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木:朝鲜拥核,谁应当负历史责任(之三)
关键字: 朝鲜拥核美朝关系朝鲜美国朝核会谈朝核最新朝鲜最新【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修木】
3月初,特朗普宣布接受金正恩抛出的橄榄枝,“在5月”进行会面,日历纸一张一张撕去,朝美各级官员逐渐开始接触安排,最后是否能够达成会面尚未可知,去年一度剑拔弩张的气氛却已缓和不少。
这一边,朝鲜以一轮又一轮的核导试验回应美日韩军事同盟一次又一次升级军演;另一边,已经达成的伊朗核协议,却持续受到美国退出威胁。
这样的局面,像不像对历史的复刻呢?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修木博士参考已故著名记者唐•奥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两个朝鲜》;时任美国官员杰尔·斯威特(Joel S.Wit)丹·佩尔蒙(Dan Poneman)和罗伯特·加卢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点展望:第一次朝鲜核危机》(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当时常驻北京的CNN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齐麦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毁》(Meltdown);《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贝克(Peter Baker)著《荣火时代:布什与切尼在白宫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历史资料,分析梳理25年来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拥核历史责任系列文章的第三篇。
上文讲到,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在上台后挥霍民主党克林顿攒下的对朝外交家底,一边叫嚣美国要“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一边在“9·11”之后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
本文接上一篇,讲述2003年实际上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遭美国栽赃后狂轰滥炸,朝鲜却抓住机会全力进行核冲刺,始终让深陷中东泥潭的美国打也不是谈也不是,到2009年元月,接任小布什的奥巴马只能面对一份小布什政府“妥协的令人瞠目结舌”的对朝外交记录:
朝鲜拥核谁之过(之三):小布什捅下带原子弹的漏子
核心提示:小布什政府内的强硬派推倒框架协议之后,既拿不出大棒,也拿不出胡萝卜,只会在六方会谈之中扯皮。结果反倒让朝鲜完成核冲刺,也给接手的奥巴马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
新保守主义的逻辑漏洞
小布什执政近两年,强硬派终于如愿以偿推倒框架协议,只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却无人仔细想过。2003年初华盛顿上下忙着打伊拉克,号称掌握萨达姆秘密发展核武的情报,甚至拿到联合国大会上去宣讲。虽说国际社会被说服的人不多,在美国国内却得到足够的支持,连后来在奥巴马任内担任要职的几位重量级民主党参议员,例如希拉里、拜登、克里,都投票赞成对伊拉克开战。朝鲜重启宁边反应堆没有多少人注意,忙着准备在中东打仗的美国军方担心的反倒是朝鲜挑起事端,让人分心。
入侵伊拉克在3月正式打响,只用三周就击垮伊军主力,先发制人的战略奏效,强硬派深受鼓舞,的确曾经考虑接下来拿朝鲜开刀。但是看过作战评估之后,他们的结论却与克林顿当局一样,朝鲜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动武不合算,军事上最多也就只能派几架军舰战机摆摆样子 。
美国的气势却刺激平壤进行核冲刺,在2003年元月初正式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不但重启宁边的反应堆,还取出原本冻结在水池里的8000支废料反应棒进行钚的提炼。这样的事态说来令人觉得讽刺:为着入侵伊拉克,美国大肆渲染萨达姆暗地发展核武,不惜拿着假情报当证据;而朝鲜明摆着发展核武,小布什当局却没有什么反应。新保守主义的战略,已经在逻辑上露出一个很大的漏洞。
没有胡萝卜也没有大棒
动手(的选项)被排除之后,下一个选择是推动制裁,做起来竟然也不容易。
美国本身与朝鲜没什么交往,制裁只能仰仗朝鲜四邻的配合。问题是,在东北亚没人愿意看到半岛的局势紧张,不单是中国与俄罗斯不赞成,连美国的盟友韩国与日本也不热心。首尔与东京对所谓浓缩铀的情报持有怀疑,而且此时各自都有与朝鲜进一步交往的计划,私下对美国推倒框架协议的做法也有所保留。为了推动制裁,美国还得先做做样子,尝试以外交解决浓缩铀的争议,到解决不了的时候,才能说服韩国与日本追随美国的策略。强硬派在美国政府内部的争论中获得胜利之后,却发现又得上谈判桌。
此时正在推动经济改革的朝鲜还是很想与美国谈判。凯利访问之后,平壤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想以会谈解决双方的纠纷,金正日甚至托人带信给小布什,却得不到理会 。也就是说,外交的王牌还是捏在美国手里,只是强硬派不愿意玩。他们所醉心的是在朝鲜实现政权更替,那才算是核问题的彻底解决。外交谈判最多就是再搞一个框架协议,正是克林顿的失败路线。这样一来,小布什当局拿在手里的外交王牌不用,政权更替又不现实,手中既没有胡萝卜也没有大棒,对朝核形势的发展可以说是根本就没有对策。
2003年8月27日在北京举行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时,各国代表团团长合影。从左至右依次为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薮中三十二,美国助理国务卿凯利,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永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俄罗斯副外长洛修科夫,韩国外交通商部次官补李秀赫。
在中国的努力之下,最后搭成的外交平台是朝、美加中、俄、韩、日在北京的六方会谈。小布什当局坚拒与朝鲜进行双边谈判,认定那是重蹈克林顿的覆辙。既然朝鲜的邻国还想谈,就拉上中俄韩日搞多边会谈,一起对朝鲜施压。而平壤却一心一意想与华盛顿对谈,解决问题的钥匙其实一直握在美国人手中,别人无法包办。要经过北京的一再劝说,平壤才勉强点头参加六方会谈,为的还是在此平台上直接与美国人打交道。
为扯皮而来的美国代表团
美国代表团由曾经带队去平壤的助理国务卿凯利领头,国务院的温和派也很清楚,要谈出结果必定要与朝鲜进行双边接触 。但是在政府内部,温和派却敌不过强硬派。总统小布什对朝鲜了解不多,总是站在道德高度指责朝鲜残忍,不守信用,威胁地区与世界安定,与外国领袖会谈时还动不动就用脏字咒骂金正日 。副总统切尼的态度更为强硬,在讨论朝鲜的内部会议上曾经丢下豪言壮语 :“我们才不与邪恶协商。我们要击败邪恶。”
虽然是温和派带队,会谈要点却由白宫主持制定 ,规定很细也很死,“让一个受过训练,会讲英文的黑猩猩就可以上谈判桌。”提出的要价也很高,明知朝鲜不可能接受,为的就是让谈判失败。国务院之外,代表团中还有来自国安会与国防部的官员,盯紧凯利的一举一动,随时向华盛顿各自的上级报告。六方会谈在场内是朝美针锋相对,在场外则是美方代表团成员之间互相争吵。
第一轮会谈时,为了与朝鲜代表直接说上几句话,凯利要向中方提出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请求:在场外休息厅的角落里摆一张沙发,让他既能在其它各国代表的视线之内,坐下来与朝鲜代表谈上几句,又不至于被人说成是进行双边会谈(傅莹长文中有关于此处细节的详细回忆)。坐定之后,凯利首先要对朝鲜代表声明 :这不是谈判,这不是正式会议。在休息厅中拿着酒杯相互寒暄的其他代表,眼看着朝、美代表在角落里坐下,纷纷情不自禁移步到沙发周边,只为能听见几句内容。
2003年8月六方会谈开始,其后两年跌跌撞撞进行了三轮,每一次都谈不出结果。好在东道主中国想出一个办法,每轮结束时发表一个主席声明,总结一下各方立场,为举行下一轮会谈留下一些空间。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最后更新: 2018-03-24 09:10:22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34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40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1“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