股份,由此释放的信号是政府对房地产业投了赞成票,能够起到稳定市场信心的作用。
政府买1%的房地产股份即可,银行一看政府投了赞成票,就敢于放贷,老百姓一看政府有信心,也就恢复信心。我们一定得把经济增长的底盘筑牢。房地产业继续这样降下去会引发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问题,还有金融等衍生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提振消费和优化防疫政策十分重要
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在我看来,如果能够保证4%的增速已经很好,所以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已经不再提增长目标。下半年除了房地产之外,最应该关注的还有消费。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下半年发力要在消费上面。
上海:夜生活节吸引市民前来体验消费。图源:视觉中国
消费怎么发力?中国经济现在的瓶颈就在消费端。因为供给侧产能过剩,需求侧中的投资一直不振,所以要想靠投资去拉动经济的难度很大,必须促进需求侧中的另一个支柱:消费。
消费怎么促进?我还是坚持两年来的观点: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银来促进消费,比如发行特别消费国债,主要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低收入家庭和失业者。发行量建议为1.4万亿,各个省根据自己的需求认购,然后自己偿还。可以用消费券的形式,但最佳形式是直接发现金。
提振消费有什么好处?消费能直接计入GDP,发1.4万亿的消费券,如果大家都用掉,就创造1.4万亿GDP。间接的还有乘数效应,消费券的乘数效应可以达到3-5倍,现金的乘数效应小一些。哪怕乘数效应只有2,也是2.8万亿,对我们经济的影响就是2%左右的GDP增长,而且不太可能有通货膨胀。这是第一个措施。
第二个措施:建立长效防疫措施。新冠病毒不可能消失,会逐渐演变成与人类共处,这是科学规律。我们应当增加防疫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把措施落到实处。
比如实施社会“活动面”动态清零,保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员中没有感染即可;不搞“一刀切”的封控措施;划定防控检测范围不要按照区县来划,缩小范围;统一全国健康监测数据,统一全国防疫措施;开放国内旅行,乘坐交通工具不再区分疫区和非疫区,以全国通用的健康码和核酸为准;后续再开放国际旅行等。
我们有很多防疫专家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我相信一定能够制定出更加精准的防疫措施,在保增长和防疫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这件事做好,我们的消费就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 原标题:“投资中国,在中国发力,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税务总局:今年通过查处骗取留抵退税企业挽回损失超130亿
2022-09-29 22:49 -
央行、银保监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2022-09-29 21:44 观网财经-房产 -
南宁住房团购:保价3月,逾期半年未交房可退
2022-09-29 20:28 观网财经-房产 -
丰田又来推氢能源,中国人能买单吗?
2022-09-29 18:20 -
“普京没必要干,但拜登就……”
2022-09-29 15:03 -
预制菜,懒人的春天还是资本的陷阱?
2022-09-29 14:41 -
英特尔时隔20年再推独显,平价显卡稳了吗?
2022-09-29 14:36 观网财经-科创 -
东方甄选6块钱玉米背后,是一场事关中国农业升级的大讨论
2022-09-29 14:20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发改委: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进一步扩大鼓励范围
2022-09-29 11:17 观网财经-金融 -
自媒体渲染生猪涨价,发改委指导地方约谈
2022-09-29 10:31 观网财经-消费 -
央行警告:莫赌“单边市”,久赌必输!
2022-09-28 21:47 观网财经-金融 -
海南对“双高”人群开展税务稽查,随机抽取50户全面自查
2022-09-28 18:16 -
含10个领域!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09-28 17:37 观网财经-金融 -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
2022-09-28 15:48 -
“危机感笼罩韩国半导体业”
2022-09-28 00:31 -
一汽大众回应导航弹窗广告:已停止
2022-09-27 21:18 观网财经-汽车 -
每年1.2万元限额,个人养老金抵扣个税优惠来了
2022-09-27 20:56 养老与社保 -
俄气:上半年净利润超过前两年总和
2022-09-27 19:46 俄罗斯之声 -
亏麻的黄牛,赢麻的苹果
2022-09-27 15:45 观网财经-科创 -
发展数字化,我们该有自信吗?
2022-09-27 15:15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