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华:为什么中国会陷入全民教育焦虑?
二、最小范围竞争定律:范围越小,压力越小,焦虑越轻
教育焦虑实质上是择校压力,与教育竞争强度有关,教育竞争强度越高,教育焦虑就越大,反之则小。在竞争指标既定的情况下,教育竞争强度又与参与教育竞争的人数有关系,人数越多,竞争强度越高,反之则低。
实践中,教育竞争是以属地或片区为层级展开的,比如幼儿园进的是某村或某片区的村小,小学进的是某乡镇或某片区的初中,初中进的是高中,高中则既以属地或片区为单元,又以分数论英雄。竞争的层级越低,人数就越少,竞争的强度也就越低,竞争压力也就越小,教育焦虑就越轻。
中国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不再进行升学考试,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有两个考试是最重要的,也就是中考和高考。
资料图文汇报
中考很重要,但是关键不是竞争这一次考试,家长们考虑的是小学生所就读的初中教学质量的情况。初中教学质量高,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考入县一中和一定比例进入其他高中,那么家长就愿意送小孩进入该初中,而不存在择校的问题。
以县域为例,南方某县有15个乡镇,每个乡镇有一所初中,全县最好的高中是县一中,另外还有3所普通高中。如果这15所初中的教育质量相对均衡,好的好不了多少,差的差不到哪里,那么,每个乡镇的小学生只要进入本乡镇的初中就读,就有同等的机会(平均机会)进入县一中读高中或考上其他高中。但实际情况是,各乡镇的初中事实上不可能均衡,城区或其他县中的初中部的教育资源要优质一些,那么,这样就会造成乡镇初中优质生源的流失。
为了稳定初中生源,国家要求各县最好的高中招生有80%到85%比例的招生名额下放到各乡镇初中,乡镇中考生多则分配的名额就多。这个政策叫“指标到校”。各乡镇初中都有了既定的进县一中的指标,这些指标不参与全县竞争,只要中考在乡镇初中的排名在这个指标数以内的,都自然而然进一中读书。无论是该县15个初中教学质量都均衡还是不均衡,“指标到校”都意味着初中考生只要在乡域范围内(乡镇初中)竞争获胜,就能够进入县一中或考取其他高中。而不需要与其他乡镇初中的学生一同竞争县一中有限的学位。
以上是将中考竞争限制在乡域亦即乡镇初中内部,竞争范围小,竞争人数少,竞争压力就不大,家长也就没有什么焦虑。如果该县没有“指标到校”的政策,而15个乡镇的初中全部衰弱,只剩下县一中原来的初中部一所初中比较好,全县家长都认为,“在乡镇中学就读考不上县一中,只有到原一中初中部就读才能考上县一中”,那么全县的小学毕业生就会向原初中部挤。
家长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择校的问题,学生则要通过竞争考入该校。那么,小升初竞争就不再是限定在乡域范围,而是在全县范围内,即全县竞争一中原初中部。我们将小升初限制在乡域范围的竞争压力指数设定为10,焦虑指数也是10。现在是15个乡镇的小学生共同竞争县一中原初中部学位,竞争人数增加了15倍,竞争压力指数也就增加15倍到150,家长的焦虑指数也从过去进乡镇初中的10,变成了择校一中原初中部的150。也就是说,中考从乡域竞争上升到县域竞争,竞争压力指数和择校焦虑指数都提高了15倍。
进而,家长为了自己的小孩能够顺利进入一中原初中部,不仅要疏通关系,还要从小学一年起就重视起小孩的考试成绩。在乡域竞争时,因为小学直升初中,不用择校竞争,初中到二三年级要分班管理,因此到初二家长才重视小孩的成绩;但是进入全县域竞争后,家长就需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重视小孩的学习成绩,教育竞争下移到小学学段。
三、高考竞争的最佳载体是县中,县中坍塌全民陷入教育焦虑
高考是要在全省进行竞争,县域高中教育资源就必须有所集中。在某县,有三四所高中,但主要的教育资源都投入到了县一中,比如县一中可以在全县掐尖招生(非划片)、可以从其他高中和初中调入优秀教师。县一中还享受其他的优惠政策,比如较少非教学型任务、较大办学自主权、较多财政支持、较频外出考察学习深造机会等。
县中常见的建筑模式/资料图
一般一个50万人口的县的资源(生源、师源、财源)能够支撑一所较好的高中,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县则可能有两所较好的高中。将全县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这一两所高中,以使其能够在全省的高考竞争中取得好成绩,给全县学生以较大的教育出口。
全县各初中都在竞争一所高中,确实会有一定的竞争压力和教育焦虑,而如果将集中的高中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到其他高中,高中多了,确实可以分散竞争压力,但是由于教育资源被稀释了,一所高中都办不好,它们在全省高考竞争中都会考不好。
更极端的假设,每各乡镇都办一所高中,每所高中都差不多,乡镇初中的学生都可以直升高中,升学竞争的压力就更小,更没有择校压力。但是这些乡镇高中的教学质量就会非常之差,基本上无法参与高考竞争。
集体时代许多乡镇都办了高中,改革开放后就取消了,原因就在于这些高中极大地稀释了教育资源。高考竞争需要将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集中到县域是比较合适的:一是县级资源可以支撑一两所好的高中。
二是乡镇学生到县城高中就学的成本相对较低,农民家庭也可以支持子女进城读书,即便是陪读的生活成本也不太高。如果教育资源集中到地市一级或省城,教育费用、生活成本、陪读消耗就相当大,一般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支撑,从而造成对普通家庭子女接受优质高中教育的排斥。
三是高中教育资源集中到县域,优质高中一两所,初中生进入这一两所学校确实有压力,家长也有焦虑,但是并不太大。如果教育资源往上流动和集中,教育竞争和焦虑的指数就会十数倍地增加。
假设全市有15个区县,每个区县都有一所全力支持的县中。如果资源集中在县域,那么高中生就是以县域为层级、以县中为载体参与全省高考竞争,竞争压力指数假定为10,家长的教育焦虑指数也是10,是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能够接受的范围。因为全县域社会都知道,只要考上了县一中就能考上大学或比较好的大学。比如,每年有一两个或两三个清北生,有固定比例的重本率和本科率,每次考试只要在全校某个分数段内就知道能够考上什么样的大学。
但是,如果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如优质生源、优秀教师集中到地市某一两所中学,就相当于所有县一中都坍塌掉,全市中考生只有考进这一两所中学才有考上好大学的希望。全市都有这个意识,全市家长就会有较强的择这两所学校的焦虑,学生就有考这两所学校的压力。如果考县一中的竞争压力指数是10的话,那么全市竞争一两所市级中学,竞争压力指数就会增加15倍,变成150,家长焦虑也会猛增15倍。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能上这一两所高中,就会从小学、幼儿园乃至胎教开始抓起,教育竞争的学段就会不断下移。
- 原标题:杨华 | “县中塌陷”导致全民教育焦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纪念新中国成立的茅台1949酒”谁在产?谁在卖?
2024-09-03 08:37 -
首次披露!被拿下的公安局局长,曾帮助他人开武装押运公司
2024-09-03 08:37 廉政风暴 -
官方回应副局长被举报婚内出轨:撤职,降为普通民警
2024-09-03 08:09 依法治国 -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些日子
2024-09-03 07:54 -
70万吨垃圾倒入黄河,环保部门充当保护伞?官方回应
2024-09-03 07:5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美扣押马杜罗专机,委内瑞拉:这是犯罪
2024-09-03 06:49 -
我国最大油气田累产油气当量突破10亿吨
2024-09-03 06:34 -
主动加群众微信的他履新,曾入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2024-09-02 20:54 基层治理 -
商务部:从未发布,已报警
2024-09-02 19:44 -
青海共和县石乃亥镇突降暴雨致6人遇难
2024-09-02 19:06 -
67岁赵子龙,遗体在井中被找到
2024-09-02 17:43 疑案追踪 -
上海检察机关依法对上汽集团原副总裁陈德美决定逮捕
2024-09-02 17:29 -
遭路虎女司机殴打男子:退役军人事务局来看我了,娘家来人了
2024-09-02 16:52 疑案追踪 -
吉利将发射第三轨卫星,年底实现全球化商业服务
2024-09-02 16:04 航空航天 -
李雪松已任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2024-09-02 15:54 -
国家烟草专卖局修订印发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
2024-09-02 15:49 -
中央批准,靳国卫任辽宁省委常委
2024-09-02 15:17 高层人事 -
央视记者调查:国学培训巨头大规模闭店,监管账户竟形同虚设
2024-09-02 14:16 -
全红蝉被粉丝围堵躲进女厕所,工作人员:她被吓得在里面哭
2024-09-02 13:09 -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倪世雄逝世,享年84岁
2024-09-02 11:15
相关推荐 -
与中国竞争,电先不够了?特朗普拟“开闸放地” 评论 20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评论 137“中方提速:欧洲稳了,但在美国的还得等等” 评论 169白玉兰最佳电视剧颁给了它? 靠八集篇幅创造了历史 评论 38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评论 336最新闻 Hot
-
与中国竞争,电先不够了?特朗普拟“开闸放地”
-
巴基斯坦发生自杀式袭击,16名士兵死亡
-
又卖惨,“没中国,我们只能停工”
-
“美国目的昭然若揭:拿矿,跟中国对着干”
-
怕美国不来,又怕特朗普乱来,欧洲犯怵:“单挑”中国,我吗?
-
新军校,今天正式成立
-
“2022年,伊朗几乎成功刺杀蓬佩奥”
-
伊朗举行国葬
-
香港特首顾问团换届:李泽钜未续任,“杭州六小龙”两名创始人加入
-
担心经济被当“武器”?中小国家应当追溯问题源头
-
普京:在“北约不东扩”承诺上被骗
-
“中方提速:欧洲稳了,但在美国的还得等等”
-
“特朗普正计划访华,带上数十名CEO”
-
尹锡悦现身首尔高检大楼,韩国特检组启动讯问调查
-
美国最高法助攻特朗普:禁止全国禁令
-
美驻日大使污蔑“中国加剧危机”,我大使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