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木:朝鲜拥核,谁应当负历史责任(之二)
关键字: 朝鲜核问题美朝会谈美朝会面美国朝鲜朝核谈判特朗普就差那么一小步
说起朝美关系,人们通常看到的是矛盾与对抗,朝鲜也让人觉得保守与僵化。其实朝鲜在对外关系上相当灵活,冷战时期游走于中苏之间,冷战之后也极力与美国修好,从金日成到金正日都曾为此付出努力。到克林顿任期的最后,朝美之间的冰雪已经开始消融,离关系正常化只差最后一小步。此时朝美关系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美国手里,端看白宫能不能体会其中的重要性。克林顿体会到了,平壤没有拒绝的道理。
只是克林顿未能如愿以偿,他开始关注朝鲜的时间来得太晚,10月下旬国务卿从平壤回来,11月7日就是00年总统大选投票,他的八年任期行将结束。投票的结果非常接近,论总票数民主党的戈尔以微弱多数赢过共和党的小布什。可是美国的总统选举采用选举人制度,按州点算,在关键的佛州票数极为接近,得用手工重点。两党都派出最强律师团,逐张争拗,闹了一个月没有结果,又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紧急开会,以5对4的比数判决停止重新点票,等于宣布小布什夺得佛州,也就是夺得总统宝座。
克林顿还是想去平壤,却必须得到候任总统的首肯。他曾当面向小布什请求,得到的是一个不置可否的软钉子,只得知难而退。如果是戈尔赢得那年的大选,克林顿的访问应该可以成行,朝鲜与美国或许可以关系正常化,朝核问题会是另一个局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朝美关系到此时已经落在小布什的把握之中,就要转往另一个方向。
2000年美国大选,佛州一位法官人工点票,身后坐着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律师代表监督。
小布什带来新保守主义
2001年元月美国政府换届,由共和党替代民主党。上任的头几天,新总统小布什依照惯例与其它国家领导人通电话。韩国总统金大中来电,解释对朝鲜的“阳光政策”。听过几句之后,小布什手掩话筒转身询问身边的助手,“这是什么人呀?真无法相信他这么幼稚。”助手是来自国务院的外交官,无法相信的是小布什竟然如此幼稚。
小布什本人没有多少外交经验,手下却有一个外交团队,其中有好几位信奉的是新保守主义,以理想敢干著称。在外交政策上,共和党通常态度实际,不计较意识形态,需要维护美国利益时态度强硬,敢于出手。民主党喜欢讲大道理,举着民主自由的大旗,行事方式却较为柔软,讲究美国领导下的国际合作。新保守主义则是杂交品种,态度上像民主党,热衷民主自由与独裁专治的对抗,行事方式却像共和党,倾向使用强硬手段来。
以武力维护大原则的事情美国在六十年代干过一回,为的是不让南越落入社会主义阵营,尽管其战略价值算不上太大。卷入越战之后美国投下大量人力物力,结果却败在一个小小的北越手中。那一场失利让一代美国人刻骨铭心,知道武力有其限度,对卷入战争很是小心。九十年代初结束的冷战算是美国赢在最后,但是经历过越战的官员,不论在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军事行动还是相当谨慎。老布什教训伊拉克,战争还没打响就已经定下见好就收,大获全胜却不肯乘胜追击,没有推翻萨达姆。克林顿上任之初,对外用兵很是犹豫,招来许多批评。
只是形势比人强,毕竟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高科技武器比别人领先一大截,动武的诱惑摆在那里。老布什在伊拉克很顺手,克林顿在前南斯拉夫两次教训塞尔维亚也没有碰到什么麻烦,越战的阴影渐渐淡薄,对外强硬的倾向增加。2000年大选,共和党内的新保守主义者批评克林顿的外交政策不够果断坚定,没有充分利用优势推动美国的政治价值与模式。小布什当选,让新保守主义得到一次实践的机会。
朝美外交停摆
照常规,新政府上任对前政府的政策要重新评估一番,小布什当局检讨对朝政策时出现严重争执。负责东亚与朝鲜事物的国务院官员对半岛局势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知道框架协议来之不易,克林顿加强交往有他的道理,解决朝核问题还是外交途径更为可取。他们多半是职业外交官,不分党派,曾经服务于老布什与克林顿政府,形成朝鲜问题的温和派。
与他们对立的强硬派多半是随小布什上任的政治官员。在他们眼中朝鲜是流氓国家,严重违反人权,经济上失败,饿死人还搞核武器。上升到道德的高度,也就没有了朝美外交的空间:框架协议根本就是绥靖妥协,让平壤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得以苟延残喘;奥尔布赖特访问平壤丢人现眼,竟然与金正日一起登主席台观看团体操,成为别人的宣传工具;新政府应该硬起来,抛弃克林顿的外交,孤立朝鲜,使它变得更穷更不稳定,把平壤搞垮才是朝核问题彻底的解决办法。
两派讨论起来很是辛苦,时常吵得面红耳赤。任何事情只要与克林顿沾上边,在强硬派看来就应该反对,甚至连“和平谈判”都不能提,因为那是民主党喜欢使用的词汇。在前朝任职过的政务官还有克林顿人马的嫌疑,以至好几位朝鲜问题专家干脆打包走人。温和派只得到国务卿鲍威尔的支持,强硬派却有副总统切尼撑腰,而且更对小布什的口味。克林顿留下的与朝鲜交往的计划,到此时全部停摆。
一纸公报难以支持朝美外交
在这种气氛之下,小布什当局注意不到平壤的注意力转向经济,正在推动改革开放。金正日在2000年5月与01年元月,相隔不到一年时间两次访华,参观上海股票交易所与合资企业。受益于金大中的阳光政策,半岛上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也趋向活络。平壤还开始做出与日本改善关系的努力。
与美国的交往当然是朝鲜改革开放最为重要的部分,小布什当局的态度让平壤深感忧虑。与美方接触时,朝鲜外交官一再指出几个月前赵明禄访问华盛顿才签下一份联合公报。平壤观察过中美关系的发展,知道《上海公报》的重要,也希望美方坚守《朝美公报》。只是平壤的手中,除了核武与导弹之外,没有其它牌可打,仅凭一纸公报难以抵挡新保守主义的势头。
朝鲜被列入“邪恶轴心”
小布什上台不到九个月,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一时间,美国上下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新保守主义的主张开始赢得民意的广泛支持,成为对外政策的主流。在反恐的旗帜下,美国要主导世界秩序,奉行单边主义,不惜先发制人,以武力推动民主与政权更替。
尽管朝鲜公开表示对美国的同情与对反恐的支持,小布什当局并不领情。在受到袭击后的恐慌气氛之中,有人担心朝鲜的核原料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可能性。但是总体来说当局的注意力并不在朝鲜,而在为基地组织提供保护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一个月之内,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正式打响,其后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喀布尔就被美军拿下。
接下来,美国要花上一年多的时间准备入侵伊拉克,尽管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没有联系。美国的理由是萨达姆在发展大伤杀力武器,可能用来支持恐怖袭击。另外两个国家,伊朗与朝鲜,也因为有发展核武的嫌疑被人提起。把这三个国家正式串在一起,却是经过一个很不正式的过程。
小布什在02年国情咨文中将朝鲜纳入“邪恶轴心”。
2002年一月底,小布什赴国会做911之后的第一个国情咨文,反恐占着很大的比重。基地组织与塔利班已经被赶进阿富汗的大山沟之中,美国需要定出新的打击对象。中东是此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其中伊朗自七十年代末以来一直是美国的对头。伊拉克本来是受美国扶持对抗伊朗的势力,在两伊战争之中曾得到美国的大力支持。可是后来伊拉克反过头来欺负科威特,这才与美国交恶,成为强硬派想要以反恐名义进行政权更换的下一个目标。伊拉克与伊朗因此都被定性为邪恶势力,只是起草报告时白宫幕僚又觉得以两个中东国家为目标会让人觉得是针对伊斯兰,这才顺手加上朝鲜,三个国家串在一起取名为“邪恶轴心”,尽管朝鲜不论在地理上还是意识形态上都离两伊差得大老远。
邪恶轴心的标签虽然在小布什演讲后广为人知,美国其实并没有入侵朝鲜或伊朗的计划。如此呈口舌之快,美国已经违反前任政府不以武力威胁朝鲜的承诺。平壤公开的反应强烈,朝通社的声明谴责邪恶轴心之说离宣战只差一小步。这倒不是平壤夸张,韩国上下也都担心美国下一步想在半岛上动武。正好小布什在二月份访问韩国,首尔费尽力气,终于迫使美方在布什的发言之中拿掉“邪恶轴心”一词,公开澄清美国无意攻击朝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中国行动计划”重启?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评论 279“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01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65“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35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