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悠桦林CEO肖芳芳:“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的商业化路径
观察者网: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是中、美、欧三方正在角逐的高地,中国在通信、算力、电力、人才(绝对)数量、市场规模、需求场景等方面有部分优势,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您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如何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肖芳芳:人工智能被视为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中国认识到发展人工智能行业对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围绕产业升级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赋能的大趋势,在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殊节点,基于国内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提升,近几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目前看来,这一产业在中国有非常有利的政策、市场和人才环境,已经达到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已经和其他国家一起坐在头班车上,诞生了不仅是在中国、并在国际上也具有技术壁垒和行业优势的世界级独角兽企业。
我们公司通过五年对于人工智能决策技术的实践,认识到AI应该让出强调技术的光环,就像刚才说的,与实际应用场景、客户痛点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用技术赋能百业,AI+业务,形成像DNA一样的双螺旋,这个才是商业落地的本质,一定要和业务场景去结合,要和客户需求去结合。这样自己也能更好地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观察者网:中国正在以一种更加开放和普惠的理念来建设人工智能,把算力算能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在武汉、成都、上海等节点部署,把算力资源以较为低廉的价格开放给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这种开放和普惠的理念,是否有助于中国的人工智能生态健康发展?伴随着国家高度关注和政策落地执行,您认为怎样人工智能公司怎样抓住这样的红利?
肖芳芳:答案是肯定的。
作为创业者,我们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和支持感到非常高兴,我们认为随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最重要的是在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创新。
由于算法的技术突破是决定人工智能上限的,所以未来人工智能产业的走向取决于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企业拉开差距就在算法的技术突破上,谁能先在算法上取得成功,谁的产业落地就会进一步提速。
作为拥有强大技术引擎的科技创新公司,我们也肩负时代使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运筹优化算法等领域深厚的技术积淀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在智能制造领域,以我们服务的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通过采用悠桦林智能供应链计划系统,该企业制定排产中长期计划的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5分钟;对于多业务目标优化,悠桦林智能供应链计划系统仅需8分钟可输出精确到机台、设备和时间的短期日计划。此外,通过科学排产计划与物料规划,该企业原料的单SKU备库量更是由4.4万降低至3.9万(降低11%),交付及时率提升了6%-15%。我们真正为企业优化了效率、成本和管理,希望我们技术的创新不断加速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并为更多行业赋能。
悠桦林智能供应链计划系统KPI指标图
观察者网: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未来有望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市场。同时,全球抗疫大环境也为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更丰富的需求和场景,医疗、金融、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都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您刚才也举了些实例,您认为如何可以更快更好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
肖芳芳: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需求方面是一直在持续增长的,现在我们去和企业交流,如果不带点人工智能的技术展示,企业反而觉得你们技术不太行。但到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时候,企业对业务场景解决能力的关注度会比人工智能技术更高。
技术商业化落地核心还是在能否通过技术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像在供应链方面,我们的运输智能调度产品能实现一键排线和智能调度,相比人工调度,可以帮助企业将调度时长缩短至10分钟,总车次减少10%-20%,提高车辆满载率5%-10%,降低运费总成本10%-30%。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支撑,实现业务价值才会被市场认可,因为商业化的交易,企业是要考虑可被衡量、可被计算的投入产出价值。
观察者网:目前人工智能是投资热门赛道,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您认为吸引投资者的是哪个方向?
肖芳芳:五年前、十年前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如同“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在今天早已是“百花齐放春满园”。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各大企业飞快布局,创业群雄并起角力,将实验室中的技术概念引入商业场景,渗入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工智能,未来已来。很多投资者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纷纷进场。
我们公司也得到了这波浪潮的助力,已经融到B+轮。我相信,我们的核心技术优势——运筹优化算法的能力是投资者青睐的原因,我们通过数据、运筹优化算法和具体的决策场景,切入到企业的决策层面,基于数据科学不断推演迭代,输出最优决策结果,解决海量数据环境下复杂决策问题。
例如,如何科学地将运筹优化技术应用在航空领域这个壁垒相对较高、业务相对复杂的行业上,对于国内提供运筹优化技术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而我们不仅解决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整数规划问题(变量规模1016),而且收获了国内大部分航空客户的青睐,成为国内服务最多航空客户的科技企业。
观察者网:标准化工作是人工智能领域解决数据流通、共享、特别是行业应用问题的基础,国家也出台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您认为怎样把技术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在标准建设过程中,肯定少不了企业的参与和建议,你们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除了标准化,未来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还有哪些趋势?
肖芳芳:在标准化的道路上我们也在探索,我们希望我们的服务、技术能够赋能更多的客户,客户能够更快速地体验到我们的技术为企业带来的价值,像是在供应链领域,针对运输调度根据企业阶段性需求,我们已经打磨出了可供快速上线使用的SaaS(Soft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产品——悠桦林运输智能调度(TOS)系统,能够让企业以较低投入获取高价值回报。
运输智能调度系统(TOS)系统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商业应用能力的大幅提高将成为趋势。同时,随着新基建的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信息技术全面进入应用落地实践,将在社会和行业各个领域异彩纷呈,催生一批服务新模式。人工智能技术连接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动程序设计等也将在更多的应用领域得到实现,未来人工智能发展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陈轩甫 
-
华为将在深圳落地F5G光创新中心
2021-07-22 12:39 大公司 -
“挺住,我们来了”中国卫星“紧盯”河南
2021-07-22 10:05 河南暴雨 -
我国自主研制电子变压器测试仪,有望打破国外垄断
2021-07-22 09:20 科技前沿 -
我国首次实现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
2021-07-21 20:41 航空航天 -
GE医疗中国联合豫资控股捐助3000万元医疗设备
2021-07-21 18:00 河南暴雨 -
联想集团向河南灾区捐赠5000万元,500名IT工程师驰援
2021-07-21 13:52 上市公司 -
李克强:我们到了要大声疾呼加强基础研究的关键时刻
2021-07-20 18:21 中西教育 -
vivo成为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官方赞助商
2021-07-19 12:11 大公司 -
厉害了!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互相做超声
2021-07-18 13:31 航空航天 -
“祝融号”火星车行驶509米 即将对第二处沙丘开展详细探测
2021-07-18 08:17 航空航天 -
成了!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
2021-07-17 16:13 能源战略 -
我国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飞行演示验证项目首飞取得圆满成功
2021-07-16 19:22 航空航天 -
小米首超苹果,成全球智能手机第2名
2021-07-16 12:32 手机 -
-
科学家发现黑洞吸积流风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
2021-07-15 10:55 天文 -
中科大解决半导体材料量子技术应用难题
2021-07-15 10:15 -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竟是彩色的
2021-07-13 21:00 嫦娥奔月 -
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冬奥会?
2021-07-10 10:3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IDC发布隐私计算报告,浦发银行与蚂蚁技术合作成唯一入选案例
2021-07-09 19:49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蚂蚁首席AI科学家:可信AI是数字时代抵抗风险的关键能力
2021-07-09 19:14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相关推荐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18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42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64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66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100最新闻 Hot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
X平台:印度要求封禁8000多个当地账户,否则重罚
-
4月中国对东盟出口激增20.8%,美媒惊了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