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海战场上的国军主力,为什么败给了猪肉炖粉条
关键字: 蒋公国军猪肉炖粉条
1947年,联勤总部计划为515万人总共本年度补给粮食为149.8万吨,这莫名其妙就少了一半多啊。
不过也没关系,折算下来平均每人每日1.6斤,折合25.5两,也算够用了。而对面解放军这个时候连每人22两都吃不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更是差点断粮。
但是到了实际规划八个补给区分区规划补给的时候,还会出现新问题。
图片来源:《中国国民革命军后勤简史》
1946年10月-1947年3月八个补给区规划,给480.8万国军部队补给米麦高粱米等粮食总计54.96万吨——六个月平均每人228斤粮食。又打了个八折。
这层层漂没打折扣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国民党内部不同人马的待遇那简直是天上地下。
补给最充足的第六补给区,负责东北行辕下属部队。东北正是交战之时,放的部队那都是蒋公的心尖子:51万人分到9.86万吨,人均380多斤。
第八补给区,负责西北行辕胡宗南部下28.5万人,补给粮食5.7万吨,人均400斤整。
别的六个补给区400多万人完全比不了这两批,最差的第七补给区,郑州绥靖公署下属81.6万人,计划配额为2.84万吨:平均每个人不到70斤粮食。
如何用70斤粮食活过六个月……除非刘峙主任能把部下都变成猫或者教他们集体修仙辟谷。
事情还没完,以上这些都是计划补给数,到实际补给的时候,上海区1948年3月-12月一共亏欠2.7万大包折合2700吨粮食——连士兵军粮都拖欠,城市市民情况可想而知。也就难怪47年起反饥饿反内战活动此起彼伏,那是真吃不饱啊!
所以说淮海各个兵团被围的时候没准真的是各个兵团国军吃的最好的时候。那时候联勤总部要求给黄维空投26吨牛肉罐头,黄百韬兵团的空投量要求达到日投50吨,如果都能达成,不要说米面吃的够多,每人每天一两肉一斤多咸菜的量,已经是空前奢侈了。
然而国民党空军也不怎么牢靠,从三大战役开打,锦州被围开始,空军弟兄们就不愿意冒着被击中的危险搞低空空投了。
而且当时国军并没有类似现在空投物资的伞具。麻袋直接高空抛物容易摔散,不但不能装满,还需要在麻袋外面喷水保证抗摔。
于是嗷嗷待哺的国军弟兄们要么是看着一个装一百斤大饼的麻袋忽忽悠悠飞到对面阵地上,要么是看着一个一百斤冰坨子带着高空势能直冲自己迎面而来……
不但有生命危险不说,打开之后还日常缺斤短两。毕竟就算是空军勾结奸商把陆军的口粮倒卖了,国军弟兄们没办法上天去揍他们。
而此时对面的华东野战军,在1948年3月起实行新的伙食费标准,野战军人员每天2斤6两的细粮,一天粗菜一斤,油盐猪肉各五钱。除却伙食费以外,普通津贴每月一斤猪肉。逢年过节基本上每人一斤猪肉伺候着。
而且,只要是解放战士,也当场发一斤猪肉。技术人员每月增发1-4斤猪肉不等。这比起国军那边的看人下菜碟好到没边了。
而比华野更加财大气粗的东北野战军,从1948年7月起,普通战士每个月猪肉三斤,连排级干部津贴每月加2斤猪肉。比起连洗澡都没钱的国军尉官真是幸福到天上了。
而且,国军坚持不让人吃饱饭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60年代。
金门炮战时号称“国军反击第一炮”的鲁凤三,在战后加冠晋爵,特许结婚,“蒋总统”还钦赐维他命丸治疗失眠症,好不风光。但他后来升任国军唯一一个240榴弹炮营营长时发现一个问题:他那个营吃不饱饭!最后鲁凤三作为“总统”的红人,硬着头皮去请“蒋总统”特批,才解决了吃饭问题。
一个重要程度堪比现在火箭军的单位吃不饱饭,国军对自身“传统”的坚持程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国军传统第三:抢劫走私两头忙
当然,哪怕国军再看不起大头兵,让八十多万人练辟谷修仙那非闹成兵变不可。在补给区不能完全满足部队粮食需求之时,国军就放手让各单位自行采购,名为“现地采办”。现地采办依旧不足的,还可以进行“征发”。区别就是,一个名义上给钱,一个名义上连给钱都不需要。
要说让一群几乎没有纪律管制,没有政治管理教育,地方政府无权管辖,还因为各种贪污腐败,导致口粮和军饷都发不到位的饥肠辘辘的大兵们,在手里有枪的情况下好声好气地去跟商家们讨价还价,然后非常友好地完成平等交易,这估计不会有人信。
于是“采办”和“征发”很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持续性抢劫。在辽沈战役之前,国军打算就地强征50万斤军粮,结果只征来20万斤。剩余的部分后勤单位一筹莫展。为了这点粮食,在沈阳外围还发生了国军内讧,以“抢小麦之战”之名见诸史册。
1948年8月,辽沈开战前一个月,国军东北“剿总”开了个会。卫立煌把军长以上都喊来研究怎么“强购”粮食,可惜反应平平。卫立煌连让各位军头提成20%的说法都提出来了,问题是这地方各位都蹲了两年半了,该抢的都抢完了,沈阳附近实在是没的可抢了。
于是,“抢购”的黑手,直接伸向了国民政府粮食部。粮食部在锦州存有10万袋面粉,本来打算救济沈阳附近灾民,结果被一纸白条,直接拿走当了军粮——饿肚子之下众生平等,管你是不是同僚,管你的粮食干什么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戴苏越
- 最后更新: 2019-01-22 08:07:41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开40周年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天下讲坛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开40周年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相关推荐 -
“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9“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142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评论 159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评论 713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
美国又炒作,我驻古巴大使发文驳斥
-
美英谈成了,“英国让步”
-
冲突愈演愈烈,莫迪首发声
-
“美国在欧洲的广泛军事存在并不是必然的"
-
印度两座水电站已重新开闸
-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
夸大对华关税效果,她被打假了
-
突发!巴称击毙约50名印士兵,印称摧毁巴第二大城市防空系统
-
弹射座椅大厂泄露了印巴空战战损“天机”?
-
巴总理:关键时刻,感谢“亲爱的兄弟”埃尔多安
-
日本地铁出现随机杀人事件,男子挥20厘米菜刀砍伤2人
-
“斯洛伐克几分钟前才被通知…现在知道国际政治是啥了吧”
-
“俄罗斯要价太高,但...”
-
乌克兰议会批准美乌矿产协议
-
“特朗普称要把这改叫阿拉伯湾”,伊朗谴责:我们也没反对阿拉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