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耘:“外意识”爆发给人类带来的挑战
最后更新: 2024-07-03 13:51:30
编者按: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外意识”——由现代电子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所展现的意识性工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类文明。随着计算能力的飞跃,这一新兴力量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创新,也悄然间对人类自身的意识能力发起了挑战。
在本文中,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谢耘深度剖析了“外意识”的诞生、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在智能纪元下,人类如何面对并治理这一新兴力量带来的挑战,确保科技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和谐共生。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谢耘】
一.人类创造的意识性工具
制造工具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起点,不断更加复杂的工具也是推动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
1946年诞生的现代电子计算机,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其意义远超工业革命。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图源:腾讯科技
在此之前,人类创造的所有工具都是作用于物质之上,为了人类的目的而去改变物质对象的性质或状态。比如提取能量、合成材料、运输物品等等。我们可以称这些技术与工具是物质性技术与工具,那时属于人类文明的物质纪元。
现代电子计算机则与物质性技术与工具完全不同。它作用的对象是数据或称为信息,而不是物质对象。至今在标准的大学教科书中一直存在一个错误的说法:“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基本要素。”这种表述将信息当成了客观之物,而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三要素之一。
反驳这种说法的一个最简单有力的方式便是反证法:有哪一个描述世界基本运动规律的物理原理方程中,存在“信息”这个参数变量?如果没有,何来它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的论断?我们不能因为信息对人类很重要,就把它夸大为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人类并不代表世界,仅仅是世界的极微小的一部分。不是世界的基本要素,那它是否依然可以是客观之物?对此著名科学家、控制论创立人诺伯特·维纳有句名言:“信息就是信息,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80年代IBM计算机 图源:pixabay
认真考察就不难发现,数据或称信息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也是绝大部分意识活动必需的基本要素。它是一种意识范畴的存在。所以,现代电子计算机所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一种改变物质性状的过程,而是一种意识类的活动(谢耘,“信息技术的智能本质与人类的外意识”,微信公众号“慧影Cydow”,2019年5月9日)。
在现代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人类的意识活动只能由我们自己的大脑来完成。外部工具最多起到记录的作用。比如算盘,仅仅是一个计算过程的记录工具,而不是一个可以自己完成计算的计算工具。
现代电子计算机实现了零的突破。通过计算机程序,我们可以把某些类型的意识活动注入到计算机之中,然后由计算机自己来完成这个意识活动。这种意识活动从计算类任务开始,随着计算机能力的提升,逐步发展出了众多的类型。
直到2010年“暴力计算”的出现,让“人工智能”再次复兴,导致今天的计算机已经可以像模像样地与人交流,相当自如地“说人话”了。计算机应用今天所具有意识活动能力和特性在许多方面还远无法与人相比,比如它还没有自我意识、没有情感。但是在世界的两大基本范畴中,它依然属于意识性活动,而非物质性活动,是人类大脑之外的意识---“外意识”。
与ChatGPT交流 图源:36氪
所以,1946年诞生的电子计算机不是“电子算盘”,而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个史无前例的“意识性技术与工具”,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空前的里程碑意义。它让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性地拥有了两个轮子:分别是物质性和意识性的技术与工具。所以它的诞生超越了工业革命对人类的意义,接近于人类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制造工具而告别动物界。它开启的是人类文明的智能纪元。因此,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比起人类文明从农业到工业形态的转变,更加全面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外意识”的两个本质性的作用尤其影响深远。
二.“外意识”对人类的意识能力的不断削弱
在2010年之前,计算机或称芯片的处理能力还捉襟见肘。在许多场合计算能力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计算机应用或称人类的“外意识”尚不发达,没有显现出其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作用。2010年后,由于集成电路技术跨过了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从32纳米迈向了22纳米量级,让计算机进入了“暴力计算”时代。“暴力计算”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这个人类的“外意识”而言,类似于物质性技术与工具发展历程中的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种应用自此到处开花结果,催生了所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图源:pixabay
看到这个景象许多人惊呼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至少将会让大批人失业。其实这种焦虑是有些多余了。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初,社会蔓延着同样的焦虑。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许多工作被机器代替,但是由于机器的出现而产生了更多的工作,吸收了大量的就业人口。
不必过于为失业焦虑并不是说“外意识”的发展不会带来重大的潜在问题。事实上对于人类来说,问题将相当的严重,严重到人是否还将会是“人”。
人类物质性技术与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显而易见也颇具共识的后果,就是人类的体能退化了。因为物质性工具将大量的体力工作接了过去。所以在一些科幻作品中,未来人类的形象是一个瘦弱的身体上顶着一个硕大的脑袋:人类智力高度发达,但体能严重萎缩。
工业人形机器人已进工厂实景训练 图源:新华社
在人类体能不断退化、各种曾经的老年病成为了中青年甚至是青少年的疾患之后,由于良好的食物与医学的进步,人类的预期寿命大幅提升。所以人类并没有太在意这种退化,因为我们本来也不是靠体能取胜而成为万物之灵的物种。
与此类似,意识性的技术与工具的大规模普及与应用也会带来人类的退化,但这次不再是体能,而是智能。问题的性质变了。
当“外意识”可以代替人类做越来越多的本来需要我们自己去劳神费力做的脑力工作后,我们的脑袋就会逐步退化。或许很多人会说,机器不过是代替我们做一些相对简单的日常性工作,重要的复杂工作不是还要靠我们自己做吗?何来退化一说?
远古时期人类由于生存需要,体能相对充沛。网易
如果我们认真思考就不难理解,当我们放弃那些看上去“简单”的脑力劳动后,我们几乎必然会逐渐失去做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能力。除非你经常在做复杂的脑力劳动,否则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我们不仅不再能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连简单的也已经做不好了。这将是一个不知不觉的退化过程,就像坚硬的岩石最后风化为尘土那样。
如果这种退化现象大规模发生,它对人类的意义必然完全不同于体能的退化。因为人类正是靠智能而区别于其他物种、成为万物之灵。如果智能大规模退化,我们是否将逐步丧失人之所以为人的基础,而转头向动物界回归?
我们必须承认,懒惰是人性中很难克服的弱点。但凡有工具可以依赖,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再自己劳心费力。高度自律是少见的品德。所以随着各种智能应用的出现与普及,人类中绝大多数的人的智能退化恐怕很难避免。其实这个现象在互联网上已经开始显现出来,许多人已经理直气壮地没有了掌握一些基本常识的能力。这种智能的退化不仅仅涉及到社会人们之间的公平与公正,而将是一个侵蚀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基础的重大问题。
人类里程碑式的创造,给自身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是否还会继续作为“人”而存在?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史岱君 
-
聚焦金融科技前沿,交通银行再度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战略合作伙伴
2024-07-02 16:26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天兵科技就火箭坠落致歉,针对周边受损房屋勘查、鉴定与赔付
2024-07-02 15:45 航空航天 -
中国科协发布2024重大科学问题难题
2024-07-02 11:54 科技前沿 -
华为这些国内头部企业,对产业链贡献不够好?
2024-07-02 08:30 -
嫦娥六号总师:这点成为美中不足
2024-07-01 10:23 航空航天 -
天龙三号火箭试车发生事故:学费必须交得值
2024-06-30 22:35 航空航天 -
长七改火箭成功发射中星3A卫星
2024-06-29 20:55 航空航天 -
今天,中国的大模型底座能力到底怎么样?
2024-06-28 15:17 人工智能 -
专稿|任正非说的“盐碱地”,中国光伏的希望田野
2024-06-28 09:50 -
OpenAI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周鸿祎发声
2024-06-26 13:53 人工智能 -
首次!我国科学家实现猕猴全脑尺度神经活动监测
2024-06-25 18:20 科技前沿 -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
2024-06-25 14:50 航空航天 -
专稿|不顾一切的脱钩:美国国会为何瞄准这家中国企业
2024-06-25 09:54 -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
2024-06-24 17:46 -
“NASA和波音早就知道这个问题,但仍发射了火箭”
2024-06-24 16:23 -
李德仁、薛其坤获2023国家最高科技奖
2024-06-24 10:32 科技前沿 -
我国科研人员在月壤样本中首次发现天然石墨烯
2024-06-24 09:19 嫦娥奔月 -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成功
2024-06-23 14:58 航空航天 -
纯度达99.9%!中国团队实现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
2024-06-23 08:07 观察者头条 -
全球首台!这一重要装备研制成功
2024-06-22 13:09 中国精造
相关推荐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85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评论 53“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评论 106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评论 144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评论 140最新闻 Hot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
俄乌刚谈完,这五人又凑一块急call特朗普
-
美国开始筹备阅兵了:预算3.24亿,6600名士兵参加
-
孙杨、潘展乐将同台竞技争冠
-
英伟达:下季度,给中国最新特供版
-
美企“哭诉”:中方审批严格,我们没库存了
-
特朗普:想访问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