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中国8万亿刺激没问题,但地方政府加杠杆需更谨慎
最后更新: 2020-07-20 09:21:44【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总额3.76万亿的中央财政赤字,再加上1万亿特别国债和3.75万亿的地方债,总支出规模超过8万亿。这样的刺激力度将对经济恢复起到什么样的效果?财政支出增量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地方政府如何用好这笔钱?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
通缩已经发生了,财政政策空间很大
观察者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设置GDP增速目标,但是提到了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再根据不低于3.6%的赤字率可以算出,今年名义GDP的增速预期不会超过5.4%,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增速也就是3%左右。这个算法合适吗?您对今年GDP的预估大概是多少呢?
姚洋:我觉得这种算法意义不大,现在详细的政府预算还没有公开,没办法具体计算。但得今年确实是相对比较困难的一年,GDP实际增长率大概就是0~3%。
我们可以简单估算一下,一季度疫情挖了个大坑,GDP增速是-6.8%,对全年的贡献也就是-1.7%。二季度也有可能是零增长。所以如果要保证全年3%的增长,那么下半年要贡献4.7个百分点,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长要达到9.4%。这是非常困难的。
观察者网:在GDP增长困难的情况下,有人担心中国正面临滞涨的危险,不应该推出太大的刺激政策。但也有观点认为,扣除猪肉等因素之后,中国实际面临的是通缩。您怎么看待今年的通胀?
姚洋:说滞涨是没有道理的,扣除猪肉、能源的因素,过去这一年已经是通缩,而且现在猪肉价格、能源价格还在往下走。所以现在还不需要担心通胀,如果有通胀,大家都高兴死了。如果能有3~5%的通胀,说明经济在快速恢复了。任何一个国家在衰退的时候,都巴不得有通胀。
现在要担心的是,通缩已经发生了,PPI已经是负的,CPI还是正值。但是如果能源价格也算进去,CPI会下降不少,猪肉价格也肯定会降。所以今年CPI能保住正值就不错了。
所以中国财政政策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次报告提出的中央债和地方债加起来有8万亿,是一个很大的量。
全国猪肉批发均价自2月19日触及50.08元/公斤的阶段高点后,已连续3个月维持降势。(图:新华社)
我最大的担心,是地方政府再加杠杆
观察者网:李克强总理强调,今年中央财政支出的2万亿增量要全部转给地方,地方债也新增了1.6万亿。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并没有中央层面的大规模投资,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地方?
姚洋:如果仔细读李克强总理的报告,其实中央新增的2万亿资金,首要任务还是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最后才是投资。这2万亿实际上是一个社会保障作用,不是让你去搞投资刺激的。当然社会保障也是总支出的一部分,也是可以拉动经济的。所以我觉得中央这一次还是比较谨慎,中央层面不会大规模刺激,只有6000亿拿来做投资,是比较少的,主要还是保障民生。
观察者网:但是资金全部转移支付给地方之后,地方政府会不会重新走上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老路,导致资金流向房地产等领域?
姚洋: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去年地方专项债规模是2.15万亿,今年增加1.6万亿,总额接近4万亿。虽然是专项债,有一部分是指定用途的,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投向基建。地方政府拿到这么多的钱,肯定就会甩开膀子去干。
而且我最大的担心,倒不是怕他们拿这笔钱去投资,更多的是他们再用国债去撬动市场上更多的钱。2008年的4万亿、2016年的经济刺激,都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地方政府拿到的钱,其实还是不够用,前段时间各地披露的基建投资计划,13个省加起来就达到了30万亿,可是专项债只有不到4万亿,远远不够,怎么办?他们就会到市场上去筹。
这又会造成新一轮的加杠杆,一方面导致地方政府背上庞大的商业性债务,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也会被拖累。地方政府把工程外包给他们,承诺说我们有钱,但是暂时拿不出,都是企业先垫付,时间一长很多企业就被拖垮了。我们A股市场上有些企业就是这样倒掉的,环保企业几乎全军覆没了。16年那一波刺激之后,到17年底暴露出了问题,就开始收紧融资政策,18年一刀切下去,受害的都是那些给政府做工程的企业。
如果还是回到这种boom-bust(繁荣-萧条)周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中央既想让地方政府刺激,想让他干活,又不想让他发太多的债。地方政府也想干活,可是钱又不够,就只好到市场上去筹措,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每次到了经济下行的时候,又得走回老路去,新的刺激一来,去杠杆的事就被完全抛在脑后了,好像根本没发生过。
更好的办法是,你如果想刺激,就把政府债发足了,无论是地方性政府债还是中央国债。然后告诉地方政府,有多少钱干多少活,发8万亿债务就干8万亿的活,把地方政府去市场上融资的后门彻底关掉。
你做基础设施投资没有问题,但是目前的借债方式有问题。地方政府去借一大堆商业性债务,是永远还不掉的。比如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公司发的城投债,利率是7%-8%,可是国债的利率才3%。商业性债务是不划算的,而且会扰乱整个金融市场,金融市场上的钱全流到政府项目上去了。
观察者网:现在中国的赤字率是3.6%,相比于美国或者欧洲国家来说是很低的水平了。是不是可以把赤字率进一步提高,来满足地方上花钱的需求?多大的债务规模是合理的?
姚洋:如果地方政府还是用现在的思路去投资基础设施,钱是永远不够的。比如说北京经常在修马路,修人行道,过一段时间就重铺一遍。这样你给他多少钱,他都是能花光的。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地方政府花钱是没有纪律的。要想约束他们,就要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对政府的预算,地方人大不能只是每年开会时简单看一眼。而且人大审议的预算还是不完整的,地方政府去融资平台借的钱,不属于公共财政,属于国有企业行为,根本就不给人大审议,但实际上这些债务也是地方政府负担的,最后还是要地方政府还。
标签 2020全国两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张广凯 
-
中芯国际14nm厂获国家大基金二期百亿注资
2020-07-17 16:09 上市公司 -
A股大跌之后,四大证券报头版集中评论股市
2020-07-17 10:33 股市 -
中芯国际A股上市之际,台积电发布二季度业绩
2020-07-16 14:48 上市公司 -
上半年CPI同比涨3.8%,猪肉涨104.3%
2020-07-16 10:22 -
3.2%!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0-07-16 10:14 观察者头条 -
中芯国际正式登陆科创板,开盘市值6800亿元
2020-07-16 09:37 上市公司 -
巧了!三星宣布6G商用年,正值英国拆光华为设备
2020-07-15 18:08 上市公司 -
“空调老大”地位不保,格力净利润腰斩
2020-07-15 14:16 上市公司 -
集成电路基金减持兆易创新实施完毕,仍持股7.33%
2020-07-14 17:04 上市公司 -
国开行发放21.8亿应急贷款支持防汛救灾
2020-07-14 14:56 金融圈 -
OLED面板采购量不达标,苹果赔偿三星9.5亿美元
2020-07-14 11:23 上市公司 -
惠普增速更强劲,联想憾失冠军宝座
2020-07-13 18:01 上市公司 -
中芯国际遭弃购49万股,网友:暴殄天物
2020-07-13 11:37 上市公司 -
全国农村集体家底,摸清了!
2020-07-13 06:36 聚焦三农 -
国务院金融委:欺诈发行、财务造假是资本市场的“毒瘤”,必须纠正
2020-07-12 21:42 上市公司 -
传10亿美元扩大iPhone在印产能,富士康:不评论传言
2020-07-12 13:41 上市公司 -
联发科6月营收创4年来最高,曾否认华为借道采购台积电芯片
2020-07-12 12:24 上市公司 -
“国家队”对4家公司抛百亿减持
2020-07-10 13:05 上市公司 -
上市首日涨923.91%,国盾量子被“限制”做空
2020-07-10 10:12 股市 -
英特尔丢掉“美最大芯片企业”宝座
2020-07-09 18:08 上市公司
相关推荐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72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0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