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散逸: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从范冰冰到郑爽再到吴亦凡,看逃税技术迭代
最后更新: 2022-11-30 17:06:073.双重不征税
由于税收协定约定的如果不是常设机构,那么其经营利润仅在注册国征税,同时避税地的地域征税原则对境外收入不征税。最终结果就是,这个企业的来源于这个的收入在中国和避税地都不纳税,达到了双重不征税的目的。
具体来讲,依据中新税收协定:
“第七条 营业利润
一、缔约国一方企业的利润应仅在该缔约国征税,但该企业通过设在缔约国另一方的常设机构在该缔约国另一方进行营业的除外。”
用下面这图来表示,可能更形象一些:
结果就是:在避税地注册的企业在我国属于境内的税收非居民,在我国的盈利可以申请税收协定免税;在避税地属于税收居民的境外收入也免税,最终刀切萝卜两头光,在哪都不纳税。
在这样的操作下,粗略地计算一下整体税负情况:
由于各国之间的注册信息各为孤岛,而且还有股份代持等各种灰色操作,所以这种个人跨国逃避税比国内的逃避税更难处理。
从国际反避税角度来看,针对这种逃避税的主要手段有三个:
首先是目前正在紧张推进的“双支柱”中的支柱二——最低有效税率,即:
“旨在确保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就其在每个辖区经营产生的所得支付最低水平的税款。当某一辖区的有效税率低于最低税率时,对在该辖区内产生的利润征收补足税。”
例如某集团从国内向欧美做转口贸易的新加坡子公司企业有效所得税为5%,其国内母公司所属地税务局就可能要征收差额的10%所得税。但是这个政策目前只适用于跨国企业,门槛达到了年收入7.5亿欧元(约55亿人民币),中小企业并不在其约束范围内。
其次是积极利用新加坡通用报告准则(CRS)中的信息交换,特别是交换的企业控制人信息,与其国内的关联方进出口和对外支付进行比对,以发现逃避税线索。
最后就是利用好避税地的《经济实质法》所披露的注册公司信息,将其控制人与其国内的关联方进行比对。
如果没有国外相关信息的支持,仅靠我国税务机关的话,那只能是加大对外劳务支出的审核力度,系统性地制定相关审核操作手册,针对外企人力资源服务进行雇主核查等。可能也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整体是指标不治本的。
另外,其实很多明星富豪本来是中国人,在国内成为明星富豪后不合规纳税回馈本国人民,摇身一变加入外籍,但仍在国内赚钱,只不过这一下子就多了极大的操作空间。我个人认为造成这点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个税中的“弃籍税”条款过于宽松了。
弃籍税在国外是专门的税种,在我国以前一直没有相关规定,直到2018年修订个人所得税法时才添加:
“第十三条 纳税人因移居境外注销中国户籍的,应当在注销中国户籍前办理税款清算。”
具体的操作细节由《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2号第五条规定。
但是遗憾的是,我国的这个弃籍条款仅仅是要求清算当年的所得,而不是和实施弃籍税的国家那样,对一定金额以上的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减原始调整,对净增值部分也要求纳税。这使得我国的弃籍条款形同虚设,对弃籍这个行为没有太大的震慑力。
例如,某富豪在国内发家企业国外上市后,其拥有的公司股权价值由一千万变为十个亿,其给自己开一元钱年薪并移民去国外。按照美国弃籍税规则,这公允价值变动增值并未实现的九亿几千万都要缴纳弃籍税,即使只按国内个税资本利得20%税率计算,在其弃籍时也必须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缴税、大规模出售股票后是否股票暴跌、出售股票后是否会丧失公司控制权等一系列的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富豪们的弃籍成本。而我国仅需要对这一元年薪进行申报不达起征点就可以轻轻松松地移民了。
国内不乏高净值人群将在国内创造的财富以极低的成本转移到国外,再以外籍身份回国赚钱。因此完全可以预料到,通过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进行虚假申报、通过境内外多个关联企业隐匿个人收入进而偷逃税款这种情况,绝不仅仅发生在个别明星身上。
总之,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为了完成二十大在“增进民生福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要求的“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应该更高效地使用国际交换信息,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和高效的执行手段,这样才能保障我国的税收利益,维持我国的税收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税收的二次分配获得其应得的权益福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BOSS直聘三季度报:活跃用户创新高,付费企业数下降
2022-11-30 15:2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特斯拉:没有在中国布局芯片公司
2022-11-30 15:22 观网财经-汽车 -
11月PMI降至48.0%,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
2022-11-30 10:00 观网财经-宏观 -
加拿大央行87年历史上首次出现亏损
2022-11-30 09:24 观网财经-海外 -
日系车企在华分化:丰田一枝独秀,本田日产显颓势
2022-11-29 21:36 观网财经-汽车 -
亏损大幅收窄,B站第三季度营收达58亿元
2022-11-29 18:52 -
东方晶源新一轮融资近10亿,年初被ASML指控“可能侵权”
2022-11-29 18:33 观网财经-科创 -
首批C919飞行员取得飞机型别资质,交付工作也已启动
2022-11-29 17:31 中国大飞机 -
A股放量大涨:房地产与旅游爆发,北向资金净买入近百亿
2022-11-29 16:04 观网财经-金融 -
节衣缩食成本大降16.7%,欢聚三季度净利润7694万
2022-11-29 15:58 -
起底核子基因:累计超7亿份检测,自称“钱景无限”
2022-11-29 08:50 抗疫进行时 -
美联储再放鹰!美股三大指数跌超1%,热门中概股大涨
2022-11-29 07:30 观网财经-海外 -
上海迪士尼乐园再次关闭
2022-11-29 07:18 抗疫进行时 -
芯驰科技两年融资20亿,中国车规半导体春天来了?
2022-11-28 21:13 观网财经-汽车 -
利润表现远超预期,拼多多盘前大涨近10%
2022-11-28 20:09 -
“一车顶三车”?吉利想抢问界的蛋糕
2022-11-28 20:04 观网财经-汽车 -
吉普国内停产,下一个是谁?
2022-11-28 18:33 观网财经-汽车 -
建行国产操作系统采购大单花落麒麟
2022-11-28 16:54 观网财经-科创 -
29日停止A4纸销售? 晨光文具辟谣
2022-11-28 10:04 -
A股三大指数均跌超2%,下跌个股近4200只
2022-11-28 10:01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3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9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4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